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61.
【目的】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和品质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差异分析,为武夷岩茶的食品安全、加工和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矮脚乌龙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贮藏年限[0(新茶)、2、4和6年]武夷岩茶的丙烯酰胺含量及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对不同贮藏年限武夷岩茶丙烯酰胺、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贮藏0(新茶)、2、4和6年的武夷岩茶丙烯酰胺含量总体较低,分别为304.67、255.09、188.19和172.45 ng/g,均在欧盟法规安全限定范围内(≤850 ng/g)。与新茶相比,贮藏2、4和6年武夷岩茶茶样中丙烯酰胺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贮藏2年茶样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85%,较新茶显著降低44.5%(P<0.05,下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武夷岩茶中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丙烯酰胺、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儿茶素含量与丙烯酰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武夷岩茶主要化学成分大多呈下降趋势;丙烯酰胺含量较低,不会对人体构成风险,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62.
社区农园通过将农业引入城市,是缓解城市闲置地难以管理利用、社区缺少凝聚力、邻里间缺少沟通交流、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许多城市有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通过"共享"的视角对社区农园进行调查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已有成功案例,旨在汲取已建成实际项目的成功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得出营造社区农园的启示与建议。再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农园意愿的因素,得出性别、年龄、对社区管理模式的偏好、对植物景观风格的偏好以及对社区农园的了解度等因素,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与居民参与社区农园的意愿呈显著相关,为今后我国社区农园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63.
硅在减少植物环境压力对环境的危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酸雨是一种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子,硅可以缓解酸雨对植物造成的压力。本实验研究了硅对模拟不同类型酸雨处理下水稻幼苗根部生物量,矿质元素硅,根系表型与根型指数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mM Si和硝酸型酸雨的单一或复合效应促进了水稻根系的生长,综合处理效应强于单一处理。单一硝酸处理具有促进作用,单一硫酸处理具有抑制作用,单一混合型处理无明显影响。加入2mM Si以后,对于硝酸和混合处理下水稻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硫酸处理下水稻生长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优选党参炔苷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冷浸法、索氏回流法、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应用正交试验筛选党参炔苷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液中党参炔苷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法。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究适宜南疆冬小麦种植的株行配置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15 cm×1.7 cm、12.5 cm×2 cm、10 cm×2.5 cm、7.5 cm×3.3 cm、5 cm×5 cm共5个行、株距配置模式下2个穗型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50号)籽粒灌浆特性,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对南疆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缩小,多穗型品种新冬22号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先推迟后提前,受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影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先降低后升高,千粒重先降低后增加;大穗型品种新冬50号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随行距缩小而推迟,受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灌浆速率的影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降低趋势,千粒重逐渐降低。随着行距缩小、株距扩大,在未发生倒伏的情况下,两个品种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南疆400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冬小麦5 cm×5 cm模式为最佳株行配置模式,但多穗型品种存在倒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66.
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黑土重金属各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牛粪、鸡粪、树叶、秸秆与化肥配施及单施化肥对土壤中Cu、Zn、Cd、Pb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及单施化肥均能使土壤中残余态Cu向弱酸溶解态及其他形态转化,并且牛粪与化肥配施转化效果最明显,施肥处理对其他2种形态Cu影响不明显;(2)鸡粪与化肥配施能有效地使土壤中其他形态Zn向残余态转化,而牛粪与化肥配施则会使残余态Zn向弱酸溶解态转化,其他处理的这种转化不明显;(3)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均能有效增加土壤中残余态Cd含量,使Cd的有效性降低,并且牛粪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最为明显;(4)树叶与化肥配施能有效降低土壤中残余态Pb含量,使其向可还原态及可氧化态转化,而其他施肥处理则均能增加土壤中残余态Pb的含量,使其活性降低,并且秸秆与化肥配施及单施化肥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7.
国内养鸡业一直受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其中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危害性则更受关注,但人们对IB的重视又常常被诸如肾型IB或腺胃IB所转移。笔者一直认为,IB的免疫在国内还是没有达到最妥善的重视。就目前而言,尚有一些有名的大场,商品肉鸡通常不使用IB疫苗免疫,而对蛋鸡或种鸡的免疫则一般多在7-10天龄时才进行。在许多有IB问题的鸡场,一旦把IB的首免提前到1日龄时,现场IB的控制可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这是从很多大养鸡场里所获取的实际经验。很多禽病学文献中也提到龄期愈小的鸡感染IB后,其所造成的危害也愈严重。如在1…  相似文献   
68.
[目的]蓝莓(Vaccinium spp.)是无根毛植物,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弱.华南地区是蓝莓栽培的新区,调查研究广东土壤条件是否适合蓝莓生长发育、树体养分是否平衡.[方法]以广东省河源市蓝莓园的4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在叶片和土壤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营养诊断法(DRIS)研究蓝莓树体养分平衡和盈亏状况,测定菌根侵染率,分...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种植密度与匀播种植冬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匀播条件下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密度。【方法】 以不同穗型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50号为材料,匀播(株距行距相等)条件下设置123×104、156×104、204×104、278×104和400×104株/hm2等5个种植密度,用Logistic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分析冬小麦籽粒灌浆相关参数。【结果】 匀播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96以上,能准确反映灌浆过程;不同穗型品种灌浆期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阶段籽粒产量、阶段灌浆速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行距缩小呈下降趋势;小麦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正相关;阶段籽粒产量与阶段灌浆速率呈正相关,与阶段灌浆持续时间关系不大。【结论】 匀播条件下,多穗型品种新冬22号适宜种植密度为156×104株/hm2,大穗型品种新冬5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78×104株/hm2。  相似文献   
70.
磷硅肥配施对盐渍土壤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滨海盐渍化稻田土壤根系易受盐碱胁迫、磷素养分含量及有效性低的问题,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磷肥与硅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稻田土壤水稻根系生长、土壤磷素含量、水稻磷营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作用。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磷肥设2个水平:P1,P_2O_5 64 kg/hm~2;P2,P_2O_5 128 kg/hm~2;硅肥分土施和喷施,土施设3个水平:Si1,SiO_2 0 kg/hm~2;Si2,SiO_2 60 kg/hm~2;Si3,SiO_2 120 kg/hm~2;Si4为叶面喷施SiO_215 kg/hm~2。结果表明,喷施硅肥与低量磷肥配施的P1Si4处理在各生育时期的水稻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均为最高,与P2Si4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磷肥配施硅肥可有效提高滨海盐渍化水稻土壤磷素有效性,其中P2Si4处理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P1Si3、P2Si1,分别高出35.16%,27.47%;高磷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低磷处理。且施用硅肥的P1Si3、P1Si4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硅肥和少量施硅的P1Si1、P1Si2处理,其中P2Si3水稻产量达9 547.5 kg/hm~2;各处理的有效穗数无显著性差异,每穗实粒数P2Si3处理最高,达162.47个/穗。P2Si3处理水稻籽粒中磷积累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P1Si3、P2Si1处理分别高出8.46%,9.68%。在低磷或高磷施用条件下,叶面喷施硅肥(P1Si4、P2Si4)处理收入分别达到14 953.6,14 323.2元/hm~2。综上所述,与不施硅肥的处理相比,磷肥配施硅肥可显著促进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根系生长,提高磷素有效性、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其中以P1Si4处理(叶面喷硅,P_2O_5 64 kg/hm~2)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