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外源FeSO4对梨黄化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其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砀山酥梨正常和黄化植株为试材,对生长期黄化植株喷施0.2%FeSO4溶液,测定叶片总叶绿素(Chl)、山梨醇、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分析了光合、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FeSO4处理诱导了黄化叶内Chl合成,增强了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促进了叶内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积累。FeSO4处理后3、6、9、12 d,光合基因PSI subunit II、PSII psbD、Rubisco activase V和Chl a–b P4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山梨醇代谢相关基因S6PDH1、SDH2/3和其转运基因SOT8/14/15/26/30表达量则均在处理后6 d和9 d显著增加。而蔗糖合成基因SPS1/3和转运基因SUT1/2/3、TMT2表达量均在处理后3、6、9 d显著减少,而显著下降的SUS1/3/7/12则可能催化了蔗糖的降解。【结论】外源FeSO4促进了黄化叶内Chl合成,调控了光合基因的表达,并显著增强了其光合作用,同时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加速其合成、分解与转运,显著增加了叶内果糖和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72.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菌株的固态发酵工艺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化。为了获得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生防功能的哈茨木霉BWT1.221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通过测定发酵菌物烘干前后菌体有效活菌数及菌体数量占比对哈茨木霉BWT1.221固态发酵不同物料构比、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BWT1.221固态发酵最佳发酵物料成分以麸皮和玉米粉混合物为发酵基质,物料比例为麸皮:玉米粉=0.25:1,速效碳源蔗糖添加量为5%,速效氮源尿素和硫酸铵的添加量分别为0.15%和0.8%,料水比为1:0.7。固态发酵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7 d,液体接种量为5%,在28℃烘干条件下烘干24 h,制备获得微生物菌剂,其有效活菌数达10.78×109 CFU/g,杂菌率≤0.01%。本研究为哈茨木霉的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对于促进我国应用生防制剂防治植物病害,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淡紫拟青霉在线虫生物防治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现今产品货架期短、土壤定殖率低及生防效果不稳定限制其大规模市场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淡紫拟青霉M-1微胶囊最佳包埋工艺,本研究发展了喷雾法结合钙离子固化法,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淡紫拟青霉M-1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添加量3.183%、菌粉与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比1.71:100、膨化鸡羽毛粉添加量4%、活性碳添加量4%、进料流量为3.7 L/h、CaCl2浓度为3%、壳聚糖浓度为0.858%,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于不同环境下存储,微胶囊剂型菌株稳定性均优于粉剂剂型菌株,室温下存储12个月,仍保存20%以上活菌数。土壤定殖试验表明,不同淡紫拟青霉M-1剂型土壤定殖效果为:羽碳双基双层微胶囊>碳基双层微胶囊>粉剂。由此可见,该工艺解决淡紫拟青霉大规模市场应用的瓶颈问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针对播种作业均匀性差的问题,设计基于STM32单片机的小麦机械化匀播控制系统,通过轮式机器人变速作业,并依据轮式行驶机器人实时行驶速度,控制排种电机转速,实现变速匀播。采用多级控制直流电机转速,一级控制参数为轮式行驶机器人实时行驶速度信号,采用PID控制;二级控制参数为排种器电机实时电流和转速,采用模糊PID控制。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控制效果良好。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轮式行驶机器人恒速状态下的播量控制精度达96.8%,变速状态下的播量控制精度达95.1%。  相似文献   
75.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6个发育时期。波纹唇鱼的受精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635.6±50.0) μm,具油球1个,其卵径显著小于多数海水鱼类。在水温27.7–29.0℃、盐度30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 h 30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305.5±50.0) µm,卵黄囊前部长于仔鱼头部,且油球位于卵黄囊的最前端。结果显示,波纹唇鱼卵子较小,胚胎发育较快,其较快的胚胎发育与较小的初孵仔鱼可能是导致胚后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以柑橘砧木枳(Poncirus trifoliata)为研究植株,以华南红壤柑橘园分离出的1株解磷细菌(phosphate solubilizing bacteria,PSB)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Y8为研究菌株,通过盆栽试验探究PSB Y8对枳生长以及土壤磷素、磷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解磷机制。结果表明:接种PSB Y8极显著增加了枳的生物量以及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了土壤中与磷活化相关的碱性磷酸酶编码基因pho D的丰度,极显著增加了葡萄糖酸编码基因gcd的丰度;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无机磷中Al-P的含量,显著增加了有机磷总含量和MLPo含量,影响了土壤中不同磷素的转化。综上,PSB Y8的解磷机制可以归纳为其通过上调磷酸酶相关功能基因pho D的丰度,增加土壤磷酸酶活性,从而影响土壤磷素组分的转化,增加土壤有机磷和MLPo的含量,可能促进枳对磷素的吸收,进而增加枳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77.
对30个秸秆样品、30个籽粒样品、1个玉米粉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E)100196等61个玉米植株样品应用湿灰化法(H_2SO_4—H_2O_2)消煮后,分别用火焰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测定待测液中的钾含量。结果表明,火焰光度计更适用于玉米秸秆中全钾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仪更适用于玉米籽粒中全钾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8.
大豆玉米供需矛盾是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难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支持并推广该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套作,充分利用玉米的边行优势,实现作物间的协同共生,是现代高效集约化、新型立体农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中以地域划分的间作或套作种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对大豆和玉米适宜品种选配按地区进行了阐述,对田间配置参数中的带宽、行比、带间距、密度与播期按种植模式进行了归纳,对田间管理的施肥、控旺、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详述,对复合种植技术中所选用的播种机械和收获机械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对国内外播种机械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进行探究,指出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没有规范的指引、复合播种机过于简单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精密化播种机械的建议,以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