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筛选出有利于荔枝贮藏的复合保鲜剂,以‘井岗红糯’荔枝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和曲酸(kojic acid, KA)配比对采后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25 ℃贮藏条件下,对荔枝果实的最佳保鲜配方为:油菜素内酯40 μmol/L、曲酸35 mmol/L,浸泡时间为3 min,该复合保鲜剂配方能较好地抑制荔枝果实褐变和腐烂,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果皮pH和果皮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含量,延缓果肉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和维生素C(vitamin C, VC)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果皮色度L *值、a *值、C *值和花色苷含量,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及漆酶(laccase, Lac)的活性。  相似文献   
32.
龙眼LonGID1基因编码赤霉素(gibberellin, GA)受体,是赤霉素信号途径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调节基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龙眼GA信号受体基因LonGID1的功能初步分析。通过将克隆得到的龙眼LonGID1基因转入拟南芥Atgid1b/c缺失突变,野生型植株中,观察其表型变化及GA信号途径中上下游基因的变化。结果表明:(1) Atgid1b/c缺失突变株系种子萌发率明显低于哥伦比亚野生型株系(columbia, Col-0);Atgid1 b/c×35S::LonGID1缺失突变恢复株系种子萌发率与Atgid1b/c缺失突变株系相比明显提高。10 nmol/L的GA处理可以提高4个拟南芥株系的萌发率,但是GA处理Atgid1b/c缺失突变株系种子萌发率仍然明显低于其他株系。5 nmol/L多效唑(Paclobutrazol, PAC)处理显著降低4个拟南芥株系的萌发率。(2) Atgid1b/c缺失突变株系花苞发育的时间比Atgid1 b/c×35S::LonGID1缺失突变恢复株系推迟约13~14 d。Atgid1 b/c×35S::LonGID1缺失突变恢复株系花苞发育的时间与Col-0野生型株系相比提前约5~6 d,35S::LonGID1超表达株系花苞发育的时间与Col-0野生型株系相比提前4~5 d。10 nmol/L的GA处理,35S::LonGID1超表达植株的花苞发育时间与Col-0野生型相比提前了5~6 d,Atgid1 b/c×35S::LonGID1缺失突变恢复株系的花苞发育时间与Atgid1b/c缺失突变株系相比提前了5~6 d。5 nmol/L的PAC处理使各株系花苞发育时间推迟。(3)GA处理Col-0野生型株系,AtGA4、AtSOC1、AtLFY、AtFT、AtGID1和AtGAI的表达变化明显;这种表达变化会因为GA受体基因Atgid1b/c的缺失而降低,而龙眼的LonGID1基因可以弥补拟南芥GA受体基因Atgid1b/c的缺失而引起的GA作用效果的降低。龙眼LonGID1基因功能的分析,对于我们了解龙眼GA信号传导途径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GA来调控龙眼的生长发育过程,为在生产上指导农户合理利用GA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
以‘石硖’龙眼(Dim ocarpuslongan Lour.cv.Shixia)为试材,研究了冷藏(4 ℃)条件下,适当的SO2 熏蒸预处理对果实氧化作用与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处理果实,呼吸速率比对照显著降低(P< 0.01),使果实受到不可逆抑制;果皮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明显增加(P< 0.01),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成倍提高,并出现新的SOD同工酶带。贮藏效果表明:合理的SO2 处理能够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延长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34.
牛钱癣是人畜共患的真菌性皮肤传染病,典型症状特征是牛皮肤、角质和被毛发生皮炎和秃毛,形成界限明显的圆形、不整形或轮状癣斑。患牛有程度不同的痒觉,如果为群体养牛,该病具有显著的传染性,体质弱的患牛在冬天甚至因衰竭而亡。〈br〉 1病原〈br〉 本病病原主要是疣毛癣菌,其次是须毛癣菌和马毛菌,存在于被侵害的表皮内外及毛根周围。病原菌可产生抵抗力很强的孢子。该病的发生多因养牛舍的饲养密度过大,光照不足,导致牛舍空气污浊、阴暗、潮湿,诱发该病的发生。另外,所饲喂的饲料单一,尤其是缺乏各种维生素,导致畜体营养不良,加之外伤以及与患病牛接触等因素,皆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35.
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阳桃科,阳桃属常绿性乔木,别名五敛子、羊桃、杨桃,原产亚洲东南部,分甜阳桃和酸阳桃两大类,鲜食以甜阳桃为主.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是传统的阳桃产区.近十年来,随着果大、形美、色靓的大果甜阳桃的不断引入,本地阳桃品种不断增加,品种结构逐渐丰富,而且国内外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传统的栽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阳桃果实的需求.  相似文献   
36.
蓝舌病以病牛突发高热,吞咽困难,关节痛性肿胀为主要特征。引起本病的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群成员。  相似文献   
37.
龙眼果肉自溶与部分氧化还原酶同工酶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硖’龙眼果肉为材料,在(4±0.5)℃条件下贮藏,并将贮藏后期不同状态果肉分为自溶与未自溶2部分,对其中的乙醇脱氢酶(ADH)、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苹果酸脱氢酶(MDH)、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8个酶进行同工酶电泳检测,以果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为参照,对龙眼果肉自溶与同工酶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石硖"龙眼低温贮藏过程中,整果果肉除POD外其余7个酶同工酶酶谱变化不大;但贮藏后期自溶果肉与未自溶果肉酶谱差异显著,其中未自溶果肉与刚采收果肉(第0天)酶谱差异不大。说明即使在同一果实中,自溶与未自溶果肉生理状况明显不同,龙眼采后果肉的生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自溶果肉部分,未自溶的果肉基本维持与刚采收时相近的生理状态。自溶与未自溶果肉中,APX、CAT、MDH、COD、PPD和POD酶谱条带数目、种类以及表达量间差异显著,这几种酶可能与龙眼果肉的自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8.
在本实验室已有的PRV JS-2012感染性克隆pBAC-JS2012及突变筛选菌株SW102-PRVBAC基础上,利用galk正筛选和卡那霉素的筛选标记基因,构建IE180两个拷贝启动子均删除的缺失克隆。利用同源重组将galk表达盒替换掉IE180TATA-box及左边297个碱基和右边172个碱基,经PCR鉴定和筛选获得阳性克隆SW102-galk。通过Western blot分析,IE180仍然存在表达。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相同的方法将Kna筛选标记基因替换掉另一个拷贝IE180TATA-box及其左边134个碱基和右边309个碱基,经过PCR鉴定、Western blot分析以及转染后绿色荧光表达的分析,证实IE180不再表达。本研究成功筛选到IE180启动子缺失的阳性克隆pPRV-DIE180-BAC,为后期IE180缺失互补系统的构建及更深入的探究IE180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
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 cv. Shixia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温下3种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抑制超氧阴离子能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相关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在龙眼采后果肉衰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4和20℃2种贮温下,龙眼果肉均经历了一个不可逆的衰老过程,且高温下的衰老速度远超过低温;氧化产物、3种抗氧化能力和相关酶因贮藏温度不同而出现变化规律和作用水平差异;在较高贮温下,龙眼果肉更易遭受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且POD、SOD和CAT对自由基的诱导反应比低温下更加积极.3种抗氧化能力指标在2种贮温下彼此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4℃下,SOD在龙眼果肉低温衰老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不明显,POD和CAT发挥了主要作用;20℃下,CAT抗氧化作用不明显,而SOD和POD与抑制O2-.能力以及MDA、H2O2含量密切相关,且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白介素-7是动物体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促进B细胞、T细胞的形成和发育,在协同其它细胞因子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利用犬细小病毒VP2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分析了犬白介素-7(cIL-7)基因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犬脾淋巴细胞中扩增cIL-7基因,然后将cIL-7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中,分别构建成与Myc/His标签融合和非融合的cIL-7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cDNA-cIL7/MH和pcDNA-cIL7。由磷酸钙介导将pcDNA-cIL7/MH质粒转染HEK 293T细胞使其进行瞬时表达,以Western-blot检测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否介导cIL-7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分泌表达。用已构建的VP2表达载体pcDNA-CD5-VP2与pcDNA-cIL7载体共免疫小鼠,并设pcDNA-CD5-VP2单免疫小鼠和pcDNA-cIL7单免疫小鼠作为对照。免疫后通过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并通过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免疫后35 d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结果】本试验扩增的cIL-7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犬的序列完全一致。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够介导cIL-7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进行分泌表达。动物免疫试验结果显示,cIL-7与VP2共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VP2单免疫组(P<0.01和P<0.05);共免疫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γ-干扰素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VP2单免疫组(P<0.05)。【结论】cIL-7基因可增强小鼠对VP2 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