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扬稻6号是杂交水稻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亲本,但其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均普遍偏弱。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Pi33、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Xa23导入到扬稻6号,借助重测序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每个抗性基因的连锁阻力,构建了高背景回复率近等基因系NILPigm、NILPi33、NILXa21和NILXa23,表现为稻瘟病或白叶枯病抗性的明显改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聚合创制了性状优良、包含所有4个抗性基因的优良株系R156,可作为水稻分子育种的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72.
利用核辐射育成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扬稻6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扬稻6 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稻4 号与“3021”杂交,F1 种子经60Co γ射线辐照诱变,再经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中籼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于一体,是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理想品种,已在苏、皖、鄂、豫等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水稻育秧大面积应用高吸水种衣剂提供依据。[方法]用高吸水种衣剂包衣种子进行湿润育秧,以未包衣的为对照,研究高吸水种衣剂在中籼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效应。[结果]高吸水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出苗率85.2%、成秧率82.8%,比对照分别提高4.7%、6.8%,立枯病发病率、稻蓟马危害率分别为0.19%、2.78%。与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单株带蘖数增加27.6%,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齐穗后30 d分别增加20.7%、15.7%、10.4%、10.1%、7.8%和15.2%、15.6%、13.6%、12.1%、10.8%,理论和实际产量分别为10 460.09、830.0 kg/hm2,增加12.0%和7.3%。[结论]用高吸水种衣剂包衣种子能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减轻苗期病虫害,提高秧苗素质,返青快,分蘖量大,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4.
骨干恢复系扬稻6号配组优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3个著名恢复系与广占63-4S、培矮64S、粤泰A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扬稻6号作为骨干恢复系的配组优势。结果表明:扬稻6号与明恢63、特青相比,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生物产量优势和经济产量优势;顶3叶叶姿挺拔,基部节间坚实,抗倒力强;高效叶面积率高;具有高根系活性和光合生产能力。并讨论了扬稻6号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高吸水种衣剂在水稻旱育抛秧上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应用高吸水种衣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不浸种不催芽直接播入旱育苗床,考查了它对种子的出苗、病虫害及死苗的防治、秧苗素质以及抛栽后立苗速度、抗植伤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高吸水种衣剂包衣处理在种子周围及秧苗根部形成了1.8 cm×1.5 cm×1.2 cm左右的“蓄水球囊”,不仅提高了种子出苗率、成秧率,有效地防止了多种病虫害及死苗的发生,壮大根群,提高了秧苗素质;而且实现了旱育秧苗根部带土抛植,提高了立苗速度和抗植伤能力,增加了旱育抛栽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76.
解析不同施肥量处理下秧苗素质及其养分吸收特性,明确机插秧苗期氮、磷、钾养分需求,为培育壮秧及水稻高产提供依据。以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推荐育秧产品育苗伴侣进行养分梯度调节,研究机插秧秧苗在不施肥(NF)、少量施肥(LF)、适量施肥(MF)、略微过量施肥(SOF)、过量施肥(OF)五个处理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施肥直接导致土壤养分增加,适量的肥料施用量(MF处理)有利于水稻壮苗的形成,同时能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2、秧苗对氮磷养分需求高于钾,过量施肥导致秧苗养分含量积累过多,反而不利于壮苗的形成;3、移栽期LF处理的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比OF处理高出25.59%、19.31%、44.44%、27.13%,综合来看,MF处理能形成适宜的盘根力度,更有利于机插秧移栽时的机器作业;4、秧苗地上部GS、GOGAT、GOT、GPT活性高于根系,地上部GS、GOGAT、GOT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根系GS、GOGAT、GPT活性则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处理LF和处理MF中。机插秧苗期适宜的施肥量有利于秧苗氨转化和氮代谢,形成适宜机插的壮苗,进而在移栽大田后形成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7.
[目的]阐明氮肥减施关键时期和适宜减施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1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0N)、当地常规施氮(CN,300 kg/hm2)、基肥减总氮10%与20%(BN10、BN20)、分...  相似文献   
78.
以80份杂交籼稻亲本和部分新育成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24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材料间遗传多态性的划分,计算各材料间遗传距离,并以此为依据,通过UPGMA法进行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遗传距离值的大小可将试验材料划分为5个大群、12个亚群和28个组群,大面积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亲本80%以上(保持系、恢复系)均聚集在第Ⅰ大群内,分类结果和系谱分析基本吻合。结合杂交稻育种实践,群间优势普遍大于群内优势,表明利用籼粳特异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杂交亲本优势群可行。  相似文献   
79.
80.
不同培肥营养土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壮秧剂培肥、常规培肥+基质覆盖、常规培肥三种营养土培肥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培肥和常规培肥+基质覆盖都可以改善秧苗生长环境,提高出苗率、成秧率,秧苗整齐度和综合素质好,一定程度上减少死苗发生;移栽大田后,秧苗起身快、分蘖多,叶面积指数高,壮秧剂培肥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