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1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林业   514篇
农学   576篇
基础科学   287篇
  637篇
综合类   932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706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2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0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大豆疫霉菌单孢分离物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无性分离物和自交单卵孢子分离物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性状、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中均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两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  相似文献   
992.
A novel green method using flow 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ce with controlled-reagent-release technology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e rapid and sensitive monitoring of sub-nanogram amounts of chlorpyrifos. The analytical reagents involved in chemiluminescence (CL) reaction, luminol and periodate, were both immobilized on an anion-exchange column. The CL signals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luminol and periodate, which were eluted from the column through water injection, were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chlorpyrifos. The decrease of CL intensity was linear over the logarithm of concentration of chlorpyrifos ranging from 0.48 to 484.0 ng x mL(-1) (r(2) = 0.9969), 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18 ng x mL(-1) (3sigma). At a flow rate of 2.0 mL x min(-1), the determination of chlorpyrifos, including sampling and washing, could be performed in 0.5 min with a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less than <3.0%.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an assay of remnant chlorpyrifos on fruits such as orange and shaddock with the recovery of 94.4-107.4%. The chang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pyrifos in a water sample was also investigated, and the variation rate was 99.96% during 35 h in the open air.  相似文献   
993.
培养料C/N和含N量对毛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商业化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不需添加有机氮源,采用高C/N(60~100:1)和低含N量(0.4%~0.8%)的配方,干耳生物学效率(ABE%)为20%~24%,出耳后污染少,耳片商品率高。干耳产量(y_1=ABE%)、单袋经济效益(y_2,元/袋)、培养料C/N(x_1)及N%(x_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_1=-15.1746 20.4322 lgx_1,r=0.9630,P>0.01; y_2=-3.5729 2.8329 lgx_1,r=0.9815,P>0.01; y_1=20.9942-20.7741 lgx_2,r=-0.9474,P>0.01; y_2=1.4202-2.4361 lgx_2,r=-0.8061,P>0.05。  相似文献   
994.
新疆东部啮齿动物的分类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和1993年夏末秋初,在新疆东部进行了啮齿动物区系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20种,包括文献记载的共有26种,分别隶属于2目5科17属。文中讨论了啮齿动物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和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采用去盲肠和有盲肠公鸡的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盲肠对饲料磷的消化作用。结果表明:(1)去盲肠鸡内源磷排泄量为49mg/日.只,有盲肠鸡的内源磷排泄量为42mg/日.只,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盲肠能够消化吸收内源磷;(2)当公鸡采食含豆粕、棉仁粕、菜籽粕、花生粕或胡麻粕的半纯合日粮时,植酸磷采食量较高,有盲肠鸡磷的排泄量显著低于去盲肠鸡,真消化率显著高于去盲肠鸡(P〈0.05),表明  相似文献   
996.
枣干腰缩果病症状类型及侵染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明确枣干腰缩果病在田间呈现3种症状类型,即干腰型、干肩型和干蒂型。对上述3种症状的病果分离结果表明其病原种类没有明显差别,都以真菌为主,其中细交链孢菌比例最大。从开花期至采收前,每隔10d采样分离表明,病菌从花期至收果前均可造成侵染。  相似文献   
997.
利用NOAA/AVHRR资料监测干旱环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NOAA卫星提取宏观范围干旱环境信息的方法。通过对植被、降水、地表、温度等诸多环境因子的遥感信息提取、分折,得出了一套利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干旱环境的方法,并对绿洲植被,防护林生态效益,草地旱情等干旱区生境现象进行了监测评估,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苜蓿锈病(Uromyces striatus Schroet)是世界性分布的苜蓿病害。我国北方许多苜蓿产区,如甘肃东部,宁夏中、南部和内蒙古的中部和东南部等地区,常造成严重危害,但国内对此病研究不多。  相似文献   
999.
玉米全蚀病为害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山东小麦—玉米两季作物区玉米全蚀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自然发病田、人工接种田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受害后果穗千粒重下降,秃顶率增加;对产量的影响:1级减产20%左右,2级减产40%左右,3级减产50%以上。根据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数学模型,结合防治工本、产量水平和产品价格及经济效益,分高、中、低产田对经济允许为害水平进行了估算,并确定了防治指标,经大田验证,可以有效地指导更换品种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00.
略论果实轮纹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贝伦格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berengerianade.Not.)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berengerianade.Not.f.sp.piricola(Nose)Koganecawaet.Sokuwa〕所致的果实腐烂病可以统称为果实轮纹病。前者俗称干腐病菌,后者俗称轮纹病菌。在果园所出现的病果中,两菌的比例有较大变化,但多以前者为主。果实轮纹病菌主要来源于枝干病斑和果园内外的各种枯死枝,清除病菌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目前控制为害的主要措施是适时喷洒杀菌药剂。从落花后10d左右开始,到7月底或8月上、中旬结束是主要的用药时期。这段时间内,坚持“雨后喷药”是防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