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祁连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  李婧梅  程茜  褚晖  陈懂懂 《草业科学》2012,29(1):121-127
2009年7月中旬于祁连山地区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在滩地草甸、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山坡草甸和沼泽化草甸4个不同的生境中对昆虫进行百网取样,共获得908头昆虫。分别隶属于10目42科 65种。发现该地区双翅目昆虫是最繁盛的类群:第2个优势目为膜翅目,其次优势目为鞘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依次为滩地草甸>金露梅灌丛>山坡草甸>沼泽化草甸;均匀度差异不大;优势度指数沼泽化草甸最高,滩地草甸最低。滩地草甸和山坡草甸昆虫群落的相似性最大;其次是金露梅灌丛;差异最大的是沼泽化草甸。通过分析发现,生境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景谷试验示范林场12年生的思茅松人工林开展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抚育间伐,能促进思茅松树高、胸径的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也随之增大;(2)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采用30%的间伐强度,保留木为1428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3.
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是人工林发展过程中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选择德宏州的西南桦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西南桦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状况。结果表明,调查的10块典型样地中,植物种类44-124种。西南桦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包括单层纯林、单优多层多种林、混交林和林农作物间作等不同类别,并在人工林内记录到部分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种类。通过与德宏州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天然西南桦林和同处云南热区的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西南桦人工林相对比,表明德宏州营建的西南桦人工林显现出较好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24.
西南桦人工林的林分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2011年春和2012年春,在德宏州调查了78块20 m×20 m的西南桦人工林样地。通过相关分析,认为林分密度与林分年龄、平均胸径、蓄积量、年平均蓄积生长量显著相关,而与林分平均树高相关不显著。林分密度与林龄等相关指标的回归,以双曲线方程拟合最好。78块西南桦人工林样地的林分密度-林龄回归方程为y-1=0.014 2-0.009 6 x-1,相关系数r=0.336 8。10年生同龄林分18块样地林分密度-平均胸径的相关系数r=0.627 0,其回归方程为y-1=0.082 5-0.851 6 x-1;林分密度-蓄积量的相关系数r=0.663 5,其回归方程为y-1=0.058 3+2.846 6 x-1;林分密度与年平均蓄积生长量的相关系数与蓄积量同值,其回归方程为y-1=0.582 9+28.465 7 x-1。从林分密度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及与林分平均胸径的相关变化提出,(1)西南桦人工林应提早在3~5年生时进行抚育间伐;(2)采用"低密粗径"的育林方针,以提高西南桦大中径材产出。到20年生主伐时,抚育间伐后的密度则以900~1 050株/hm2最佳;(3)西南桦造林初植密度降到1 665~1 335株/hm2(株行距2 m×3 m~2.5 m×3 m)为宜。  相似文献   
25.
道日娜  包玉海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3):159-165
为研究内蒙古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将内蒙古地区分为荒漠生态分区、草原生态分区和森林生态分区,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气象干旱评价因子,对1980—2015年内蒙古降水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内蒙古草原和森林区的SPI12有轻微减小趋势,而荒漠区的SPI12有增加趋势。(2)荒漠区干旱强度主要为中旱和轻旱,草原区以轻旱为主,森林区发生不明显干旱、轻旱和中旱的频率一样。荒漠和草原区干旱影响范围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全域性干旱,而森林区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区域性干旱。(3)春季3个区的SPI都有明显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的SPI均有减小趋势。秋季荒漠区的SPI有增加趋势,草原区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森林区SPI有减小趋势。冬季森林和草原区的SPI有增大趋势,而荒漠区SPI无明显变化趋势。(4)春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均有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都呈减小趋势。内蒙古秋季SPI变化趋势率表现为西部地区增大,东部地区减小。冬季荒漠生态分区SPI有增加趋势的站点多数分布于西部,有减小趋势的站点多分布于东部,草原区SPI有增大趋势的站点数较多,森林区的全部站点的SPI值都有增大的趋势。研究结论可为内蒙古地区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为建立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疾病的现场便捷化诊断方法,本研究选择Mo高度保守区域tuf基因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恒温热隔绝式PCR(ii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iiPCR方法仅对Mo的典型菌株和其临床分离菌株的DNA呈阳性结果,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Mo基因组DNA的检出下限为24fg/μL,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该方法检测临床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从临床采集的羊鼻拭子及支气管拭子中检测出MoDNA,对扩增产物的测序表明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iiPCR方法为Mo的检测及其感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7.
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型(MDV1)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MDV1在体内的复制状况与其致病性强弱及传播能力直接相关。本实验选择近几年从国内不同地区MD暴发鸡场分离的6株MDV1强毒株、弱毒疫苗“814”株和国内标准MDV1强毒J-1株,分别人工感染SPF鸡,采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感染后1d~28d病毒在淋巴细胞和羽髓中的复制状况。结果显示,接种1d后即可在淋巴细胞中检测到MDV1(10^2.6 copies~10^5.2 copies/10^6 cells);在检测期间,淋巴细胞中病毒载量略有上升的趋势,总体呈现不规律变化,而且变化并不明显。接种7d后羽髓中病毒载量开始显著增加,14d~21d达到峰值,超强毒株峰值处病毒载量可达到10^7 copies/10^6 cells,峰值期病毒载量是感染前期(1d~7d)的100~10000倍。强毒株在体内的病毒载量高于弱毒株,即复制能力高于弱毒株。研究表明,MDV1国内流行的毒株有增殖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的新特点;MDV1致病性的高低与在其在体内的复制能力的高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8.
兼性互利关系对树冠层活动蚂蚁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探讨紫胶-蚂蚁兼性互利关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5月和9月,用树栖蚂蚁诱集陷阱在云南省墨江县雅邑镇调查了紫胶-砂仁混合农林系统(样地Ⅰ,从未放过紫胶虫;样地Ⅱ,3年前曾放过紫胶虫但本次实验不放虫;样地Ⅲ,放紫胶虫处理)中钝叶黄檀树冠层活动的蚂蚁群落多样性。[结果](1)样地Ⅰ中采集蚂蚁标本277头,隶属于5亚科11属14种;样地Ⅱ中蚂蚁标本324头,隶属于5亚科12属16种;样地Ⅲ中蚂蚁标本885头,隶属于4亚科17属22种。(2)样地Ⅱ和样地Ⅲ间的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而与样地Ⅰ均差异显著;3种样地的相对多度间均差异显著;物种丰富度和相对多度排序均为ⅢⅡⅠ。(3)样地Ⅱ和Ⅲ树冠层蚂蚁群落结构较相似,二者与样地Ⅰ不相似;黑可可臭蚁和平和弓背蚁为3种类型样地中均出现的特征种,物种丰富度排序均为ⅢⅡⅠ,巴瑞弓背蚁是样地Ⅱ和Ⅲ中的特征种,物种丰富度ⅢⅡ,大头蚁属sp.1、横纹齿猛蚁和中华小家蚁则分别为样地Ⅰ、Ⅱ、Ⅲ的特征种。[结论]兼性互利关系对树冠层蚂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对多度和群落结构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其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29.
以滇西南勐永蔗区185份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数学法,对蔗区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勐永蔗区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全钾、速效钾、有效磷含量适宜,全氮含量偏高,全磷、碱解氮含量偏低;(2)p H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小,有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较大;(3)勐永蔗区土壤肥力平均综合指标值0.53,中等水平及以上的占92.3%,说明该蔗区土壤肥力状况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旨在调查新疆喀什某规模化奶牛场的犊牛死亡原因,并确定病原体.无菌采集3份因肺炎死亡的犊牛肺脏病料样品.采用牛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和1.0%牛支原体琼脂固体筛选培养基从3份病死犊牛肺脏病料中分离得到2株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分别命名为M.bovis-NJ-1和M.bovis-NJ-2.通过菌落形态学观察、特异性PCR和oppF测序比对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现典型的"煎蛋状",且Dienes染色特点符合牛支原体菌落着色特征,中心呈深蓝色;PCR能扩增出牛支原体特异的448 bp目的片段;2个分离株的oppF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的同源性分别为96.7%和95.3%.结果表明,引起犊牛发病死亡的病原是牛支原体,本研究为犊牛支原体肺炎的快速诊断和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