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87篇
  免费   1260篇
  国内免费   2343篇
林业   5532篇
农学   3661篇
基础科学   1784篇
  5826篇
综合类   8609篇
农作物   3288篇
水产渔业   2626篇
畜牧兽医   4152篇
园艺   2230篇
植物保护   3082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916篇
  2021年   1076篇
  2020年   1048篇
  2019年   988篇
  2018年   3374篇
  2017年   3632篇
  2016年   2015篇
  2015年   1179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1329篇
  2012年   2430篇
  2011年   3857篇
  2010年   3726篇
  2009年   2683篇
  2008年   2673篇
  2007年   2780篇
  2006年   1049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6篇
  1968年   5篇
  196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鸡痘病毒通用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本室构建的高效鸡痘病毒表达载体 p1 1 S进行改造 ,在其人工合成禽痘病毒 ( FPV)强启动子 Ps的下游引入含 7个单一酶切位点的多克隆位点 ( MCS) ,构建了便于外源基因插入的通用性更强的高效单表达载体 p N1 1 S。然后将 FPV早晚期启动子 PE/ L 及其启动的鹅源新城疫病毒 NDV ZJ1株的 F基因一并插入 p N1 1 S中 ,使PE/ L 与 Ps反向串联 ,从而构建出 1个含 NDV ZJ1株 F基因的重组 FPV高效双表达载体 p N1 1 SEF,其 MCS可以用于插入其他外源基因。在此基础上 ,将 NDV ZJ1株的 HN基因插入 p N1 1 SEF的 Ps启动子下游的 MCS中 ,构建了共表达 NDV ZJ1株 F和 HN基因的重组 FPV双表达载体 p N1 1 SEFHN。将 p H1 1 SEFHN质粒 DNA与 FPV2 82 E4株共转染 CEF,得到共表达 NDV ZJ1株和 HN基因的重组 FPV,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得到了较好的表达。表明所构建的通用高效 FPV表达载体有利于高效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几种缓释肥的氮释放特性以及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程滨  张强  杨治平  刘平  李磊  郑普山 《草业科学》2005,22(5):104-106
实验室内采用水浸泡法对尿素、3种缓效肥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自研草坪肥)的缓效肥的初期溶出率和微分溶出率进行了测定.其中尿素的初期溶出率为22.75%,超出了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初期溶出率小于15%的指标,而微分溶出率为0.22%,也小于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微分溶出率(0.25%~2.5%)指标.其他几种缓释肥的初期溶出率为8.73%~14.42%,微分溶出率为0.30%~2.11%,符合国际上公认的缓/控释肥的初期溶出率和微分溶出率指标.田间试验比较和研究了尿素、3种缓效肥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的缓效肥对草坪草的干草产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尿素和包衣尿素处理的草坪草的生长量前期较高,后期产草量较低,呈马鞍型.其他处理的草坪草干草产量则比较平缓,肥料的氮释放特性与草坪草生长趋势相同.不同肥料处理对草坪草的中量、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巴雷  王德利  高莹 《草业学报》2005,14(5):111-116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 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 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羊草和芦苇均是以集聚分布的形式存在;2)羊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格局强度小于交错区中的格局强度,芦苇在2种类型群落中的格局强度没有显著差异;3)除了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混生群落种内、种间竞争也是影响羊草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主要因素,交错区中,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竞争是影响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重要因子;4)芦苇在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格局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芦苇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主要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采用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包被蛋氨酸制成瘤胃保护性蛋氨酸I(RPMetⅠ)、瘤胃保护性蛋氨酸Ⅱ(RPMetⅡ)和瘤胃保护性蛋氨酸III(RPMetⅢ)。通过人工唾液消化试验、体内尼龙袋试验和人工真胃液消化试验,检验DL蛋氨酸(DLMet)、商品过瘤胃蛋氨酸(BypassMet)和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MetⅠ、RPMetⅡ和RPMetⅢ)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动物油包被蛋氨酸的稳定性均好于商品过瘤胃蛋氨酸和DL-蛋氨酸;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包被对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稳定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5.
马动脉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保守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通过对影响PCR扩增因素的筛选,成功地从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约200bp的片段,与理论设计值(204bp)大小一致。而正常的RK-13、BHK-21和Vero细胞和同为动脉炎病毒科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作为对照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出10^-4个TCID50的病毒含量,说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根据现代遗传学基因测交理论,共用32只表型慢羽公鸡与245只快羽母鸡组成测交试验.结果表明,所测的32只公鸡无一只为纯合慢羽基因型.但发现测交后代的快慢羽分布比例与孟德尔遗传上的分离定律完全吻合.同时通过混合精液输精,实施扩群繁育,其中选留慢羽种母雏1460只,表型慢羽种公雏150只,从而为建立隐性白鸡慢羽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HBV/HAV复合疫苗的可行性,利用DNA重组技术将HBsAg与HAW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VPX进行融合,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VAX1多克隆位点,构建成核酸表达疫苗pVAX1/SVPX,将其转染CHO细胞。转染细胞培养48h后,进行RTPCR、Western-blot、ELISA分析,结果表明HBV/HAV复合抗原基因SVPX能够在CHO细胞内转录、表达,融合蛋白具有HBV和HAV抗原的特性。  相似文献   
78.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9.
以新疆昭苏县域内沙尔套山分布的12种主要牧草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物质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各牧草营养物质和消化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牧草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特征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分析,综合营养物质(干物质、粗蛋白、中/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瘤胃体外消化率特征(有机物消化率、代谢能)的8项指标进行综合营养价值评价,主要结论为:1)研究区放牧草地12种主要牧草中针茅、芨芨草、紫花鸢尾综合营养价值最佳季节在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其余牧草均为夏季开花期(7月)。2)春季营养生长期(6月)和秋季果后营养期(9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均为鸭茅;夏季开花期(7月),综合价值最好的牧草为西伯利亚羽衣草;秋季结实期(8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牧草为红花车轴草;冬季停止生长(10月)和枯草期(11月),综合营养价值最好的分别为针茅和紫花鸢尾。  相似文献   
80.
The aim of current study was to review breeding progress and update information on genetic strategies in Iranian buffaloes. Iranian buffalo is one of the vital domestic animals throughout north, north-west, south and south-west of Iran with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both in milk and meat production. The spec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ural economy of the country due to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esistance to diseases and parasites, having long productive lifespan and showing higher capability of consuming low-quality forage. In Iran, total production of milk and meat devoted to buffaloes are 293,000 and 24,700 tons, respectively. Selection activities and milk yield recording are carrying out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rough the Animal Breeding Centre of Iran. The main breeding activities of Iranian buffaloes included the estimation of genetic parameters and genetic trends for performance traits using different models and methods, estimation of economic values and selection criteria and analysi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dairy buffalo management together with improved housing, nutrition, breeding and milking, is known to produc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buffalo production. Therefore, identifying genetic potential of Iranian buffaloes, selection of superior breeds, improving nutritional management and reproduction and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skills of practical breeders can be usefu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and profitability of Iranian buffalo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