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0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林业   279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130篇
  274篇
综合类   1260篇
农作物   184篇
水产渔业   83篇
畜牧兽医   533篇
园艺   183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LED白光照射处理对番茄的保鲜效果的影响,为改善采后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LED白光处理可有效维持番茄的感官品质,延缓其水分损失,并且不影响番茄的色泽。除此之外,还能够较好地抑制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等营养物质的降解,提高番茄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强番茄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2.
三峡库区川南山地黄牛及杂种后代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川南山地黄牛及其8种杂种后代的体重资料用Logistic和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川南山地黄牛及其8种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但Gompertz模型尤佳。成熟体重最大的是西杂牛313.2373 kg,最小的是本地黄牛166.1484 kg。引进的8个肉牛品种对本地黄牛都有改良效果,较好的有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红安格斯、德国黄牛、利木赞牛。  相似文献   
43.
沙子岭猪与巴克夏、汉普夏猪的二元杂交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以沙子岭猪作母本,引进巴克夏、汉普夏作父本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其生产性能.选择体重28 kg左右的纯种沙子岭猪、巴×沙猪和汉×沙猪各10头,分为三组,在前期DE 13.23 MJ、CP 14.37%;后期DE 13.30 MJ、CP 13.55%的营养水平条件下进行为期148 d的育肥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沙子岭猪比较...  相似文献   
44.
运用广义最大元方法在非传递性偏好下给出了博弈均衡的存在性定理,推广了一些经典的博弈均衡存在性定理.在文中介绍策略式博弈的Nash均衡具有宽泛的条件,在微观经济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对绥宁县林下经济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
影响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游动孢子产生的条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间歇性地给菌丝块换水可以诱导菌丝产生孢子囊,进而释放游动孢子。挑取5~8块直径为8mm于利马豆或V8汁平板上培养4~8d的菌块,置于直径7cm的培养皿内,加入蒸馏水正好没过菌块表面,每30 min换水一次,换水4次后加入15 ml Petri培养液,25℃、黑暗条件下培养18~20 h,可诱发菌块大量产孢。  相似文献   
47.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种后1.5~24h,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与大豆疫霉菌Ps411的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互作。观察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前、侵入、皮层组织中的扩展和进入维管束组织4个连续阶段。大豆下胚轴接种后在25℃保湿培养,1.5h后游动孢子即形成休止孢并萌发产生附着孢,3h后侵入表皮细胞,6h后进入皮层组织,24h后进入维管束组织。病原菌主要以侵染菌丝直接侵入表皮,表皮细胞间隙是主要侵入部位。皮层细胞是病原菌定殖和发展的主要场所,胞间菌丝侵入皮层细胞并形成吸器。在菌丝与寄主细胞接触部位的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常有胞壁沉积物的形成。在抗病品种上病菌的侵染事件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不能形成正常的吸器,胞壁沉积物明显多于感病品种,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明显受到抑制。利用β-1,3-葡聚糖免疫金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表明,胞壁沉积物内含有大量的β-1,3-葡聚糖,在大豆疫霉菌菌丝壁中也存在β-1,3-葡聚糖。以上结果表明,病原菌的侵染可诱导抗病寄主细胞内β-1,3-葡聚糖迅速的合成与积累、并形成胞壁沉积物,以抵御病菌的侵染与扩展。  相似文献   
48.
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加系双肌臀大白猪、美系杜洛克、丹麦长白三个品种的公母猪,组成5个杂交组合(双公×双母,双公×长母,双公×杜母,杜公×双母),测定了双×双、长×双、双×长、双×杜、杜×双五个组合猪的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结果表明:杜×双组合在日增重(896.05g)、饲料报酬(2.80∶1)、瘦肉率(66.0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繁殖性能居中、胴体品质优良,是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二元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父本品种。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白猪产仔多(12.08头)、增重快(851.97g)、瘦肉率高(65.24%)、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49.
为了了解植酸酶在包埋状态下酶活及酶性的变化,分别对酶的释放情况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包埋酶释放出的酶活逐渐上升(P<0.01),60min时达到最大值;而未包埋酶释放出的酶活逐渐下降(P<0.01),60 min时达到最小值.包埋酶和未包埋酶在30、40、50、60、70、80、90和10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残留的植酸酶活力下降(P<0.01).对于包埋酶,当温度升高到7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仍保持在93%(P>0.05);当温度升高到80℃时,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才明显下降(P<0.01),不过在100℃时,仍能保持67%的酶活(P<0.01).对于未包埋酶,当温度升高到6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明显下降(P<0.01);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仅有23%(P<0.01).通过在统一温度条件下,对包埋酶和未包埋酶处理组的相对酶活的对比发现,在50℃以下时,二者差异不显著,当温度超过60℃时,包埋酶的相对酶活极显著高于未包埋酶.  相似文献   
50.
应用组织匀浆涂片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及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对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E.necatrix)初次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的T细胞比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诱生活性、T细胞和B细胞对ConA或PMA的增殖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E.necatrix初次感染雏鸡,其胸腺和脾脏T细胞比例分别于感染后7~21d和7~24d明显高于对照雏鸡;IL-2诱生活性分别于感染后16~18d和18~21d较对照雏鸡显著升高;T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分别在感染后14~16d和10~18d明显增加。法氏囊和脾脏B细胞对PMA的增殖反应分别于感染后14~24d和14~21d显著高于对照雏鸡。表明E.necatrix初次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的IL-2调节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