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为研究注射葡萄糖后鲤鱼(Cyprinus carpio)糖代谢调节机制和相关激素变化情况,选取体质量(36.12±1.18)g的鲤鱼120尾,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2个试验组,分别按照1 670、417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葡萄糖。结果表明:高剂量组血糖含量在3 h时达到峰值,而低剂量组在1 h达到峰值。在注射后1、3 h时,高剂量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胰岛素含量峰值出现在注射后6 h,滞后于血糖反应;而低剂量组胰岛素峰值出现在注射后1 h,但峰值处于较低水平。高剂量组肝糖原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并在12 h恢复注射前水平,而低剂量组肝糖原含量在注射后6 h出现峰值,其他时点均低于注射前水平。糖酵解关键限速酶己糖激酶的活性在注射后呈上升趋势但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在注射后3 h出现峰值(P0.05)。葡萄糖负荷后鲤鱼胰岛素及其受体的响应时间滞后于血糖反应是鲤鱼糖耐量降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但同时发现鲤鱼糖酵解关键酶活性与血糖含量同时达到峰值,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灵活且有效地调节着血糖浓度的平衡,表明葡萄糖负荷后鲤鱼通过糖代谢途径调节血糖处于动态平衡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2.
83.
糖类是3大营养物质中最廉价的能量源,在鱼类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可部分替代用于能源消耗的蛋白质。但鱼类被认为是先天性糖尿病体质,对糖类的利用率较低,当饲料中可消化糖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抑制鱼体生长,影响鱼体生理功能。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可消化糖与水产动物相互关系的报道,综述了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可消化糖水平对鱼类生长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选用平均体质量(7.517±0.58)g的锦鲤进行了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试验鱼共450尾,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辣椒皮含量为0、1%、3%、5%、7%的试验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锦鲤体表亮度L*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辣椒粉添加水平的提高,体表红质a*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次不同饲养时间的测定中,添加水平为5%的试验组,锦鲤皮肤及尾鳍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饲养30 d后,随着辣椒粉添加水平的提高,各试验组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均呈升高趋势,且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红辣椒粉有助于锦鲤的生长。综合分析说明,饲料中添加5%的红辣椒粉时,锦鲤生长、着色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5.
试验探讨了不同配比饲料对革胡子鲶胃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用含蛋白量为28%、33%和38%的人工配合饲料分别与鲜杂饲料(鸡肠)按1:6、1:5和1:4分别混合为A、B和C组三种饲料,D组为鸡肠饲料。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分别用上述4种饲料对起始体重为(32.70±1.39)g的1龄革胡子鲶养殖51d后测定其胃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投喂混有人工配合饲料的革胡子鲶胃肠蛋白酶活性随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C、D组酶活性显著高于A、B组;各组中胃肠淀粉酶活性总体偏低,但A、B、C三组胃、前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D组;各组脂肪酶活性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86.
人工养殖宝石鲈肌肉营养成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养殖的宝石鲈肌肉营养成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宝石鲈肌肉中干物质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16%、12.65%。18种氨基酸含量为16.35 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80 g,占氨基酸总量的41.59%;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4种风味氨基酸总含量为5.97g,低于鳜鱼、异育银鲫、泥鳅和斑点叉尾鮰,稍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不同水平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主要免疫酶活力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0.33±0.00)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480尾,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投喂含0、250、500、1000 mg/kg低聚木糖的四种饲料。养殖42 d,随后进行24 h氨氮胁迫试验,测定其生长指标,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多酚氧化酶(PPO)活力、溶菌酶(LZM)、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低聚木糖水平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降低(P> 0.05)。养殖试验结束后,250 mg/kg组和1000 mg/kg组中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0 mg/kg组(P <0.05),且分别高于对照组109.09%和86.49%;LZM、T-AOC、CAT和PPO活力均在500 mg/kg组达到最高,且T-AOC能力和PPO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分别高于对照组74.30%和147.47%,对照组CAT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 0.05)。氨氮胁迫试验后,SOD、LZM、CAT、AKP和T-AOC的活力先上升后下降,且250 mg/kg组S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增长了67.92%,250 mg/kg组和500 mg/kg组中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升高了37.08%和36.67%;500 mg/kg组和1000 mg/kg组中P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增长了80.28%和86.39%;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 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50 mg/kg的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低聚木糖添加水平为250~500 mg/kg时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免疫能力及抗氨氮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8.
中草药添加剂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河蟹作为研究对象,在蛋白含量为35%与38%的两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的中草药,并监测其生长性能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蛋白含量为38%的2号基础饲料对河蟹的促生长效果最优,中草药添加组对河蟹的生长性能并无显著性作用,但是添加中草药后,显著提高了河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降低了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结果证实,添加中草药饲料可有效地提高河蟹机体的非特异性及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以中华绒螯蟹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对其进行投喂,并定期检测其生长性能及消化生理指标 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为38%的Ⅰ号饲料对河蟹的壳长、体重及丰满度等生长性能指标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并且Ⅰ号饲料对河蟹体内消化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由此可见,在中华绒鳌蟹的生长阶段较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可有效地提高河蟹机体生长性能及消化生理水平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干扰素刺激基因 15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 ISG15)在抵抗病毒过程的免疫应答反应, 本研究克隆、鉴定了花鲈 ISG15 基因(LmISG15), 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获得了 LmISG15 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受到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 ISKNV)感染后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 该基因全长 1625 bp, ORF 为 480 bp, 编码 160 个氨基酸, 分子质量为 17.5 kD, 理论等电点为 9.41。LmISG15 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 与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和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相似度分别为 74.07%和 71.88%。LmISG15 在花鲈 10 种组织中均有表达, 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 其次在脑、中肾和鳃中的表达量较高, 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注射 ISKNV 后, 花鲈头肾组织中病毒拷贝数升高, 同时 LmISG15 在花鲈肝脏、头肾和鳃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研究表明, LmISG15 参与了抵抗病毒刺激的免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