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1.
短鞘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为我国北方沿岸鞘类中最重要的经济种,山东沿岸的年产量达数万吨叫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蛋白源回。由于环境变化和捕捞强度的加大,近年来,短蜡同其它近岸渔业资源一样,呈现下降趋势,因而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2.
高温条件下营养盐对江蓠生长与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大型红藻菊花江蓠和脆江蓠为试验材料,开展为期30d的养殖试验,通过分析江蓠的生长和氮、磷变化特征,研究在25℃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氮(磷)营养盐——1.65(0.23)mg/L、4.12(0.57)mg/L、8.24(1.14)mg/L、12.35(1.71)mg/L、16.5(2.28)mg/L对江蓠生长和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各组菊花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段研究发现,各组相对生长速率均有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氮(磷)质量浓度超过8.24(1.14)mg/L各试验组的脆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在养殖超过10d后,表现为负增长,并随着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升高出现负增长加快的趋势。各试验组氮、磷去除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盐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菊花江蓠对磷的去除效率显著高于脆江蓠(P<0.05);两种江蓠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时段均主要集中在0~10d。营养盐质量浓度对两种江蓠的氮、磷吸收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吸收速率随氮、磷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在25℃及氮(磷)质量浓度小于8.24(1.14)mg/L时,菊花江蓠对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且能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抗逆选育引起的遗传变化不仅源于DNA序列的变化,也有来自于表观层面的修饰改变。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新品系育种过程中的选育基础群体与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运用MSAP技术分析了选育基础群体F、选育F1代和选育F4代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0对引物获得的806个位点中,多态性位点为698个,多态性百分比达到86.60%;基于非甲基化位点的遗传分析,选育F4代香农多态性指数为0.3981,Nei基因多样度为0.2264;基于甲基化敏感位点分析,选育F4代香农多态性指数为0.5873,Nei基因多样度为0.2598,均高于基础群体;表观遗传多样性均大于非甲基化位点变异产生的序列遗传多样性,表明表观变异出现频率高于序列遗传变异。MSAP甲基化模式分析显示,选育F1和F4代经过选育后获得了一些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改变,说明经温度胁迫选育,改变了刺参群体的基因组的甲基化状态。选育F4代获得的类型Ⅱ的条带数最多,为161条,明显高于未选育刺参,为选育获得表观遗传特征。研究结果从遗传物质基础角度揭示了选育群体的遗传改变与进展,可为抗逆新品种选育中的表观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日照海域同一家系的2龄长牡蛎性腺为研究对象,通过small RNA-seq和RNA-seq技术筛选和鉴定出大量的非编码微小RNA(mi RNA)、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和环状RNA(circRNA),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以斑马鱼为参考序列,获得25~30个已知miRNA成熟体和51~63个已知miRNA前体,预测到53~71个新miRNA成熟体和53~77个新miRNA前体;长牡蛎miRNA长度分布为18~26个核苷酸(nt),其中分布在20~22 nt长度的miRNA数量最多,且miRNA首位碱基多为U。测序分析获得2 302~2 349个注释lncRNA转录本,预测到20 083~24 114个新lncRNA转录本,其中基因间型lncRNA(lincRNA)、内含子lncRNA(intronic lncRNA)、反义lncRNA(anti-sense lncRNA)分别占29.0%、62.1%和8.9%;长牡蛎lncRNA的基因组特征与其他真核生物的lncRNA基因组特征相似,与mRNA相比,外显子(exon)个数少,转录本长度较短,表达水平低。测序分析共获得383个circRNA,其中平均88.54%来源于exon,平均4.51%来源于intronic,平均6.95%来源于intergenic,且鉴定出内源性circRNA潜在大量的miRNA结合位点。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长牡蛎调控型ncRNA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10.1℃,将初始体质量为(0.55±0.16)g的马粪海胆幼胆,随机放入0.3 m×0.4 m×0.5 m的白色塑料桶中,每桶100个,过量投喂新鲜孔石莼、粘膜藻、肠浒苔、裙带菜和珠状硬毛藻,计算各种藻类的摄食量(以干质量计),研究马粪海胆对藻类的摄食选择性。再将初始体质量为(0.67±0.32)g的马粪海胆置于水温为10.1、15.6、20.3℃的容器中,投喂相同的5种藻类2 d后,挑选10个规格相似个体放入1 L锥形瓶中,适应0.5 h后密封测定耗氧率和排氨率,研究不同温度和藻类饵料下马粪海胆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马粪海胆的摄食选择率依次为裙带菜>粘膜藻>孔石莼>肠浒苔>珠状硬毛藻,马粪海胆明显偏好裙带菜;马粪海胆摄食量受温度及藻类种类影响显著(P<0.05),在15.6℃时,日相对摄食率最大,摄食裙带菜的组别显著大于其他组别(P<0.05),摄食珠状硬毛藻的组日相对摄食率最低;各组别马粪海胆耗氧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条件下,孔石莼组耗氧率最大;各组排氨率随着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15.6℃时最大。研究结果将为开展马粪海胆生态增养殖、构建刺参池塘绿色综合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取100只经过480 d养殖的3♀×10♂绿卵全同胞家系子一代(F1)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幼鲍为实验材料,进行雌雄、卵色分类后,测量所有样本总重、壳长、壳宽等生长指标,并测定不同卵色幼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ZM)的活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在生长方面,不同卵色幼鲍的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绿卵幼鲍的各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他3种卵色;在免疫酶活性方面,4种卵色幼鲍在SOD和CAT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绿卵幼鲍的AKP、ACP和LZM 3种酶的活性与棕色和棕红色卵幼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与棕绿色卵幼鲍无显著差异,其酶活性从高到低按卵色排列依次为绿色、棕绿色、棕色和棕红色.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卵色选育皱纹盘鲍高产抗逆新品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