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为了进一步探讨笼养蛋鸭的可行性,最经济地利用空间,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与放牧养鸭的矛盾。发展集约化养鸭生产,我们在小规模试养成功后,2001年2~9月,又试验笼养蛋鸭500只,分析笼养与放牧养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笼养鸭每只平均盈利14.32元,放牧养鸭每只平均13.08元,人均日增收7.65元;蛋鸭笼养粪便漏在笼下,减少感染,死亡损失率比放牧养低,还节省了药费。从管理上分析,笼养蛋鸭管理方便,劳动强度低,一人可养500只以上,牧养一人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进一步探讨笼养蛋鸭的可行性 ,最经济地利用空间 ,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与牧养鸭的矛盾 ,发展集约化养鸭生产 ,我们在小规模试养成功后 ,2 0 0 1年 2~ 9月 ,又试验笼养蛋鸭 5 0 0只 ,并分析笼养与牧养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 ,笼养鸭每只平均盈利 14.3 2元 ,牧养鸭每只平均13 .0 8元 ,笼养鸭比放养鸭人均日增收 7.65元。蛋鸭笼养时粪便漏在笼下 ,可减少感染、降低死亡率 ,还可节省药费。从管理上分析 ,笼养蛋鸭管理方便 ,劳动强度低 ,1人可养5 0 0只以上 ,而牧养 1人仅能养 2 0 0~ 3 0 0只。此外 ,笼养鸭技术可以克服传统牧养鸭受水…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们试验推广了仔猪5~6周龄断奶技术并取得成功。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工厂化猪场的兴起,普遍推行了4周龄断奶技术,上世纪90年代末,一些猪场又开始推行3周龄断奶,业已取得明显成效。13周龄断奶的益处1.1缩短母猪繁殖周期,增加母猪年产仔数传统的60日龄仔猪断奶,使母猪完成1个繁殖周期共需181天(即哺乳期60天,断奶至再次配上种7天,怀孕期114天)。如果一切顺利的话,1头母猪1年只能生产2胎,即生产20头仔猪(假定平均每胎生产10头);而3周龄断奶,繁殖周期为142天(21+7+114),年产2.5胎,仔猪25头。可见,缩短哺乳期可使母猪繁殖周期…  相似文献   
16.
陈玲  凌剑 《新农村》2000,(9):21-21
1.五香鹑皮蛋五香鹑皮蛋外观色彩斑澜,玲珑别致。去壳后蛋白晶莹如玉,松花纹理清楚,蛋黄呈褐绿色,清香扑鼻,风味独特,是一种无铅松花蛋。(1)配方鹌鹑蛋50千克,沸水62.5千克,氢氧化钠2.5千克,食盐1.5千克,五香粉500克,红茶末600克,氯化锌80克。(2)加工方法 1)原料蛋经过严格挑选,最好是刚产下5天内的新鲜鹑蛋,无污染、破壳、畸形、大小基本一致。2)将红茶叶、五香粉、食盐放进配料缸中,加入沸水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氢氧化钠搅拌,冷却后加入氯化锌,  相似文献   
17.
凌剑  陈玲 《内陆水产》2006,31(8):13-13
赤眼鳟外形似草鱼,腹部圆,头较小,因此,又称“野草鱼”。该鱼是各主要水系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其食性杂,适温范围广,生长较快,肉厚刺少,出肉率高,肉质嫩,味道鲜,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野生的赤眼鳟数量越来越少。为恢复和保护赤眼鳟自然资源,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2003年以来,我国多家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赤眼鳟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的试验研究,现已相继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根据各地的生产实践,将赤眼鳟无公害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稻田露宿养鸭”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鸭子的生理、生活习性及水中饲料生物的消涨规律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养殖方式。1995年以来,我地先后在30公顷稻田中进行了露宿养鸭的试验示范,在不薅秧、不除草和不施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情况下,获  相似文献   
19.
家禽水床孵化,是以普通生活煤炉为热源,以普通农膜、筒膜水袋为种蛋孵化保温床的一种孵化新法。水床孵禽既能防止传统温床突发性超温威胁,又可避免骤然降温危害,还能解除“烧底”的后顾之忧,其孵化率高达97%以上。一、建造火炕在通风、透气、保温、清洁的空室内,用红砖?..  相似文献   
20.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杨长荣等人于1985年率先在四川郓县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987年,该县花园镇渔场一口面积为3.84亩的参试塘,获得了平均亩产1078.4公斤的高产量,比原来静水式养鱼产量提高了1.5倍。近10几年来的大面积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建造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面积以1~10亩、水深1.5~2.5米为宜,同时常年要有一定流量的水源保证(最好是自然水源)。若计划亩产成鱼1000~150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