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122篇
  63篇
综合类   913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416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凉山州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主要种植区,设置早播、中播和晚播3个播期,轮作、混播和单播3种植模式以及不刈割和刈割1~5次等农业措施,研究其对光叶紫花苕白粉病(Leveillula leguminosarum)、斑枯病(Fusarium equiseti)和叶斑病(Septoria medicaginis)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与不同的农业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适宜的延迟播期、增加刈割强度、混播可降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中播的光叶紫花苕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较早播的分别降低了15.4%、43.5%和50.5%。光叶紫花苕刈割3次以上,各病害发病率降低至10%以下,甚至不发病。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光叶紫花苕与黑麦草混播的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8.2%、41.9%和25.6%;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轮作使光叶紫花苕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3.8%~30.6%和6.8%~19.7%,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7.2~20.3和6.2~9.3,但对白粉病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2.
33.
刘勇 《甘肃农业》2011,(6):70-71,79
针对陇西县自然条件恶劣和人民生活贫困特征,从理论和时间两个角度出发,论讨了陇西县发展畜牧产业的意义及必要性,进而提出了促进草畜产业的对象。  相似文献   
34.
35.
“2+1”教学模式成为挤占“思政课”学时的隐形推手;“以就业为导向”的认识误差任意冲击、打乱教学计划,削弱“思政课”教学;“项目教学法”的泛用让“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难以适从.为此提出不片面夸大实践教学的作用,不把“就业为导向”和“市场为导向”混为一谈,避免“项目教学法”的功利倾向等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赛克灵对育成鸡生产性能及粪中氨气和硫化氢产生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方法,选取健康、体重均匀一致42日龄罗曼粉父母代蛋用雏鸡48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B、C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0.3%酵母培养物禽用赛克灵添加剂,预试期2周,试验期12周。9~20周罗曼粉父母代育成鸡。结果表明:(1)赛克灵在育成鸡饲粮中应用,可促进育成鸡生长发育,提高育成鸡增重、群体均匀度和饲料转化率(P0.05),改善育成鸡的健康状态,降低死淘率,以添加0.2%赛克灵添加剂组生产性能为佳。(2)能有效减少育成鸡粪便中氨气、硫化氢的产生量(P0.05),有利于鸡舍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37.
葡萄园土壤管理通常采用清耕法,土壤温湿度变幅大,有机质含量低下。该研究选择大麦草草和毛叶苕子为试验草种,对生草后的不同草种生物量变化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麦草的生长高度和所产鲜草量均高于毛叶苕子;大麦草和黑麦草前期生长较快,4月份达到生长最大,6月份全部收割,正好与葡萄的生长期错开;几种草种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对0~20cm表层土壤,平均增幅可达80%,对20~40cm表层土壤,平均增幅为37.5%。  相似文献   
38.
胡俊  卫宏  刘勇  赵联桢 《森林工程》2016,(4):70-74,96
为解决现有人工冻结法施工后周围地层产生冻胀融沉所引发不良后果的问题,可设置加热限位管对冻土帷幕的发展进行限制,从而达到控制冻胀融沉的目的。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研究在冻土帷幕界面上设置加热限位管时对冻土帷幕温度场发展的影响规律,主要得出:加热限位管盐水温度每升高5℃,冻土帷幕厚度就减小约0.2 m;在已冻结30 d,冻土厚度发展到1.6 m冻土上,加热限位管循环5℃盐水时,随着时间的增加冻土厚度慢慢变小,加热限位管作用效果明显;在限位管开始循环热水前期,各点温度都有明显上升,离限位管越近温度所受影响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点温度趋于稳定,循环热盐水温度越高,趋于稳定的温度值也越高。所得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按照国家及甘肃省技术要求、工作流程进行了兰州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结果为兰州市国家级公益林本期区划落界132611.07 hm^2,剔除了2013年上报中的16104.46 hm^2,在林地类型、区位、权属等方面更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的条件要求,从地类、生态区位等方面还分析了国家级公益林的面积结构。  相似文献   
40.
噁唑酰草胺是一种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近年来在我国使用面积快速上升。本文建立了土壤中噁唑酰草胺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测定了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中噁唑酰草胺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土壤中噁唑酰草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最低定量限(LOQ)为4.00×10~(-3)μg/kg,最低检测限LOD为1.20×10~(-3)μg/kg。土壤温度为5、15、25和35℃时,土壤中10 mg/kg的噁唑酰草胺半衰期分别为16.8、9.9、3.5和0.9 d;土壤湿度为40%和80%时,土壤中噁唑酰草胺的半衰期分别为3.6和4.3 d。与土壤湿度相比,土壤温度对土壤中噁唑酰草胺降解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