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71.
为加快选育出能够替代或超越广适性水稻绥粳18的新品种,探索完善寒地水稻60Co-γ射线辐射育种途径,采用220 Gy、250 Gy和280 Gy3个剂量辐射绥粳18水稻种子方法,对辐射后种子活力、出苗及M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在0~280 Gy 60Co-γ辐射剂量范围内,绥粳18水稻种子辐射后15d为最佳苗床播种时期,根活力指数和茅长是限制种子苗床出苗的主要因子,M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幅度大,高剂量对成熟期延长、分蘖数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株高、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有显著抑制作用.M1群体农艺性状权重值大小依次为:穗实粒数(0.52801)>结实率(0.35272)>分蘖数(0.11387)株高>(0.00462)>成熟期(0.00077)>千粒重(0.00001).明确今后辐射世代育种要注重早熟、强分蘖力、较高植株、多穗实粒数、高结实率等遗传变异性状材料的选择.本研究为开展替代或超越广适性水稻品种绥粳18的新种质创新.,以及寒地水稻辐射育种可能有效途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种质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确定寡分蘖力水稻品种栽培模式,以绥粳4号为试材,研究密度与施肥量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绥粳4号在产量最高(9 122.5kg·hm-2)时求得最佳密度为33.9万穴·hm-2,氮、磷、钾分别为141.2、60.0和58.4kg·hm-2;绥粳4号在食味品质最高(86.5分)时求得最佳密度为39.0万穴·hm-2,氮、磷、钾分别为116.6、80.5和74.4kg·hm-2。  相似文献   
73.
在总结前人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涉农企业创新人才需求的国内外背景,笔者运用因果分析和决策分析的思想方法,分析中国涉农企业创新人才的获得与培养问题及其成因,从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构筑的角度,提出促进涉农企业创新人才吸引和孵化的对策,具体包括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协商机制、人才培养价值链多环节协同机制和基于多主体利益最优的成本价值反馈机制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4.
面对我国面粉加工企业产能过剩严重和业内竞争加剧的压力,结合已有的研究进展及实际企业调研与座谈,选取日处理小麦能力400 t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30家,基于企业的发展定位,对我国面粉加工企业发展道路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总结,发现企业在探索做专做精、做特做优、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问题颇多,进展缓慢。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系统分析法设计了我国面粉加工企业做专做精做高、做特做优做新、做大做强做久的发展路径模式和演进过程,提出了我国面粉加工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行业生态、构建创新服务的平台的战略构想,为促进我国面粉加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富硒乳酸菌(SL)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脏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制备富硒乳酸菌,然后用CCl4诱导建立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应用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进行病理分析,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通过Real-time PCR法测定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α-平滑肌蛋白(α-SMA)及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SL显著降低了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血清ALT(87.3 U·L~(-1))、AST(98 U·L~(-1))活性和MDA(2.42 nmol·mg~(-1))含量(P0.05),但增加了GSH-Px(37.9 U·mg~(-1))、SOD(202U·mg~(-1))活性和GSH(3.36 mg·g~(-1))含量(P0.05)。SL抑制了CCl4诱导的肝脏炎症和坏死。此外,SL显著降低了CCl4诱导肝损伤大鼠的α-SMA、Collagen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及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SL通过缓解肝脏氧化应激,降低肝内炎症反应来保护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76.
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低等到高等植物中发展和扩增。在植物应对干旱,低温和盐害等渗透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中占据重要角色。本研究立足六倍体小麦基因组数据库,筛选获得一条新的WRKY转录因子Traes_3B_41047D5E6(TaWRKY90),进一步克隆该转录因子全长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分析,构建进化树等相关方法验证了所筛选转录因子在植物对渗透胁迫相应中发挥作用。研究分析表明,所克隆TaWRKY90具有1个WRKY结构域,属于WRKY家族第ⅡC亚族;其在不同时间的PEG-6000、低温、H_2O_2、ABA处理下,在小麦幼苗的根、叶片组织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且与MDA、CAT、SOD、POD四种酶的活性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TaWRKY90在小麦抗渗透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短密木霉、咪唑乙烟酸和种植大豆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研究了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大豆(Glycine max)和咪唑乙烟酸质量分数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短密木霉、种植大豆和加入咪唑乙烟酸后,土壤脲酶活性均呈现出抑制—恢复—激活的趋势。土壤中加入短密木霉后,40 d时脲酶活性的激活率最高,达到31.13%;种植大豆后,5 d时抑制率最高,达到10.35%,20 d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当土壤中咪唑乙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0、100、150 mg·kg-1时,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出抑制—激活的趋势,在5~10 d脲酶活性被显著抑制,抑制率最高时达到16.18%,20 d后呈现激活效应。当土壤中咪唑乙烟酸质量分数为100 mg·kg-1时,30 d时激活率最高,达85.23%。  相似文献   
78.
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试验土壤真菌,对土壤真菌数量、种类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壤农药含量,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后,短密木霉对其他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土壤真菌数量、种类差异显著。单独种植大豆(Glycine max)后,土壤真菌的数量、种类变化不明显。咪唑乙烟酸质量分数对土壤真菌数量、种类有显著的影响。短密木霉、大豆、咪唑乙烟酸三者互作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土壤中的咪唑乙烟酸质量分数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都逐渐的减少,10~20d降解效率最高。短密木霉、大豆和咪唑乙烟酸都会影响咪唑乙烟酸的降解。  相似文献   
79.
为了构建中国北方粳稻食味评价方法和体系,通过对已育成的粳稻品种和性状稳定的粳稻品系进行基于统计学的食味评价,分析了水稻食味鉴评员(以下简称"鉴评员")的识别能力和嗜好性,同时对鉴评员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食味综合评价值不同品种(系)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鉴评员的评价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但是鉴评员和供试品种(系)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差异并不显著。尽管不同鉴评员之间的食味评价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全部鉴评人员对于供试品种(系)的评价结果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80.
利用企业调研和实地访谈的方法,总结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根本问题;利用文献查阅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剖析峪口禽业在解决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痛点中的科技创新、服务和组织模式。研究表明,以区域细分市场的消费价值认同为根本导向,全产业链闭环地提升品种的繁殖、生产、商品性能,才能使畜禽种质资源开发的品种真正成为良种;以服务畜禽创新品种的养殖全过程为根本宗旨,提供饲料营养、兽药疫苗等的集成解决方案,打造多要素融合的服务综合体,才能有效促进所开发新品种的转化利用;以“自有与联合”“自建与加盟”的开放共享方式,形成服务、养殖和创新品种转化的规模和范围经济,打造“龙头企业+服务平台+养殖集群”的平台型产业组织模式,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畜禽种质资源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要实现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创新与利用转化的价值良性循环,产业链中的主体应具备联合意识,形成综合服务的平台组织生态;政府需扶持主导主体进行全链条体系化开发利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