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芸  李健  刘淇  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36-8239
[目的]筛选促进生长和调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中草药免疫调节剂。[方法]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鱼腥草、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的水提取物饵料连续28d饲喂凡纳滨对虾,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蛋白含量等免疫因子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饲喂黄芪、大黄和甘草的各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个别情况外,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组的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血清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黄芪、大黄和甘草能够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鱼腥草则相反;饲养试验结束后第7天,腹腔注射鳗弧菌进行攻毒试验,在7d内,鱼腥草组累计死亡率高于对照组;黄芩组累计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同,黄芪、大黄和甘草的累计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免疫保护率为37%~46%。[结论]从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功能这两方面考虑,黄芪、大黄和甘草是适合凡纳滨对虾的中草药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62.
大马哈鱼鼻软骨中硫酸软骨素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大马哈鱼的综合利用程度,以硫酸软骨素(CS)得率为指标,考察了p H值、温度、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大马哈鱼鼻软骨中CS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度、时间、料液比是影响大马哈鱼鼻软骨中CS得率的主要因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53.1℃、时间3.6 h、料液比1∶43.4,在此条件下CS得率理论值可达21.40%。3次验证试验CS的平均得率为21.28%,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56%,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63.
将噬菌蛭弧菌(Bd)、粘红酵母(Rh)及二者混合物分别以1%的比例添加到中国对虾基础饲料里,同时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采用连续投喂的方法,饲喂1.5cm左右的稚虾25d,分别测定第5、10、15、20和25天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活力等免疫因子活性。试验结束后,试验组中Rh组存活率达到63%,Bd组和Bd Rh组分别为45%和40%,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Rh组的增长率、增重率至少高于其他组10.72%和105.05%,比对照组高出36.37%和320.22%。试验组酚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从第10天起均高于对照组两倍左右。试验结果表明,饲养实验结束7d后,用鳗弧菌攻毒,在8d内,对照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免疫保护率为50%~65%,以Rh组最为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有效促进对虾的生长及提高免疫因子的活性;从免疫水平和生长水平综合考虑,建议单独使用粘红酵母,添加量为1%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4.
近年由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加剧,造成养殖动物生活环境(包括生物、物理及化学等因素)不断恶化,导致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和传播速度加快,养殖生物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养殖病害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15%-20%,产量损失超过100万吨。目前病害控制的传统方法是使用药物防治,一些严重威胁养殖动物的病害,由于药物的使用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但是也应该看到药物防治存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比如由于缺乏对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65.
对虾冷藏过程中细菌菌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揭示虾类的腐败机理,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为研究对象,对其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APC)和细菌菌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南美白对虾和海捕鹰爪虾的初始细菌总数分别为4.20 Log10 CFU·g-1和3.60 Log10 CFU·g-1,南美白对虾的初始细菌总数明显高于鹰爪虾(P<0.05);贮藏过程中两种对虾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但都是在第4天达到106 CFU·g-1的货架期上限水平。在南美白对虾初始菌相中,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其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有Aeromonas(气单胞菌)、Pseudomonas(假单胞菌)和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分别占26%、21%和10%;在鹰爪虾初始菌相中,也是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其中Pseudomonas、Aeromonas和Shewanella(希瓦氏菌)比例较高,分别占28%、16%和12%。在贮藏过程中,两种对虾细菌菌相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南美白对虾的优势腐败菌为Pseudomonas和Aeromonas,而鹰爪虾的优势腐败菌为Pseudomonas和Shewanella。  相似文献   
66.
以恒温(4±1)℃下的南美白对虾作为对照,模拟流通运输过程中温度的波动变化,研究变温处理后的南美白对虾的贮藏特性变化。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南美白对虾在6d的贮藏期间,感官品质、pH值、TVB-N值、组胺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变化幅度加快,品质下降,货架期相应缩短,表明前期的温度波动不利于南美白对虾后期的贮藏。  相似文献   
67.
这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办的国际水土保持大会,邀请各国专家、学者聚集北京,共同探讨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为了有效保持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原料品质,实现其高质化利用,本研究选取冷冻南极磷虾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非蛋白氮(NPN)含量、三氯乙酸(TCA)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证实了南极磷虾NPN含量的变化可以表征蛋白自溶进程,且可以实现海上处理样品、运至陆地实验室后进行分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选取完整的及挤压破损的新鲜南极磷虾作为研究对象,以0~8 h南极磷虾样品的NPN为指标,研究了南极磷虾起捕后蛋白自溶进程以及挤压破损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起捕死亡后的1 h内,NPN无显著变化(P>0.05),1 h后NPN迅速增加,挤压破损加速了南极磷虾的自溶进程,因此,目前的拖网作业方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9.
海参性腺和海参肠酶解液风味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海参性腺和海参肠酶解液的风味不佳,本实验主要通过美拉德反应改善其风味,以期为海参性腺和海参肠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结合电子鼻的分析,研究了美拉德反应的基本体系及反应的基本参数对海参肠和海参性腺酶解液风味的改良作用。海参性腺酶解液Maillard反应温度120℃,还原糖添加量为6%(葡萄糖:木糖=5:1),甘氨酸:精氨酸的比例为3:1,氨基酸添加量为3%,反应pH 8.5,反应时间20 min;海参肠酶解液Maillard反应温度115℃,还原糖添加量为6%(葡萄糖:木糖=1:1),甘氨酸:精氨酸的比例为1:1,氨基酸添加量为3%,反应pH不调,反应时间30 min。采用Maillard反应能够很好的改善海参性腺和海参肠酶解液的风味,使其由感官难以接受变为感官易于接受的产品。  相似文献   
70.
工厂化育苗养殖体系内细菌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工厂化育苗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对虾育苗期养殖体系中的异养菌、弧菌、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进行监测。[结果]异养菌、弧菌和致病性副溶血菌数量都是对虾受精卵中高,无节幼体中最低,而后逐渐升高。在整个育苗期,对虾幼体中异养菌和养殖水体中弧菌增加1个数量级,对虾幼体中弧菌和养殖水体中异养菌均增加2个数量级。活饵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很大,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量很低。养殖体系中幼体与水体中的异养菌和弧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和0.840;活饵中异养菌、弧菌与对虾幼体和养殖水体相关性很低或呈负相关。[结论]育苗期养殖水体与对虾幼体中细菌数量变化具有动态联系,严格控制养殖条件副溶血弧菌很难引起幼体疾病爆发,饵料中细菌数量与养殖系统中细菌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