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哲罗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捕野生乌苏里江哲罗鱼(Hucho taimen Pallas)幼鱼,在流水池塘中培育至性腺成熟,进行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催产激素HCG、S-GnRH-A和DOM的混合制剂可促使成熟的亲鱼排卵,(9±2) ℃水温药物的效应时间在8~11 d.哲罗鱼的受精卵,为圆形、淡黄色,卵膜较软,无粘性.7 ~9 龄鱼的卵径为4.20~5.56 mm[平均(4.98±0.33) mm];吸水膨胀后的卵径为4.32~5.76 mm[平均(5.20±0.38) mm],增大约0.2 mm.6~12 kg的雌性亲鱼绝对产卵量为4 500~14 000粒/尾,相对产卵量1 000~1 200 ind/kg.哲罗鱼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发眼率和仔鱼上浮率平均为87.5%、83.5%和86.4%.从卵受精到破膜需28~31 d[平均(29.3±1.3) d],完全出苗需38~41 d[平均(38.5±1.0) d],仔鱼上浮需56~58 d[平均(57.1±0.9) d].鱼苗驯化依次投喂水蚤→水蚤、水丝蚓→水丝蚓→水丝蚓、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可从动物性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养.人工养殖条件下,仔鱼体长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L=1.9623e0.0219t,(R2=0.9507,n=30),稚鱼体长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L=2.6877e0.0119t,(R2=0.9943,n=30),1龄鱼的平均体长为(16.2±0.93) cm,体重为(28.45±2.98) g.  相似文献   
22.
利用300个EST-SSRs标记对普通二倍体鲫(Carassius auratus)自交F2代的181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其体重、体厚两种经济性状进行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 000次)结果显示,38个标记与所检测的经济性状相关,其中26个标记达到显著性相关(P<0.05),12个标记达到极显著性相关(P<0.01)。在38个相关标记中,有27个标记与体重相关,25个标记与体厚相关,14个标记与体重、体厚均相关。对同一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了与两种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型。将与性状相关的38个标记与斑马鱼(Da-nio rerio)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找到10条相似性高且功能已知的EST-SSRs序列(E相似文献   
23.
鲫(Carassius auratus)遗传多样性丰富,具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是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本研究利用79个SSR标记和22个EST-SSR标记检测了鲫自交F2代的181尾个体的基因型,对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000次)结果显示:有22个标记分别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HLJYJ15和HLJYJ244与4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筛选的101个微卫星标记丰富了鲫分子标记数量,可用于鲫连锁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研究;获得了4个与鲫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鲫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24.
为深入了解鲤珠蛋白家族的基因组成和表达模式,及其与低氧适应能力的相关性,本实验通过鲤基因组框架图比对和全长cDNA文库筛查,获得鲤神经球蛋白(neuroglobin,Ngb)基因完整序列,证实鲤不仅具有独特的脑组织特异表达的II型肌红蛋白(myoglobin-2,Mb-2)基因,也具有Ngb珠蛋白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该基因在脑组织特异性表达,并呈现出低氧应答特征。基因结构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鱼类Ngb基因高度保守,鲤Ngb蛋白可能与斑马鱼直系同源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及功能,而与鲤Mb-2存在明显差异。鲤Ngb基因表达量在两个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耐低氧能力强的散鳞镜鲤Ngb基因表达量高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研究表明,鲤Ngb基因可能以与Mb-2基因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实现脑组织供氧,执行应对低氧胁迫的神经保护功能,在鲤低氧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哲罗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捕野生乌苏里江哲罗鱼(Hucho taimen Pallas)幼鱼,在流水池塘中培育至性腺成熟,进行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催产激素HCG、S-GnRH-A和DOM的混合制剂可促使成熟的亲鱼排卵,(9±2) ℃水温药物的效应时间在8~11 d.哲罗鱼的受精卵,为圆形、淡黄色,卵膜较软,无粘性.7 ~9 龄鱼的卵径为4.20~5.56 mm[平均(4.98±0.33) mm];吸水膨胀后的卵径为4.32~5.76 mm[平均(5.20±0.38) mm],增大约0.2 mm.6~12 kg的雌性亲鱼绝对产卵量为4 500~14 000粒/尾,相对产卵量1 000~1 200 ind/kg.哲罗鱼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发眼率和仔鱼上浮率平均为87.5%、83.5%和86.4%.从卵受精到破膜需28~31 d[平均(29.3±1.3) d],完全出苗需38~41 d[平均(38.5±1.0) d],仔鱼上浮需56~58 d[平均(57.1±0.9) d].鱼苗驯化依次投喂水蚤→水蚤、水丝蚓→水丝蚓→水丝蚓、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可从动物性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养.人工养殖条件下,仔鱼体长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L=1.9623e0.0219t,(R2=0.9507,n=30),稚鱼体长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L=2.6877e0.0119t,(R2=0.9943,n=30),1龄鱼的平均体长为(16.2±0.93) cm,体重为(28.45±2.98) g.  相似文献   
26.
利用AFLP技术,分析比较雌雄哲罗鱼Hucho taimen(Pallas)之间的遗传差异。采用两个酶切组合,共45对引物组合对雌雄个体进行扩增。结果表明,电泳检测条带清晰丰富,两个酶切组合分别扩增出958和971个位点,多态性比例分别在4.76%~62.26%和6.98%~37.50%,15个位点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存在很大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雌鱼聚在一起,雄鱼聚在一起,未发现雌雄特异位点。研究积累了大量AFLP分析数据,可为哲罗鱼性别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8个野生唇(鱼骨)群体线粒体ATP6和ND4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共获得1 629bp序列,序列变异率为4.97%,核酸多样性为0.007 5,表明野生唇(鱼骨)群体保持了较好的遗传多样性;在8个野生唇(鱼骨)群体中共检测出21个单倍型,其中HQ1和HT2单倍型共包含了45.24%的个体,且单倍...  相似文献   
28.
鲤鱼品系的部分线粒体序列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CR测序法,以9个我国常见鲤鱼(Cyprinus carpio)养殖品种和2个野生群体为研究材料,分析线粒体DNA的16S rRNA、Cyt b和D-loop序列片段,用于分析的序列共有1 457 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32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共有单倍型16个。分别利用以上3个基因片段以及合并后的序列, 构建NJ和MP进化树。由不同方法获得相似的进化树,由不同基因片段得到的进化树均为两支,其中贝尔湖野鲤(BE)单独成支,其它群体聚为1支,只是由D-loop得到的进化关系更为详细,而由合并后的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也与利用不同基因序列所得到的进化树并不矛盾。各品系间的分化时间约为3.03×104~1.21×105年前。根据序列的特征,16S rRNA的1个变异位点、Cyt b基因的4个变异位点和D-loop的14个变异位点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的养殖品系和野生群体的SNP,证明mtDNA序列分析可以应用于品系的鉴定。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鲤(Cyprinus carpio)基因组中同源框基因Hoxa3a与多种鱼类及其它生物的同源性,构建了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鲤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等四种鱼类的同源性次之为84%,与米氏叶吻银鲛(Callorhinchus milii)和鳐(Leucoraja erinacea)的同源性最低为74.5%,与三种鸟类的同源性为75%左右。这结果也说明,Hox同源框基因序列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在序列比较的同时发现了2个鲤的SNP位点,T101C和A213G。上述研究结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揭示生物进化历程及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为了深入了解引进溪红点鲑种质遗传结构状况,本研究利用溪红点鲑转录组数据设计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引物1 081对,选择其中200对进行引物合成,经过筛选鉴定共获得111个特异性好且扩增效率高的微卫星标记,用其中27个多态性标记比较分析了溪红点鲑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27个微卫星位点在2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71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26 0~0.877 4,平均为0.673 1,其中23个位点高度多态(PIC≥0.5)。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555 6和4.444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3.914 5和3.108 2;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56 2和0.26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00 2和0.621 0;平均PIC分别为0.640 9和0.555 5。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参数t检验结果显示,养殖群体的5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引进群体,表明尽管溪红点鲑养殖群体的PIC仍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但是经过多代群体自繁,已经出现等位基因严重富集的现象。经Bonferroni校正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在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中分别有8个和4个位点尚未偏离平衡,且多数位点表现为杂合子缺失。2个群体间具有高度遗传分化(Fst=0.164 2),遗传相似系数为0.582 2,遗传距离为0.540 9,表明引进和养殖溪红点鲑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