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集我国南北沿海9个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利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各群体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群体壳长、壳高、壳宽和壳厚4 个形态性状对菲律宾蛤仔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壳厚外,其他形态性状与活体重和软体重呈显著相关(P < 0.05)。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大多数群体的壳宽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2个形态比例参数(壳宽/壳长和壳高/壳长)最大值出现在山东莱州群体(0.49和0.74),而最小值出现在大连东港群体(0.42和0.67)。壳厚的变异系数最大(22.74),而壳高的变异系数最小(9.47)。通过检验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建立了各群体形态性状对软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聚类分析表明,菲律宾蛤仔不同群体未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而呈现出不规律的南北交替聚类现象。本研究查明了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壳形态性状对体重性状的影响,为菲律宾蛤仔地理群体的形态判别、种质资源分析和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2.
为阐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基因(RpGST)家族特征及其在应对急性盐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RpGST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染色体定位、结构特征分析、进化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共鉴定出7个Rp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RpGSTA1、RpGSTA2、RpGSTA3、RpGSTA4、RpGST_C_3a、RpGST_N_M1、RpGST_N_M2。RpGSTs不均匀地定位在5条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亲水性。RpGST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中,该基因家族成员都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结构域(PF00043、PF02798),表明RpGSTs蛋白参与抗氧化和解毒过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RpGSTs分为3个亚家族且在进化上保守。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急性盐度胁迫菲律宾蛤仔0 h、12 h和24 h后,急性高盐(40)胁迫下肝胰腺中RpGSTA和RpGST_N_M亚家族的基因整体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步升高,RpGST_C_3亚家族的基因表...  相似文献   
133.
为探讨密集烘烤精准工艺远程调控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就常规控制烤房与远程控制烤房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控制烤房相比,远程控制烤房3个部位烟叶上中等烟比例明显增加,烘烤损失率降低1.59百分点;烤后烟叶颜色橘黄,成熟度好,结构疏松,油分足,色度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香气量好,烘烤后熟充分,清香型风格特色突出。  相似文献   
134.
为了高效诱导贝类产卵排精,以性腺发育成熟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性腺内注射化学药物5-羟色胺(5-HT)和升高海水温度8~9℃(热刺激)及其联合处理诱导蛤仔产卵排精,比较了上述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蛤仔亲贝产卵排精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浓度为2 mmol·L-1的5-HT注射蛤仔性腺,20 min内的雌性亲贝产卵率为52.4%,雄性亲贝排精率为50.0%,诱导效应时间超过60 min;热刺激组,在30~40 min和20~30 min分别有1枚雌性产卵和1枚雄性排精;利用5-HT注射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20 min内蛤仔亲贝产卵率可达到80.9%,排精率可达到91.3%。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周期内,5-HT注射和热刺激联合处理对蛤仔亲贝排精产卵的诱导率最高,达85.19%;5-HT注射的亲贝诱导率为75.0%;而单独采用热刺激的亲贝诱导率不足5.0%。研究证实,5-HT和热刺激的联合处理对蛤仔排精产卵的诱导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蛤仔及其他贝类产卵诱导及遗传改良等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5.
为了解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从受精到早期幼虫发育阶段的发育特性,在水温22~24℃、盐度20~22的实验室环境中对采自山东东营丁字湾海域的近江牡蛎进行人工授精,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近江牡蛎受精、早期胚胎和幼虫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核行为变化进行观察,并对这一过程中牡蛎的壳长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成熟的未受精卵呈梨形,卵径为50μm左右,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受精卵在受精后15~20 min、25~30 min,先后排出第一、第二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在受精后30 min左右先后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雌、雄原核各自形成染色体组,在卵子中央发生联合,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受精后45 min左右,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形成2个体积不等的卵裂球;受精75 min后,受精卵开始第二次卵裂,90 min后形成4个卵裂球,进入4细胞时期;6 h后受精卵发育至桑葚期,8~10 h进入囊胚期,12~15 h后发育至担轮幼虫,27~30 h左右发育成D形幼虫,5 d左右进入壳顶幼虫时期,17 d后幼虫...  相似文献   
136.
研究了山东地区缢蛏人工繁育过程及盐度对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山东地区能够顺利培育缢蛏苗种,其受精卵在23℃条件下发育24 h便可进入D形幼虫阶段,浮游期约为8 d,每天生长约15μm,变态后生长速度稳步加快;将幼虫在14、21、28盐度梯度下培育发现,随着盐度的升高,其壳长生长速率显著下降(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山东地区开展缢蛏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