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水产渔业   56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兴国红鲤同草鱼杂交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兴国红鲤与草鱼杂交虽属亚科间的远缘杂交,却符合鲤科鱼类一般的受精规律,精子由唯一的受精孔道进入卵内,单精入卵。受精的适当时间是在卵细胞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后7分钟形成精子星光。接着雄性原核、雌性原核先后形成,并逐渐靠拢;受精后40分钟两性原核结合(水温21℃);受精后45—50分钟出现新个体的第一次卵裂。说明草鱼精子对兴国红鲤成熟卵细胞不仅起激动作用,而且参与了遗传物质的组成。此系亚科间远缘杂交具有生活力的生物学基础。实验发现:在特定的条件下,同一批受精卵中,多倍体,单倍体,雌发育可能同时存在。本文还比较分析了常见的几种鲤科鱼类及其杂种受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2.
兴国红鲤♀×草鱼♂杂交后代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鲤鱼种内不同品种间杂种的遗传规律。国內巳作过较多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75)和刘筠(1979)分别对兴国红鲤♀×散鳞镜鲤♂及荷包红鲤♀×湘江野鲤♂的杂种后代体色、鳞被的遗传进行了研究,均证实这两个鲤鱼杂种后代的体色遗传是由两对基因控制,杂种一代产生  相似文献   
33.
吴珊  吴维新 《内陆水产》2006,31(1):40-41
洞庭青鲫是洞庭湖区特有的一种鲫鱼种质资源。因其体色呈青灰色,所以当地称之为"黑壳子"鲫鱼。洞庭青鲫的主要形态特征是头后背部隆起,体高背厚,体形硕大。已报导的最大个体4kg以上,常见个体0.5kg~lkg,其肉质细嫩、甜美。有"洞庭鱼美鲫最鲜"之谚。洞庭青鲫原种引自北民湖,北民  相似文献   
34.
35.
低剂量率辐射和相同总剂量急辐射之间的致死作用的差异,是生物辐射防护方面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SACHE和他的同事们在小白鼠中进行了广泛试验,发现在低剂量率连续照射下,能够积累更高的总剂量,而动物没有死亡。  相似文献   
36.
引言 在南非的贫瘠地区必须合理利用全部水体资源。由于以矿物燃料为基础的:人类消费的蛋白质生产成本迅速增产,在该国造成了利用污水的能量子水产养殖的兴趣。遗憾的是,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还不是为养鱼而设计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池塘难以下网,不能排干池塘捕鱼,以至不能控制养鱼。  相似文献   
37.
吴维新 《内陆水产》1999,24(2):18-18
83_2系草鱼是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历时廿年选育的抗出血病等病毒性鱼病的草鱼抗病品系。早在1978年,我们在前几年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兴国红鲤雌鱼与草鱼雄鱼的杂交,获得了少量鱼苗;1980年再次进行这项研究,获得大量鱼苗,检查其染色体发现,为异源四倍...  相似文献   
38.
1 翘嘴鲌受精卵在不同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效果 2003 年和 2004 年,进行了翘嘴鲌鱼卵不同条件下的孵化对比试验,取得了不同的孵化效果。 2003 年,2 尾雌鱼全产,产卵 50 万粒,其中 8 万粒粘附于鱼巢上的卵,置于充气孵化池中微流水孵化。微流水充气孵化池面积为 5.6×1.4 m 。8 万粒卵 2分放于 8 个池,平均每 2 m 放卵 1 280 粒。沉于池底 2或粘附于池壁的 42 万粒鱼卵,在产卵池中就地静水孵化。产卵池直径 13 m ,面积 132.7 m ,每平方米孵 2卵 3 165 粒。充气微流水孵化出苗 4 万尾,孵化率50%。产卵池…  相似文献   
39.
一、鱼类育种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现代鱼类育种技术,包括常规育种技术(即杂交和选育),鱼类性反转技术,染色体组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五个技术领域。鱼类的常规育种,在1871年以前是自发的,无计划的。1871年,俄国科学家进行鲟×闪光鲟杂交,并指出了鱼类杂交育种的前景。此后,鱼类的杂交育种才进入有计划的轨道。本世纪三十年代,Kirpitchinckov发现鲤鱼品种间杂交存在杂交优势,并在生产上实际应用。五十年代以来,鱼类常规育种发展迅速,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鲤鱼、虹鳟、沟鲶和罗非鱼。选育出一些品种,品系和杂优组合,同时,在遗传育种的基础理论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从世界范围而言,目前,鱼类的常规育种仍然是最富有成果的领域。  相似文献   
40.
鱼类远缘杂交作为鱼类育种的基本手段之一,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70年,俄国科学院伏·符奥夫夏尼可夫院士用闪光鲟精子和小鲟卵子人工授精,甚至鲟和小鲟杂交后,首先指出了鲟科鱼类远缘杂交的可能性和这方面研究的前景。1881年格林(Green)1882年戴(Day)首先进行了鲑科鱼类种间杂交的研究。1914年谢尔席勒发表了他的轰动一时的Xiphophorns 和 platypoecilus 之间杂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