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2篇
  57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2014年1月在对云南省玉溪市玉米病毒病害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表现严重花叶、矮化叶片甚至整个植株坏死症状的玉米。对采集样品进行RT-PCR检测,所有样品中都同时检测到了MC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到了MCMV、SCM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相似文献   
62.
我国北方部分苹果主产区病毒病的发生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病毒病在我国广泛发生,已成为限制我国苹果优质高产的关键因素。20世纪80年代曾对其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但近年来由于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苹果病毒病的发生特点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解目前我国苹果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在我国北方苹果主产区山东、陕西、山西、辽宁、北京和黑龙江6个省市的部分地区采集苹果样品共计267份,经RT-PCR检测和扩增产物的克隆与测序分析表明在上述地区采集的样品中,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发生率分别为66.7%~100.0%、38.1%~94.1%、4.8%~85.7%和4.8%~48.6%;苹果凹果类病毒(ADFVd)仅在山东的两个果园零星发生;6个省市样品中病毒复合侵染率分别为67.1%、92.1%、75.0%、88.2%、94.1%和76.2%。  相似文献   
63.
农田生物质能集约利用空间优化决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农田生物质能源集约利用,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农田生物质能空间分布的分散性、不连续性,所以对生物能源数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集约利用空间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是生物质能源从研发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该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NPP(净初级生产力)模型获得可用农田生物质能生物量和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尺度的泰森多边形作为生物能源的初级筹集范围,应用遗传算法对生物质能集约利用的空间优化配置问题进行快速求解。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和GIS模型结合对解决面域供应和点域需求问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为生物质能集约利用提供有效的空间优化方法;尺度效应对模型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当以10 km为邻近阈值建立泰森多边形作为初级筹集区域时,适宜度达到最大。该研究可为生物质能集约利用空间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2009年5~11月测定了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花园湾村两口主养草鱼池塘的水温(T)、透明度(SD)、溶氧量(DO)、pH、电导率、盐度、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磷酸盐(PO4-P)、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表明:池塘内的TAN为1.372~1.664 mg·L-1,NO2-N为0.072~0.076 mg·L-1,NO3-N为0.139~0.144·L-1,PO4-P为0.038~0.062 mg·L-1,TN为2.267~2.828 mg·L-1,TP为0.274~0.277 mg·L-1,CODMn为15.46~15.51 mg·L-1。池塘内浮游植物优势种为蓝藻和绿藻。所检测的池塘水化学指标与20世纪80~90年代长三角地区高产鱼池相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5.
周涛 《农村电工》2012,20(10):27-28
为进一步强化对农网线路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控、辅助分析及管理,山西省阳泉供电分公司开发了农网智能化线路监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系统结合阳泉供电公司农网的实际工作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经济实用、灵活可靠"的总体思路设计开发。系统实现了线路故障监测、线路负荷监测、设备温度监测、设备状态监控、光纤温度监测和视频录像监测,能够对配电线路进行全面、直观、实时的监控和智能分  相似文献   
66.
西部食用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是食用豆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西部发展食用豆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食用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认识不足、科研经费匮乏、基础性研究薄弱、种植分散、产业化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等,指出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优质食用豆生产基地、提高品牌效应、注重产后开发、发展新型农业栽培理念,以保障我国食用豆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7.
通过盆栽和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旱地春小麦水肥交互效应和氮磷配施对土壤水分有效利用、作物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水肥交互作用增产效果明显,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24%和28.6%.在本试验水平下,水肥单位用量的产量互补效益为471.5∶7.0,即水肥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7.4%.当水分合量为19.7%,总施肥量为247.4 kg/hm2时(N:P2O3=1∶0.75),最高收入达4 970.0元/hm2.小麦收获时,施肥使0~200 cm土层有效水分利用率从44.9%提高到54.2%.N60P45、N120P90和N180P135处理较对照,蒸腾分别增加22.7、38.0和47.8 mm,蒸傲比值分别提高0.04、0.07和0.08,较对照籽粒蒸腾效率分别提高0.08、0.24和0.14 g/kg.氪磷配施提高了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作物的蒸腾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的经济产量.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8.
分析贵州栽培川续断的表型多样性及类群表型特征,为川续断育种合理选配亲本及优异种质资源保存提供参考,本研究对58份川续断种质资源的25个农艺性状、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Ⅵ进行测量,对其种质及表型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川续断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在1.091 6~2.068 6之间,其中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地下生物量、主根粗等22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1.9;变异系数在6.03%~57.58%之间,其中浸出物含量、株高、主茎节数变异系数较小;基于各种质表型差异,可将58份种质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第Ⅱ类群为优质选育目标的最优亲本材料,第Ⅲ类群为高产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由此可见,贵州栽培川续断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多样性较丰富;根条数、主根粗、地下生物量、川续断皂苷Ⅵ含量等7个指标是构成种质差异的主要因素;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为贵州川续断育种及种质筛选提供了良好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9.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与马铃薯Y病毒科的部分病毒复合侵染导致玉米致死性坏死病。利用Maxent模型,分析预测了MCMV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显示,MCMV在全球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大洋洲东部局部地区,亚洲、非洲、北美洲的南部地区,南美洲的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对MCMV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急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纳入我院180例SLE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采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B组采取PE治疗,C组采取PE联合犀角地黄汤。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SLEDAI评分、补体C3、血沉(ESR)、抗ds-DNA抗体、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sy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24 h尿蛋白、人干扰素-r(IFN-r)、白介素-10(IL-10)、BAFF因子,统计3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C组治疗后各观察点的症状评分、SLEDAI评分、ESR、ds-DNA抗体、24 h尿蛋白、Scr、CsyC、AST、ALT、血清BAFF均低于A组(P<0.05)。C组治疗后各观察点的IFN-r- IL-10+与IFN-r+ IL-10+亚群所占百分率低于A、B组(P<0.05)。B、C组治疗后各观察点的C3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0.0%、93.3%,均高于A组的71.7%(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A组与B组(P<0.05,P<0.01)。结论 PE可去除血浆中有害成分、抑制炎症反应,联合犀角地黄汤可进一步扶助正气、解毒化瘀,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达到增效减毒目的,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