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9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主要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有效的改良和利用现有的玉米地方品种,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类群中筛选到46份河南省优异地方品种,进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重复鉴定。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7734),其次为穗长和穗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千粒重具有最大的正向直接通径系数(P=0.6518),而穗行数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显著水平。因此,提高千粒重,同时兼顾其它产量性状是提高河南地方品种产量的有效途径。结合田间株型等性状,从众多的地方品种中培育产量突出的自交系,为玉米育种积累材料,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郑单528玉米品种的适宜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528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单528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高肥水条件下的最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玉米育种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河南省地处黄淮玉米优势产业带的中心区域,光热资源丰富,形成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良好耕作制度。玉米作为河南省的第二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hm^2,其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的1/10,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对全国的玉米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就河南省玉米育种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处理A(播后镇压)、B(播后镇压+秸秆覆盖)、C(播后镇压+保水剂)和处理D(播后镇压结合秸秆平茬覆盖和保水剂)比处理E(播种后覆土)在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了4.78%、7.96%、5.50%和11.08%,水分蒸发减少了16.33%、103.78%、28.37%和128.77%,产量提高了9.68%、17.60%、11.78%和24.01%,水分利用效率也增加了9.64%、17.55%、11.71%、23.96%,效益增加了1 536.34、2 516.42、801.74、2 553.10元/hm2.这种作用在夏玉米的生长前期更明显,拔节前的土壤水分比较,处理A、B、C、D比E增加了8.74%、15.81%、10.48%和20.28%,水分蒸发减少了17.81%、164.68%、40.35%和209.43%.处理D集成了镇压、秸秆覆盖、保水剂的作用,能够充分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抑制水分蒸发.建议在黄淮海区夏玉米实行播后镇压结合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结合增加保水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种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品种棒三叶面积及茎粗系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在不同品种或不同叶位存在差异。产量构成因素如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4个种植密度中,‘金海5号’、‘伟科702’、‘郑单958’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为最高;其他3个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在10个已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行粒数。此结果为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水晶 3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1 9 92年以郑稻 5号为母本 ,与日本品种黄金晴杂交 ,同年冬季南繁加代 ,经逐代单株选拔、鉴定 ,于 1 997年稳定并参加品系鉴定试验 ,1 998、1 999年同时进行产比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示范表明 ,水晶 3号在优质高产抗性等综合性状方面表现突出 ,在河南省水稻优质育种方面 ,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产量表现1 997年鉴定试验测产 ,单产达 881 4 kg/ hm2 ,较黄金晴增产 2 8.8%。1 998年产量比较试验 ,平均产量为 8967~ 92 82 kg/ hm2 ,较黄金晴增产 1 1 .5%~2 4 .3% ,与豫粳 6号产量相当。 1 999年在原阳…  相似文献   
18.
19.
干旱是目前影响玉米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为了加快玉米耐旱性研究,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玉米耐旱性研究现状将其总结为玉米耐旱性鉴定方法、遗传研究、品种选育以及耐旱性功能基因研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尚未有统一标准耐旱性鉴定体系、缺乏耐旱种质资源以及耐旱机理研究尚浅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其解决对策,这为玉米耐旱性深入研究提供有力信息。  相似文献   
20.
植物新品种权是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品种保护,充分发挥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作用,是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种子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的政策保障。河南是农业大省,种业已逐步成为全省农业的优势产业。河南省农科院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科研育种单位,一直将新品种选育作为中心工作给予重点支持,把植物新品种保护提高到增强单位综合竞争能力的战略高度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