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40%福戈WG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福戈WG进行了防治稻水象甲中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福戈WG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良好,以8、10、15 g/667m2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 d对成虫防效分别为93.6%、96.40%、96.69%.表明该药剂可以有效防治稻水象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2.
为了进一步明确水稻破口前喷施杀菌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新型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以及药剂对水稻安全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破口前3d,施用1次4%四氟醚唑EW (30.0 g/hm2)或10%多抗霉素WP (150.0 g/hm2)或300g/L苯甲·丙环唑EC (67.5 g/hm2)对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施药21 d后防效均在62%以上;且4种药剂对水稻植株安全可靠,无药害;各处理的产量比对照增加10.39%~16.37%,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剂对连作大黄产量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消减大黄的连作障碍及促进大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有机肥、钙镁磷肥和生石灰作为土壤改良剂,以不施用改良剂为对照,对不同处理连作大黄产量及其根际土壤pH、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连作大黄的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施用3种改良剂均可提高连作大黄的产量,其中有机肥和钙镁磷肥处理较对照分别提高75.37%和42.6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有机肥和生石灰处理显著提高连作大黄的土壤pH,较对照分别提高9.13%和7.34%。有机肥和钙镁磷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7.45%、8.40%、15.93%、8.27%、31.05%和11.22%、7.56%、15.01%、14.22%、38.46%。与对照相比,生石灰处理的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8.10%和8.83%。3种改良剂处理后连作大黄土壤的C:N、C:P、N:P、C:K、N:K和P:K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77~8.11、14.35~15.62、1.88~2.00、1.26~1.42、0.16~0.18和0.08~0.09。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改良剂处理下,连作大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排序依次为钙镁磷肥(1.36) > 有机肥(1.19) > 生石灰(-0.99) > 对照(-1.56)。【结论】3种改良剂对连作大黄增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有效改善连作大黄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对连作大黄土壤的改良效果依次为钙镁磷肥 > 有机肥 > 生石灰。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黄连根腐病发生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健康和染病黄连的根茎、叶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的组成和差异。结果显示,黄连根茎、叶片和根际土壤样品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丰富,根茎内生菌次之。在所有样品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较于健康黄连组样品,染病黄连根际土壤、根茎和叶片样品中多个菌属细菌相对丰度发生显著改变,如Vibrioni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表明可能与黄连根腐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此外,RDA分析表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全噬菌属Holophag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与黄连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氮、pH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的健康和染病黄连根际、叶片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综合分析黄连根腐病的成因和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tk)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进行继代汰选获得F80代和F100代抗性品系。通过分别测定Cry1Ab、Cry1Ac、Cry1Ah和Cry1Ca四种杀虫晶体蛋白对小菜蛾Btk抗性品系F80代和F100代的室内毒力,明确了小菜蛾Btk抗性品系对四种Bt杀虫晶体蛋白抗性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汰选至F80代时,Cry1Ca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LC50约12.1 mg/L,其次为Cry1Ac,LC50约47.7 mg/L;而汰选至F100代时,仍以Cry1Ca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LC50约21.4 mg/L,其次为Cry1Ab,LC50约72.2 mg/L。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小菜蛾抗性品系对Cry1Ac的抗性发展较快(抗性倍数高达67.3~106.8倍),对Cry1Ab的次之(抗性倍数高达60.0~66.1倍),而对Cry1Ca和Cry1Ah的抗性发展较慢(抗性倍数分别为3.4~6.0倍和1.6~2.5倍)。以上结果说明,在主效杀虫基因为Cry1Ac的Btk药剂选择压力下,小菜蛾对四种Bt杀虫晶体蛋白的抗性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且Cry1Ac和Cry1Ab存在交互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26.
2007-2008年,应用氯虫&#8226;噻虫嗪不同剂型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6%氯虫&#8226;噻虫嗪颗粒剂对二化螟的效果较好,但难以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40%氯虫&#8226;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期长达30 d。同一时期同等剂量下,各施用1次0.6%氯虫&#8226;噻虫嗪颗粒剂、40%氯虫&#8226;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前者撒施处理对其药效均显著低于后者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27.
2007-2008年,应用氯虫·噻虫嗪不同剂型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对二化螟的效果较好,但难以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控以上2种虫害且持效期长达30 d.同一时期同等剂量下,各施用1次0.6%氯虫·噻虫嗪颗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前者撒施处理对其药效均显著低于后者茎叶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28.
文章明晰了水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损害的含义,基于造成水生态环境损害的主要原因分析,将水生态环境损害划分为生态水量不足、生态水质恶化、自然水体生境改变三种类型,并列举了各类损害的表现形式。明确了水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类型,再决定采取直接追责还是终身追责方式。系统比较国际、国内、湖南相关水生态环境损害追责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和近期全国、湖南水生态环境损害典型案例的追责实施情况。同时,系统提出了构建水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制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9.
30.
文章对我区西部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以及相适应的造林树种、模式、方法等,从技术方面进行了总结,对造林技术改进和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