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不同的培养条件影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分离株L4产生β 溶血素的溶血价。最佳培养条件为将种子液按1∶20的比例接种于THB肉汤培养基中,28 ℃静置培养120 h。该溶血素对热非常敏感,在-20 ℃保存较稳定,在4,28,37 ℃保存均易失活。人O型血红细胞对该溶血素最敏感,其次为小鼠和罗非鱼的红细胞,再次为黄颡鱼、鲫鱼、人的A、B、AB型血红细胞,草鱼红细胞对其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32.
将分离自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主要细菌性疾病—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4株病原菌,在体积分数为3.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灭活24h。在灭活的4株菌中添加不同佐剂,充分混匀后分别制备成总含菌量为6×10^9个/mL的4价菌苗,分别免疫8只ICR小鼠,并设不加佐剂免疫组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经3次免疫后,随机选3只小鼠抽血制备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4组小鼠的免疫血清效价为1:1.6×10^4-1:2.56×10^5,各免疫组的效价依次为弗氏佐剂〉白油佐剂〉蜂胶佐剂〉不加佐剂。另外5只小鼠用于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佐剂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而不加佐剂组免疫保护率为80%,空白对照组死亡率为100%。考虑到弗氏佐剂的成本较高且白油佐剂有副作用,故选择蜂胶作为免疫佐剂,制备了中华鳖4价菌苗。用该菌苗免疫接种50只体重为100~150g/只的健康中华鳖,注射剂量为0.2mL/只,并设置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接种20只健康中华鳖。分别于免疫后第20、30、40、50天随机采集3只受免疫的中华鳖和对照组的1只中华鳖血液并制备血清,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制备的针对中华鳖IgM的单抗3H3介导的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当中华鳖免疫后40d,血清中抗体效价达到最高,为1:6.4×10^4;免疫后50d将受免中华鳖分成4组,分别用4种菌株以5LD50(9×10^6个/mL)进行攻毒试验(0.5mL/只),结果免疫保护率均达到100%,而对照组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33.
两株草鱼呼肠孤病毒江西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江西省南昌县莲塘镇的患病草鱼鱼种池塘采集到草鱼出血病疑似病样材料分离出的两株病毒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用除菌过滤后的患病鱼肝脏、脾脏、肾脏组织浆滤液腹腔注射感染8~10 cm健康草鱼鱼种,5 d后试验鱼发病,可复制出自然发病症状,死亡率达50%以上,对照组未有死亡。用病样滤液接种草鱼肾细胞系(CIK),可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的TCID50分别为10-8.3/0.1 mL和10-8.0/0.1 mL。理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氯仿、乙醚处理组病毒的感染力和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显著。病毒基因组RT-PCR反应可扩增出目的片段,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中GCRV(登录号为AF403392,AF239175)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34.
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nodavirus, MrNV)和双顺反子病毒(M. rosenbergii dicistrovirus, MrDV)是已报道对罗氏沼虾易感的主要致病性病毒,该研究通过建立双重RT PCR方法对MrDV和MrNV两种病毒同时进行检测。根据MrDV和MrNV基因组序列的保守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双重PCR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进行优化,在获得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后,对罗氏沼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双重PCR最佳退火温度为60 ℃,反应体系最佳引物终浓度MrNV384为0.1 μmol/L,MrDV472为0.05μmol/L,对病样总RNA的最低检测限为360 fg。引物的特异性检测表明,该检测方法对TSV、WSSV、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TPS 30基因组无交叉反应。对阳性样品的病毒扩增序列分析表明,MrDV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编码区序列无变异,MrNV RNA2序列存在较多变异,进化树结果表明2011年长三角的MrNV病毒主要来自于中国基因型和东南亚基因型。该方法的建立为罗氏沼虾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种苗的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从介绍虾类的免疫系统出发,阐述了虾类免疫增强剂的发展概况,对免疫增强剂在虾类养殖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阐述了虾类免疫增强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6.
饲料中添加2 kg/t的中药复方制剂,开展了84 d饲喂试验,通过测定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生长性能及血液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和吞噬细胞吞噬等活性评价该中药复方制剂对罗氏沼虾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饲喂试验结束后,利用副溶血弧菌进行攻毒,计算保护率,评价该制剂对罗氏沼虾弧菌感染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饲喂结束后,中药复方制剂组罗氏沼虾体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罗氏沼虾血液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和吞噬细胞吞噬等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且在第7 d或14 d达到峰值。副溶血弧菌攻毒后,中药复方制剂组的7 d累计死亡率为61.1%,基础饲料组的死亡率90.0%,该中药复方制剂对罗氏沼虾的保护率为32.1%。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2 kg/t中药复方制剂可显著提高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减少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死亡。为获得持久的免疫效果,建议长期添加。  相似文献   
37.
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泼洒用药后,该药物在水体、底泥、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水产动物体内的蓄积与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以6μg/L浓度单次泼洒用药后,水体中阿维菌素消解较快,其半衰期为63.8h。阿维菌素在养殖水环境中消减的同时,逐渐由水体向底泥、伊乐藻和水产动物迁移。底泥中阿维菌素峰浓度、曲线下面积和半衰期分别为1.25μg/kg、469.2μg/(kg·h)和115.5 h,说明伊乐藻中的相应值分别为8.75μg/kg、2521.7μg/(kg·h)和315.0h,说明伊乐藻对阿维菌素有明显的吸收和富集作用。该模拟系统中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对阿维菌素具有明显的吸收,其血液、肾、鳃、肝和肌肉组织阿维菌素的最高浓度(C_(max))依次为50.9、45.37、21.25、15.47和11.9μg/kg;而该模拟系统中的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仅鳃组织检出阿维菌素,其C_(max)在12h为8.08μg/kg,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等组织均未检出阿维菌素。生物富集系数F_(BC)值显示,对阿维菌素的富集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鲫鱼、伊乐藻、中华绒鳌蟹、底泥,显示阿维菌素在不同分配相和不同生物组织的富集作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8.
对患病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肝、肾、脾及腹水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D01为本次引发中华鳖病害的病原菌,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4.48×106CFU/g。HD01株理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HD01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苯唑西林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拉定、新霉素等7种抗生素耐药。分离菌株HD01是中华鳖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及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这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含有不同剂量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药饵连续投喂42天,并在试验的0、7、14、28天检测黄颡鱼血清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其对黄颡鱼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芪参散这3种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血清补体C3、SOD、溶菌酶、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种免疫增强剂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大小次序为:酵母细胞壁组黄芪多糖组芪参散组,其中2和4 g/kg的黄芪多糖和酵母细胞壁组保护率最高,为50%。[结论]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黄芪多糖和芪参散均对黄颡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采用混饲口灌方式给药罗氏沼虾、通过有机萃取及固相萃取等方法提纯净化各组织样本、利用超高效 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样本中药物的浓度、研究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在罗氏沼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规律。 结果发现、混饲口灌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20 mg/ kg体重)后、罗氏沼虾肝胰腺符合药代动力学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 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院达峰时间 T pe ak 为 2. 905 h、最大峰浓度 C max 为 328. 12 滋g/ mL、分布半衰期 T 1/ 2琢 为 2. 178 h、消 除半衰期 T 1/ 2茁 为 10. 058 h;连续 5 d 混饲口灌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20 mg/ kg 体重)后、药物在肝胰腺、血液、肌肉组 织的残留低于 50 滋g/ kg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12、4、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