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0篇
  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亚麻酸(C18∶3n-3,LNA)作为一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甲壳动物生长、免疫保护和抵抗环境胁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LNA含量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和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探讨日本沼虾饲料中适宜的LNA含量。试验配制LNA含量分别为0(L0,对照)、0.5%(L0.5)、1.0%(L1.0)、1.5%(L1.5)、2.0%(L2.0)和2.5%(L2.5)的6种等氮等脂的半纯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12±0.01)g日本沼虾幼虾8周。每种饲料投喂5个水族箱(重复),每个水族箱放养50尾试验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个水族箱选取10尾试验鱼进行24 h氨氮(水体总氨氮浓度为36.6 mg/L)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存活率均随饲料LNA含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LNA的含量在肝胰腺和肌肉中都随饲料L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饲料中LNA含量的增加,日本沼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L1.0组达到最高值。L0.5、L1.0、L1.5、L2.0和L2.5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L0组(P0.05)。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CP)活力以L1.0组最高,但L1.0和L1.5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LNA含量的增加,肝胰腺溶菌酶(LYZ)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L1.5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4 h氨氮胁迫后,L0.5、L1.5、L2.0、L2.5组的肝胰腺M DA含量显著低于L0组(P0.05),且以L1.5组M DA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肝胰腺SOD活力和T-AOC随着饲料LNA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L1.5组SOD活力达到最高,L1.0组T-AOC达到最高;肝胰腺GSH-Px活力以L0组最高,但与L1.0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肝胰腺SOD活力为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的LNA需要量为1.19%。综上,饲料中适宜的LNA含量(1.0%~1.5%)能改善日本沼虾的生长,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缓解氨氮胁迫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2.
应用线粒体COⅡ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不同地理群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翘嘴鲌各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444,核苷酸差异度为0.00085—0.00454;6个群体的36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048。AMOVA分析显示,42.58%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57.4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P〈0.01)。36个个体的MP和NJ系统树明显地分为两大分支,即兴凯湖、南湾和太湖群体为一支;三溪口、浮桥河和梁子湖群体为另一支。分析结果表明,应用COⅡ基因仅可以把中国的翘嘴鲌进行大致的区域划分,但尚不能作为群体之间鉴别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3.
盐度对星斑川鲽幼鱼肌肉生化组成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18℃情况下,测定了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10.60±0.27 g)在盐度为0、8、16、24、32时的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8.0盐度组的星斑川鲽幼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均高于其他盐度组,水分含量低于其他盐度组,而鱼体能值则是盐度0组最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盐度对摄食能和排泄能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4.
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DNA条形码及其分子系统进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11种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Cephalopoda)共计9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oxidase I,COI)基因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19种95条头足类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头足类COI基因存在碱基插人缺失现象,杜氏枪乌贼(Uroteuthis duvauceli)插人缺失位点数多达33个;碱基组成偏倚明显,A+T含量(66.70%)显著高子G+C(33.30%)含量.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29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7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20-2 4)是种内遗传距离的28.11倍.针对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Uroteuthis edulis,Photololigo edulis)分类和命名的分歧,DNA条形码分类结果显示,该物种与枪乌贼属(Loligo)和尾枪乌贼属(Uroteuthis)的COI基因同源性较低,不支持将其划归到Lolig.或Uroteuthis.近爱尔斗蛸属(Pareledone)6个代表物种的种间遗传距离较小(0.0120-0.0385),对于此类变异程度较低的物种,DNA条形码仍可准确区分,但其种间遗传距离的阈值尚待深人探讨.系统发育树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在种、属水平的分类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一致性较高,分别为100%,91.67%;科、目水平的一致性略低,分别为80%和66.67%.可见,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头足类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中适用性较高,亦适用于种属水平的系统进化分析,是形态学分类系统的必要补充和佐证.  相似文献   
165.
哈氏弧菌胞外产物对红鳍东方鲀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技术提取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H-06091菌株的胞外产物(ECP),通过肌肉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研究其对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的致病性。采用双层纸片法对其主要酶成份进行初步研究;测定其对绵羊红细胞和红鳍东方鲀红细胞的溶血活性;将哈氏弧菌在不同温度下(15℃、20℃、25℃、30℃、35℃、40℃)培养36h和25℃下培养不同时间(12h、18h、24h、36h、48h、60h、72h)后提取其胞外产物并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经SDS-PAGE分离粗提胞外产物中蛋白成分,并用Dot-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该胞外产物对红鳍东方鲀具有致病性;具有淀粉酶和酪蛋白酶活性,不具有卵磷脂酶、脂肪酶和明胶酶活性;对红鳍东方鲀红细胞有溶血活性,对绵羊红细胞无溶血活性;胞外产物蛋白质总含量在35℃培养36h后出现高值,与温度变化无明显相关性;25℃下培养24h、36h和48h的粗提胞外产物经SDS-PAGE分离,有3条蛋白质条带最明显,分子量分别约为31kD、38kD、60kD;其中分子量约为60kD蛋白条带,经Dot-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证实其为半胱氨酸蛋白酶-1。根据以上结果认为哈氏弧菌H-06091菌株胞外产物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6.
为全面了解我国猕猴桃的育种成果,系统收集并分析了1978—2018年中国报道育成的191个猕猴桃品种(含品系,下同),并绘制了以主要品种为亲本育成品种的系谱关系图。育成的猕猴桃品种中,实生选种的147个(占76.96%),其他依次是杂交品种34个(17.80%)、芽变选种8个(4.19%)和诱变品种2个(1.05%)。根据育成品种的种类分类,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101个(占52.88%),其次为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54个(28.27%);雌性品种180个,黄肉、绿肉和红肉品种分别占46.67%、40.55%和12.78%;雄性授粉品种11个,占5.76%。果实成熟期明确的169个品种中,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分别占24.26%、43.20%和32.54%。191个育成品种共涉及直接亲本181个,其中野生种116个(占64.09%),遗传贡献值为60.73%。通过对其亲本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红阳"和"海沃德"的衍生品种最多,分别为18个和13个,为我国猕猴桃育种中最主要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167.
光照强度对暗纹东方鲀稚鱼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1000lx光照范围内,对不同光照强度下暗纹东方鲀稚鱼摄食量进行了测定,稚鱼在500lx时摄食强度最大,其次为300、700lx,摄食率在500lx时最高,并在5min时达到最大值,40~60min时段摄食效率最低接近停食。  相似文献   
168.
猪的调教工作,就是训练猪仔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让猪在饲养员规定的地点吃食、喝水、睡觉、大小便等。  相似文献   
169.
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及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为(4.58±0.05)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对象,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研究植酸酶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设6组:对照组D1,全鱼粉蛋白组;对照组D2,以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组;试验组S1~S4,在豆粕替代30%鱼粉蛋白基础上设4个不同的植酸酶添加水平(500、1 000、1 500、2 000 U/kg),每个组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各组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D1组幼鱼各项生长指标均最优,D2组幼鱼生长性能指标较D1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后,试验组幼鱼的生长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添加植酸酶≥1 000 U/kg时,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较D2组明显提高(P<0.05),饵料系数较D2组显著降低(P<0.05);添加植酸酶能提高幼鱼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力;植酸酶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干物质的消化率,但不明显(P>0.05);添加1 000 U/kg植酸酶时,幼鱼的蛋白表观消化率达到最高;添加1 000、1 500 U/kg植酸酶时,能显著提高幼鱼的脂肪消化率(P<0.05);添加植酸酶后,幼鱼的磷消化率较D2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改善消化,建议饲料中植酸酶的适宜添加量为1 000~1 500 U/kg。  相似文献   
170.
2003年月23日,新宾满族自治县农机局在东部水田重点产区旺清门镇旺汉村召开了水田旋耕现场演示会,为全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为春耕抗旱保墒,为促进"三农"展和建设小康农村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