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为了获得安全性好,对出血性大肠杆菌具有良好免疫保护作用的疫苗株,本实验以构建的O157Δler/stx基因缺失突变株为载体,将决定特异性粘附的cae全基因插入到质粒pBR322::stx1/2B中,构建了基因工程茵O157Δler/stx(pBR322::stx1/2B::eae),对该基因工程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正常培养可表达eae;具有粘附HEp-2细胞的特性;该菌培养上清对Vero细胞没有毒性作用;给小鼠口服接种该工程菌后可在肠道中定居至少10d;14日龄小鼠口服活菌量为5×10~9CFU/只,小鼠生长正常,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该菌通过口服免疫小鼠可以诱导肠道粘膜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这些结果表明,该工程菌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是有价值的预防EHEC O157感染的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52.
利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构建无线温度采集系统。主程序中采用海明码校验程序进行纠错,有效降低了温度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能够实时进行温度采集、传输、温度参数的分析,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3.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为危害棉花等经济作物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本研究分析了我国扶桑绵粉蚧6个地理种群(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线粒体COI及核基因28S rDNA序列,结合中国海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地理种群的数据,分析了其可能的遗传分支。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COI有7个单倍型,地理种群间显示出较小的遗传差异;28S rDNA序列在已测的中国六个地理种群中的结果高度保守,从核基因角度佐证了该种可能尚未出现种间分化。基于网络关系进化图、系统进化树分析得出扶桑绵粉蚧存在两个隐存谱系:((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加州)支系和美国佛罗里达支系;其中安徽及江苏种群应与入侵印度及巴基斯坦的支系为同一遗传支系。该研究结果可为探寻我国扶桑绵粉蚧的遗传进化和可能入侵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目的】克隆绿盲蝽超气门蛋白基因(ALUSP),获得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为ALUSP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解析绿盲蝽蜕皮及变态发育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知昆虫的USP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获得ALUSP的保守序列;再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ACE方法,分别克隆ALUSP 5′及3′段序列,然后通过拼接获得ALUSP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LUSP基因序列特征及其所编码蛋白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将含有ALUSP的T载体经EcoR I及Xho I双酶切,构建ALUSP原核表达载体pEGX6P1-ALUSP,将该表达载体分别在15、25、30和37℃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再通过GST琼脂糖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后获得ALUSP功能区纯化蛋白。【结果】ALUSP开放阅读框长1 005 bp,编码33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56.63 kD,理论等电点8.42;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翻译后的蛋白质具有超气门蛋白的典型特征,由A/B域(249 bp)、C域(198 bp)、D域(69 bp)和E域(489 bp)组成,其中C域高度保守,包含2个锌脂结构并含有1个P-盒和1个D-盒,且含有由8个氨基酸构成的核定位信号,D域含有1个识别DNA元件的T-盒,E域含有1个由8个α螺旋和1个β折叠形成袋状结构;氨基酸比对结果表明,ALUSP的氨基酸序列与稻绿蝽USP序列一致性最高(57.82%),与其他昆虫的USP序列一致性较低,如膜翅目的Melipona scutellaris(46.05%)、Scaptotrigona depilis(45.9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半翅目与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的USP较为分化,位于不同分支,ALUSP与稻绿蝽USP进化关系最近,可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EcoR I和Xho I双酶切的重组克隆载体可成功亚克隆到pEGX-6P-1载体上,命名为pEGX6P1-ALUSP;经37℃、1.0 mmol•L-1的IPTG诱导的pEGX6P1-ALUSP重组质粒可特异性表达1个约65 kD的蛋白,并且该重组ALUSP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收集含有目的基因的菌株进行GST琼脂糖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最后进行复性和纯化后在65 kD附近仅出现1条清晰的特异性条带,表明已得到纯化的靶蛋白。【结论】克隆了ALUSP全长,其具有昆虫超气门蛋白的典型特征,并获得了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55.
五岔沟林业局亟待抚育中幼龄林就达到10.64万hm2,即使按每年抚育0.3万hm2的进度,也需要30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将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文章针对五岔沟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综合阐述了森林抚育的目的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6.
水稻虫害监测与防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皖江流域处于长江中下游位置,是安徽省水稻的主产区,上接湖北、江西,下接江苏等水稻生产大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本研究团队对皖江流域的主要虫害,进行了长期的实时监测工作,设立了固定的田间监测点(每个城市水稻主产区2个点,共计12点),辐射皖江流域水稻生产的绝大部分区域。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了各类水稻害虫的发生情况与危害等级。结果显示,当前皖江流域主要的水稻害虫为稻纵卷叶螟,其发生范围广,对水稻的危害较大,主要发生区域为: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此外,二化螟呈现局部发生,同时个别地区的二化螟出现较强的抗药性,需要高度重视。目前,稻纵卷叶螟在江苏水稻种植区的发生状况正逐渐加重,呈现局部爆发的趋势。而稻纵卷叶螟具有迁飞性,需要各个区域联防联控,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主要虫害的区域综合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是重要的新发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流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能引起人的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路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紫癜等全身性并发症。控制该病暴发流行的最好措施是免疫预防,但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可用于人的疫苗。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染色体上原噬菌体编码的志贺毒素、LEE致病岛编码的毒力相关蛋白及质粒编码的肠溶血素等。研制中的O157疫苗种类包括亚单位苗、基因工程减毒活菌苗、重组载体活菌苗和转基因植物疫苗等。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序列的解析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针对大肠埃希菌O157免疫预防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8.
细菌的病毒——噬菌体最新分类与命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发表了《病毒分类一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8次报告》(以下简称第8次报告)对目前已经确认并比较系统研究的绝大多数细菌的病毒——噬菌体(Bacterial viruses,或bacteriophages),根据病毒核酸类型、形态结构、基本特性以及宿主菌类型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依据分类与命名。  相似文献   
59.
利用PCR方法从猪链球菌2型四川资阳分离株449-1扩增出sp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出克隆载体pMD18T-sp。以SalⅠ和BamHⅠ从pMD18T-sp中切下目的s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质粒pMAL-p2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sp,转化宿主菌TB1中进行诱导表达。分析表明sp基因序列比GenBank报道序列AY864331少了270 bp;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表达出了136 Ku左右的目的蛋白MBP-Sao,目的蛋白为可溶表达,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2.3%。表达的蛋白可用Amylose树脂纯化。将纯化的融合蛋白MBP-Sao免疫家兔,所得抗血清经ELISA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MBP-Sao包板抗体效价达1:16 000,且与猪链球菌2型和9型呈阳性反应,而与沙门氏杆菌及巴氏杆菌呈阴性反应。本试验对猪链球菌2型表面蛋白Sao的高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2型表面蛋白Sao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大肠杆菌O_(157)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 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最有代表性的血清型,感染后能够导致人的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