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蓝莓酒酵母固定化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游离酵母为对照,测定海藻酸钠-壳聚糖和加有SiO2、Al2O3的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的蓝莓酒酵母固定化颗粒的机械强度、发酵后的酒精度和残糖量的变化、使用寿命及果酒风味,选出良好的固定化载体。结果表明,强化后的载体机械强度提高10.9%,酒精和糖度变化快,发酵周期为3d,果酒风味提高,最佳浓度配比为壳聚糖0.8%、SiO21.4%、Al2O30.8%。证明强化后的载体机械强度强,发酵效果好,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在实践生产中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发酵产品风味的改善。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果蔬汁中苯甲酸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分析了测定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度来源,量化了不确定度的分量,并求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最终给出了不确定度测定结果的表示式。  相似文献   
63.
采用室内模拟土壤淹水的方法,研究不同麦秸用量、不同淹水时间对辣椒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和辣椒疫霉病菌数量的影响以及田间麦秸淹水处理对辣椒生长和辣椒疫病防控效果的影响。通过常规分析和定量PCR分别测定了不同淹水处理期间多种土壤理化指标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数量,调查了麦秸淹水处理后大棚辣椒的长势、产量和辣椒疫病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与土壤保湿处理相比,不同麦秸用量和不同淹水时间处理均能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有机酸和总酚酸的含量。常规淹水和麦秸淹水处理均能降低土壤中辣椒疫霉病菌数量,在10 d和14 d两个淹水时间下,秸秆用量为0.25%时抑制效果最强,继续增加秸秆用量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降低。辣椒生产大棚的田间淹水试验表明,添加麦秸淹水处理20d可提高土壤中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硝态氮的含量,并可以有效防控辣椒疫病,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并使产量增加12%。  相似文献   
64.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对2016年自该省11个县(市)分离的113株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最低抑制浓度为4μg·mL-1,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变化范围为0.010~0.237μg·mL-1,平均EC50为0.057±0.041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虽然出现了对戊唑醇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仍有81.4%的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50值(0.041±0.016μg·mL-1)作为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县(市)内的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变化范围为1.10~14.23,而除周口沈丘及洛阳孟津菌株外,其余地区菌株对戊唑醇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038~0.101μg·mL-1,相差2.66倍;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与其对多菌灵、咯菌腈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戊唑醇依然可以应用到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上,但生产中应持续监测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  相似文献   
65.
连作是谷子种植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产生直接的影响,最终会影响谷子的产量。基于此,开展试验研究,并分别分析连作对土壤酶活性、谷子产量、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的产量受连作时间的影响,时间越长,减产越明显;与此同时,连作还对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土壤微环境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黄腐酸复合肥在八五四农场大豆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与常规施肥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腐酸复合肥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公顷增产94.5kg,增产率3.4%,公顷增加效益172.50元。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旨在研究农好液体肥在八五四农场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农好液体肥料的应用能够提高水稻抗逆性,有效降低水稻的空瘪率,减少水稻褐变穗和稻颈瘟的发生率。农好处理不论是理论产量还是实际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农好处理的增产量为49.5kg/hm2,增产率为0.64%,增产效果未达到0.05显著水平,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
该试验研究选取了华南地区几种养殖的特色鲤科鱼类品种[禾花鲤(Procypris marus)、麦溪鲤和光倒刺鲃(Spinibarbas hollandi)]和野生捕捞的普通鲤鱼(Cyprinus Carpio)为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肠道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人工池塘养殖的光倒刺鲃和麦溪鲤,其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野生鲤鱼与禾花鲤;同时,禾花鲤的肌肉具有蛋白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的特性。同种消化酶活力在不同种类的鱼中有不同的活力表现,说明消化酶活力受鱼类品种、食性、栖息环境、投喂策略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为提高样品代表性,构建近红外光谱的理想校正模型,实现对奶牛场粪水氮磷含量的速测,本研究基于粪水运移过程代表性暴露位点的原始样品,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样品复配,填补现场不易采集到的"黑箱"位点样品,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了基于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的原样模型、复配模型和融合模型。结果表明:相比原始样品,原样+复配样品总氮、总磷的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0.103、0.107,提升了浓度分布均匀性,丰富了粪水光谱信息。相比原样模型,融合模型总氮和总磷的决定系数(R2pred)分别提升了0.049和0.061,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提升了1.547和0.176。相比复配模型,融合模型总氮和总磷的R2pred分别提升了0.026和0.022,RPD分别提升了0.470和0.052。验证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模型的R2pred分别为0.903和0.878、RPD分别为2.916和2.508。研究表明,样品复配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校正集样品的代表性,提升模型预测性能,为还田前粪水养分的快速定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0.
<正>月鳢是鳢科、鳢属鱼品种。月鳢因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营养价值高等深受养殖业者的喜爱,又因独特的花纹和鲜艳的体色为观赏鱼爱好者所喜爱。生产中对月鳢开口饵料的选择一般是鲜活的丰年虫,但丰年虫的培养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尤其对盐度和温度的要求较高,当温度和盐度不适合时丰年虫卵孵化率会降低,从而使每次孵化后的饵料中含有较多未孵化的丰年虫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