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哈维氏弧菌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原,为了进一步探究哈维氏弧菌的致病机制,本实验分别从前期筛选到的哈维氏弧菌强毒株H2LB1和弱毒株H1SAI3中提取胞外产物(ECPs),并通过蛋白质组学进行差异蛋白鉴定.从中选取了哈维氏弧菌强毒株特异性蛋白HutZ为研究对象,对其功能和免疫原性开展深入研究.首先利用qRT-P...  相似文献   
42.
以霍氏肠杆菌(E3)和乳酸菌(R3)2株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4周的养殖饲喂实验,饲喂后期利用Biolog-ECO方法对实验组及空白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霍氏肠杆菌(E3)或乳酸菌(R3)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显著上升,表明益生菌增强了肠道微生物活性;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整体能力显著增强,表明益生菌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代谢功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有明显差异,表明饲喂2株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其中,停喂霍氏肠杆菌后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停喂乳酸菌后的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二者在第10天取样的结果中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肠道内原有菌群的数量和结构,促进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维持或者促进对虾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此两株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停留时间最少为5 d。  相似文献   
43.
C型凝集素是一种依赖于Ca~(2+)而发挥功能的糖蛋白,在一线的固有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围绕对虾C型凝集素开展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无脊椎动物固有免疫学内容,还有望将其开发为具有免疫增强效果的活性饵料,应用于对虾的健康养殖。本实验根据实验室前期转录组信息提示克隆获得了凡纳滨对虾一种新的C型凝集素基因(LvLc1,Gen Bank注册号:KY93794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vLc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891 bp,编码296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有一个保守的糖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CRD),该结构域中具有潜在的半乳糖结合位点(QPD motif),进化发生分析显示LvLc1与来自节肢动物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家族成员聚类在一起。对LvLc1基因的CRD结构域进行了原核重组表达与蛋白活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组目的蛋白(rLvLc1)在Ca~(2+)存在的条件下,对多种病原菌(G~+、G~–和真菌)具有凝集作用,其凝集活性可被半乳糖、甘露糖、脂多糖等多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所抑制。研究表明,LvLc1作为C-型凝集素家族一个新成员,可能通过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作用,参与机体应答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防御过程。  相似文献   
44.
对2014年3月山东省蓬莱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保苗场患“肠炎病”的刺参进行了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利用氟苯尼考为治疗药品,以脏壁比、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判指标,探讨了3种不同用药方式(口服、药浴、口服+药浴)对刺参保苗期“肠炎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刺参“肠炎病”症状表现为体色发黑,附着能力弱,摄食和活动能力差,解剖后可见肠道内食物不连续,肠腔内有大量黄白色粘液或浓状物质,肠道壁变脆、韧性差且易断裂,显微镜下观察到肠道存在大量细菌;组织病理学显示,患病刺参肠道绒毛膜散乱、粘膜层溃散,结缔组织散乱,且与肌肉层分离较明显.自刺参肠道处分离出优势度最高的细菌In-1菌株,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刺参“肠炎病”致病菌,该致病菌主要来源于饲料藻粉.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和gyrB)鉴定该菌株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该菌株对头孢三嗪、阿奇霉素、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不同用药方式的治疗效果显示,使用氟苯尼考药浴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刺参经药浴治疗后增重率达(24.23±0.41)%,特定生长率达(0.77±0.01)%/d.本研究可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SP)是一类重要且分布广泛的蛋白水解酶,行使着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消化作用、血液凝结、胚胎发育和免疫应答过程等,但在甲壳动物中少见初步报道。对虾的养殖持续面临着病害的困扰,深入开展对虾免疫防御机制研究,将会为寻找抗病新思路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一个新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Serine protease homologs, SPHs)基因(Lv-SPH)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序列特点,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了其组织分布特征和应答病毒感染的表达变化模式。【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1 249 bp,ORF区长1 005 bp,5’-UTR为156 bp,3’-UTR为88 bp,ORF区编码334个氨基酸,氨基端的16个氨基酸为预测的信号肽序列。在线分析软件SMART分析显示Lv-SPH蛋白含有一个Clip结构域和一个高度保守的SP结构域(Tryp-SPc),后者具有三分子活性催化位点,前两个是组氨酸和天冬氨酸,第三位为甘氨酸。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各种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心脏和肠道中广泛表达,而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注射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后24h时,Lv-SP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病毒感染后48h达到最高,约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Lv-SPH基因具备典型的SPH家族成员特征,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WSSV可以显著诱导该基因的上调表达,表明它可能参与了WSSV引发的凡纳滨对虾免疫应答过程。【意义】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对虾天然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在对虾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一般结构、危害及典型发病特征等研究进展;综述了消毒剂的使用(包含消毒剂的类型、优缺点、杀菌机理及其发展趋势等),中草药的分类及特点,并从药物作用和免疫效果2个方面阐述其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价值;益生菌的特点与优势,及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RNAi和疫苗在WSSV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健康养殖措施等白斑综合征病毒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首次从鲤(Cyprinus carpio)中得到2种形式的14 kD载脂蛋白(Apo-14kD)和4种形式的载脂蛋白E(ApoE),分别为Apo-14kDa-a和Apo-14kDa-b(同源性为79%)、ApoE-a1和ApoE-a2(同源性为91%)以及ApoE-b1和ApoE-b2(同源性为90%)。系统学分析表明,Apo-14kDa-a与多数硬骨鱼的Apo-14kDa同源性高于与Apo-14kDa-b的同源性,而Apo-14kDa-b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Apo-14kDa同源性较高,提示二者在鲤科鱼类中的分化时间较早;ApoE-a和ApoE-b的分化时间也应该处于鲤科鱼类分化的早期阶段,随后进一步分化出4个同源基因。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Apo-14kDa-a基因在肝、头肾中大量表达,肠中微弱表达,其他组织无表达,Apo-14kDa-b基因只在肝表达;ApoE-a1基因和ApoE-a2基因只在肠表达;而ApoE-b1基因和ApoE-b2基因均在脑、皮肤、鳃、肝、精巢、肠、心脏、肌肉、体肾、头肾中表达,但在脾和卵巢发生表达分化。进一步的qRT-PCR检测发现6个基因在不同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也有较大不同,且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均存在阶段差异性。另外,qRT-PCR分析证实Apo-14kDa基因和ApoE基因均有可能在鲤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且显著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中华绒螯蟹高血糖激素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 CHH)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我们首次从中华绒螯蟹眼柄中克隆得到高血糖激素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Ers-CHH, GenBank 注册号:JX485664)。序列及分子结构分析结果显示:Ers-CHH基因全长585bp,ORF区为 453bp,编码150 个氨基酸,N端30个氨基酸为预测的信号肽区域,其后为42个氨基酸的前体相关肽和78 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其成熟肽区具有典型的CHH家族结构域,包括3个二硫键C7-C43、C23-C39 、C26-C52和4个α螺旋(alpha-helix),但不具有β折叠结构(beta-sheet)。Ers-CHH成熟肽氨基酸序列与溪蟹(Ptychognathus pusillus)相比有92%的相似性;其三维结构与其它物种CHH三维结构比较结果显示,4个α螺旋所处的位置及所含氨基酸的相似性较高。与中华绒螯蟹MIH相比,CHH序列前段缺少一个螺旋,但其4个α螺旋的位置及氨基酸数目与MIH的α2-α5螺旋高度一致,空间结构也基本相同,这可能是两种激素功能部分重叠的分子基础。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HH在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及能量代谢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和人工控制甲壳动物生长代谢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9.
哈维氏弧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8~20nm胶体金标记抗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抗体并制备金标垫,分别将羊抗兔Ig G和纯化后的抗哈维氏弧菌抗体包被于NC膜上作为质控线和检测线,组装制作了哈维氏弧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优化了该试纸条的制作条件,测试了其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哈维氏弧菌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费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鱼肠道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等9种常见水产病原菌无明显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3×105CFU/m L,5~10min即可得出检测结果,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和适应基层推广应用等优点,可用于养殖鱼类病原哈维氏弧菌的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50.
血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为了对其进行精细的类群划分和功能分析,了解动物免疫防御的机制,实验以体质量为17~23 g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分别根据显微观察的胞内可辨颗粒结构和流式测量的细胞侧向散射特征探讨了其血淋巴的细胞类群,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副溶血性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两种病原感染早期,主要响应的血细胞类群及其数量变化等特征。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能从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辨识出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以及大颗粒四种血细胞,其中无颗粒细胞占比都接近70%,另外3种颗粒细胞合计占比均为30%左右,但细分比例统计有差异。脂质染料DID显示胞内颗粒普遍被膜,中颗粒和大颗粒细胞内的颗粒大小较均匀,提示了其内源性的形成机制;大颗粒细胞大小分布区间最窄且充满颗粒,表明其可能处于发育终末阶段,功能与分泌相关。通过测量发现,在两种病原感染早期,承担吞噬功能的无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是主要响应类群,总体趋势均表现为细胞计数先降后升,推测感染后大量血细胞由于被用于清除病原而导致短时间内损失较多。副溶血性弧菌感染24 h后细胞总数降至低点,而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后的低点出现在36~48 h,相较略有延后并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