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61.
实验以虹鳟为研究对象,选取17种中草药开展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体外快速筛选研究。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对虹鳟外周血白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白头翁、桂桔、白芨、大黄、贯众、红景天6种中草药的S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NBTN显著提高[NBTB(%)15%];白芨、厚朴、麻黄、丹参、大黄、马齿苋、泽泻、黄柏、苍耳子、贯众、红景天组的吞噬活性(P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蒲公英组的吞噬指数(P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上述评价指标:白芨、大黄、贯众、红景天可作为虹鳟免疫增强剂的备选中草药。  相似文献   
62.
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及模拟运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MS-222对杂交鲟的麻醉和运输效果,采用药浴麻醉的方法研究了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水温下的麻醉效果,同时还模拟进行密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在17℃、20℃、23℃和26℃水温下,MS-222对杂交鲟幼鱼的有效麻醉浓度分别为30.89 mg/L~42.13 mg/L、31.15 mg/L~45.12 mg/L、38.45 mg/L~54.52 mg/L和49.02 mg/L~60.53 mg/L。随着MS-222溶液浓度升高,杂交鲟幼鱼进入麻醉状态所需时间缩短,其复苏所需时间增加。杂交鲟幼鱼麻醉时间有随水温降低而缩短的趋势,复苏时间有随水温降低而延长的趋势。在22℃±0.5℃水温和40 mg/L浓度下,麻醉运输12 h以1∶8的鱼水比的运输效果最好;麻醉运输24h以1∶15的鱼水比的运输效果最好;麻醉运输48 h以1∶25的鱼水比运输比较合适。试验表明:MS-222对杂交鲟幼鱼有较好的麻醉复苏效果,其适宜浓度为40 mg/L~50 mg/L,在保证较高运输存活率情况下,可降低密封袋的用水量,从而减少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63.
红枫湖鱼类资源及空间分布的水声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9月~12月和2011年3月~6月对贵阳市红枫湖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捕获鱼类28种,分属于4目6科;鱼类的体长为5.68~116.41 cm,优势体长组为11.00~30.00 cm,其中小型鱼体和中大型鱼体占多数。2011年6月运用BioSonics DT-X(200 kHz)鱼探仪对鱼类密度进行了水声学探测,平均密度为(51.64±36.49)×10-3尾.m-3,不同区域的鱼类密度分布有显著性差异,最大值出现在将军湾[(97.25±12.35)×10-3尾.m-3],最低值位于红枫湖大坝[(14.90±2.56)×10-3尾.m-3],从大坝到将军湾鱼类资源量总体上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红枫湖鱼类分布水层主要在6~15 m,不同水层的鱼类密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4.
<正>鱼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蛋白、脂肪和糖类。因肉食性鱼类消化道中几乎没有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又低,加之血糖调节因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较少,其对糖类的利用效率较低,通常认为蛋白质和脂类是主要的能源和营养源。脂类作为三  相似文献   
65.
贵州稻田养殖瓯江彩鲤肌肉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分析了稻田养殖瓯江彩鲤的肌肉生化成分,旨在了解瓯江彩鲤在贵州省稻田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试验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生化方法测定了稻田养殖瓯江彩鲤肌肉中营养及生化成分.结果表明:稻田养殖瓯江彩鲤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4.66%,粗蛋白质含量为18.06%,粗脂肪含量为4.26%,灰分含量为1.65%.粗脂肪中中性脂比例为84.45%,极性脂比例为15.55%.肌肉中所测到的15种氨基酸总量为70.57%,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29.61%,非必需氨基酸占40.96%,鲜味氨基酸占27.83%.肌肉中含有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25.08%,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1.8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3.03%.矿质元素中钙、铁、锌含量较高,分别为350.33、58.13和46.27 mg/kg.由此可知:相对于原产地瓯江彩鲤,稻田养殖瓯江彩鲤肌肉中干物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接近FAO/WHO的理想模式,此外,不饱和脂肪酸和铁、锌含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66.
瓯江彩鲤仔鱼摄食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瓯江彩鲤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其在开口摄食前的发育、生长以及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PNR)。结果表明:(1)仔鱼对卵黄囊的日净消耗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出膜后的第1d,体长最大增长率出现在3日龄仔鱼;(2)孵化后第7d即6日龄仔鱼,卵黄囊基本全部被吸收,同时,饥饿期仔鱼开始出现负生长;(3)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5日龄仔鱼初次摄食率达84.38%,8日龄仔鱼降到41.94%,进入PNR,从刚孵化到仔鱼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的时距达9d;(4)仔鱼混合营养期较短,为3d,摄食能力时间可持续8d。  相似文献   
67.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理想的引物检测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两个种群各12尾个体基因组DNA的多态性,通过对种群内、种群间共享片段的分析,用Nei氏公式计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种群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24,小于昆明裂腹鱼种群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884,并得到两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3979。在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两个种群中各检测到124个和12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60个和77个,平均多态位点频率分别为48.39%和60.63%。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68.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取鱼的肾细胞对唇鲮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唇鲮染色体数目2n=50,其中有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5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6对亚羰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其核型公式为2n=8m+10sm+12st+20t,NF=68.与所属的野鲮亚科其他鱼类染色体核型比较,唇鲮是本亚科鱼类中相对原始的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69.
为深入了解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 Li, 1966)在不同生境的视觉特征, 以人工繁育的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体重(51.50±10.86) g, 体长(15.40±0.75) cm]与自然生境野生群体[体重(85.68±31.81 g, 体长(18.17± 2.34) cm]为研究对象, 分别利用传统组织学方法和荧光定量 PCR 技术研究其视网膜组织结构特征及其视觉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 5 种视蛋白(Opsin)基因: 视紫红质(Rhodopsin, RH1)、绿色敏感蛋白(Rhodopsin-like pigments, RH2)、 紫外线敏感蛋白(Short wavelength-sensitive pigments, SWS1)、蓝色敏感视蛋白(SWS1-like pigments, SWS2)和红色敏感视蛋白(Long wavelength-sensitive pigments, LWS)在 11 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 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与野生群体的视网膜无明显差异, 均具有完整的十层结构, 且子二代群体视网膜中视锥细胞数(C.)和外核层细胞核数 (O.N.)极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1), 神经节细胞数(G.)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野生群体 RH1 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子二代群体(P<0.01), 且 RH1在两个群体的 5 种视蛋白基因中表达量最高; 视锥蛋白基因 RH2SWS1SWS2LWS 中, 除 RH2 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外, 子二代群体 SWS1SWS2LWS 基因的转录水平都极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1); 子二代群体视锥蛋白基因的表达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 LWSSWS1SWS2RH2, 而野生群体为 LWSSWS2RH2SWS1, LWS 基因在两个群体中的表达均占主导地位, 超过表达总量的 60%; RH1RH2SWS1SWS2LWS 基因均在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与野生群体眼组织中特异性表达, 而在其他非眼组织中未表达。本研究表明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与野生群体两者都具有较强的光敏感特性, 能可塑性地调节视蛋白基因表达谱引发光谱敏感性变化来应对不同栖息生境, 且子二代表现特征更显著; 其畏光行为可能是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策略, 而光敏感性则表明其行为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交流。本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细鳞鲑资源增殖与养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0.
黄颡鱼繁殖期主要组织器官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黄颡鱼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氨基酸组成中,雄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2.73 g/100g;其次是精巢,为36.40 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24.01 g/100g.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Glu,Asp,Lys,Leu,Arg,Ala,Gly,Phe.Glu在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Lys在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1.98 g/100g;其次是卵巢,为25.71 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74 g/100g.脂肪酸: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脂肪酸比例较高的雄鱼与雌鱼相似,分别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C16:1n-7(棕榈酸),C18:0(硬脂酸).研究揭示了黄颡鱼繁殖期性腺、肝脏、肌肉在物质组成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