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鲫鱼属,俗称鲫壳鱼,系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一带独特的高原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个鲫鱼地方种,1991年经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鉴定为营天然雌核发育的鱼类。兴国红鲤是江西省兴国县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个鲤鱼地方种,1985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相似文献   
82.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是滤食性鱼类,具有净化水体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贵阳市每年向红枫湖投放500万鲢、鳙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为了分析红枫湖鲢、鳙对饵料资源的利用情况,在2010年10-11月研究了鲢、鳙的摄食强度,在2011年5-6月研究了鲢、鳙的摄食强度、食物组成及比例等方面。结果表明:鲢、鳙的总摄食率分别为98.00%、96.93%;冬季鲢、鳙的饱满指数范围分别为44.13~99.79%、46.12~127.00%,春季鲢、鳙的饱满指数范围为53.27~245.14%、49.94~234.32%,鲢、鳙春季的饱满指数显著高于冬季。在食物组成上,鲢的肠道有36种藻类,鳙的肠道有31种藻类。从个数比例来看,鲢、鳙食物中浮游植物占个数组成比例的99%以上,浮游动物很少;但从重量比例来看,浮游动物在鲢、鳙体内分别占(50.993±2.214)%、(90.799±2.321)%。选择性指数E表明鲢对蓝藻门的浮游植物有较大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四川裂腹鱼、昆明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的形态差异,结合常规形态学数据和框架测量数据,以多元变量分析方法为主,传统形态学分析方法为辅,定量比较3种鱼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3种鱼除背鳍鳍条数和臀鳍鳍条数无差异外,胸鳍鳍条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余7项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16项比例性状中,除头长/眼径间无差异外,其余15项比例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昆明裂腹鱼与光唇裂腹鱼的形态距离较小,首先聚为一支,四川裂腹鱼独立为一支;判别分析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对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7.1%~100.0%(P1)和87.5%~100.0%(P2),综合判别率达93.4%;主成分分析显示,35项可量和框架性状中处于躯干部横向、纵向和斜向的19项长度性状对3种裂腹鱼的差异贡献最大,其中四川裂腹鱼与光唇裂腹鱼的差异最为显著.表明,四川裂腹鱼与昆明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之间形态差异较大,昆明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间差异较小.研究结果对准确鉴别及评价其种间和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差异和种质质量、原种选择和制定繁育计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4.
为弄清雌鱼在生殖周期内,肝胰脏在脂类转移及促进卵巢成熟中的作用,采用常规及生化方法测定了瓯江彩鲤雌性亲鱼不同时期的肝胰脏指数(HI)及脂类、脂肪酸含量与组成。结果表明,肝胰脏指数及肝胰脏中总脂含量在产卵前最低,分别为1.76%和9.62%(干重),从产卵后到快速生长期显著(P0.05)升高到3.61%、40.6%,肝胰脏脂类绝对量显著增加,在越冬期又呈下降趋势。4个时期中,C16:0(软脂酸)、C18:1n-9c(油酸)、C18:2n-6c(亚油酸)均是肝胰脏中主要的脂肪酸,其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同类脂肪酸;快速生长期肝胰脏中脂肪酸含最高,但种类最少;单不饱和脂肪酸在不同时期变化幅度较大;在越冬期,其他脂肪酸含量均下降的情况下,ARA(花生四烯酸)与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反而上升到最高,分别达18.68 mg/g、32.02 mg/g。表明,肝胰脏中脂类含量与肝胰脏指数变化呈正相关,肝胰脏中脂类绝对含量的变化与卵巢成熟存在密切的关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对脂类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为探明钠钾泵(Na+-K+-ATP酶)是否为丁香酚作用的靶位之一,以了解丁香酚的作用机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体重900~1 000g、体长40~45cm的鲤鱼随机分为对照组(10尾,不含丁香酚乳剂的水溶液)和丁香酚处理组(30尾),测定其不同麻醉时期(诱导期、麻醉期和恢复期)鲤鱼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延脑和脊髓中Na+-K+-ATP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经丁香酚麻醉后不同麻醉时期鲤鱼各脑和脊髓中Na+-K+-ATP酶活性均不同程度下降,丁香酚的抑制作用随麻醉程度加深而加强,在麻醉期时抑制作用最强,与对照组比,丁香酚处理组各脑和脊髓中酶活性在麻醉期性均极显著下降(P0.01);与麻醉期比,恢复期除间脑和延脑外,其余各脑组织和脊髓中酶活性均呈极显著升高(P0.01)。在麻醉的各时期丁香酚对鲤鱼各脑和脊髓中的Na+-K+-ATP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鲤鱼的麻醉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Na+-K+-ATP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6.
应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昆明裂腹鱼盘大河群体和昆明裂腹鱼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38个10bp引物中选取20个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群体中分别检测到121、125个位点,多态位点数分别为57、73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7.11%、58.40%;两群体内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745、0.1963,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2503。研究表明:因地理隔离的两昆明裂腹鱼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两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结构;泥猪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比盘大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群体内遗传变异较盘大河群体大。  相似文献   
87.
为探明从江稻田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的早期发育阶段特征和规律,本试验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孵化温度20℃、22℃、24℃、26℃,连续显微观察记录分析其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特点。结果显示:从江稻田鲤受精卵为淡黄色、卵圆形、强黏性,卵径为1.32±0.10 mm,吸水后卵径为1.60±0.02 mm。在水温20.0±0.5℃,胚胎发育历时75.98 h,总积温为1527.20 h·℃,共记录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以及出膜6个阶段,共27个时期。建议从江稻田鲤的胚胎发育温度不超过26℃,最适发育温度应控制在22~24℃。本研究报道了从江稻田鲤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胚胎发育特征,为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8.
89.
为探明贵州省荔波樟江野生斑鳜(简称荔波野生斑鳜)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质资源现状,科学保护和开发野生斑鳜种质资源,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野生斑鳜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共获得75条长度为1141 bp的Cyt b基因同源序列,其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4%、27.2%、15.5%和32.9%,A+T的含量(51.6%)略高于G+C(48.4%)的含量。共检测到17个变异位点,其中8个为简约信息位点,9个为单一信息位点。共定义15个单倍型,单倍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的单倍型均聚成一支;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13±0.064和0.00172±0.0002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968。中性检验Tajima′s D值为-1.37917,差异不显著(P>0.10)。荔波漳江流域的野生斑鳜群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低,无种群扩张史,且与长江中上流的支流陆水河和洞庭湖水系的斑鳜群体有较高的亲缘性。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斑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  相似文献   
90.
<正>鱼菜共生系统养殖模式种类繁多,如以基质栽培为主的鱼菜共生系统、NFT循环为特征的鱼菜共生系统、以水柱状设计的共生系统以及与污水处理结合的共生系统等。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和溪镇大坎居某公司利用闲置厂房修建圆形养殖桶,用于现代化的鲈鱼养殖与水培蔬菜相结合的鱼菜共生养殖技术为例作简要介绍。一、养殖与种植设计1.养殖桶目前一期工程修建了10个PVC塑料养殖桶,每个养殖桶直径为6米,每个养殖桶有40米3水体,养殖桶高度1.5米,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