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龟鳖类动物隶属于脊椎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目前世界已知的龟鳖目动物共有200余种,我国现存的有24种,其中内陆有17余种,鳖类3种,其形态分类、生活习性及地理分布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10年努力,从广东省西江水系中选育出生长速度快,肉质佳,群体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鲫鱼新品种——丰产鲫,在近几年的推广养殖中,技术人员对多种养殖模式进行了连续的跟踪,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广东省的中山市、广州市、佛山市、珠海市等地推广丰产鲫的主养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饲料的能量蛋白比(P/E)是衡量饲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不适宜的能量含量会使蛋白质成为一种能源,用于产生能量的蛋白质越多,鱼体排泄的氨就越多,体内保留的氮越少,蛋白质效率(PER)就越低,从而造成蛋白质的浪费。然而,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适宜而能量水平过高时,鱼体会过多地吸收热量,导致体内脂肪的累积;适宜的能量水平将节省饲料中用于生长的蛋白质。因此,鱼类饲料配方中保持蛋白质与能量的适宜比值是很必要的。然而,饲料中不同的P/E值对处于食性转化阶段的稚草鱼的消化酶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测…  相似文献   
14.
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对鳖的促生长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多种维生素按不同配方制成4种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分别以0.5%的添加量掺入基础饲料中,制成4种试验饲料;用试验饲料饲喂幼鳖25天,观察促生长效果,试验分两期进行,经筛选及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多维3号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具有显著的促生长功效,投喂多维3号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幼鳖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29.29%,饲料系数降低19.38%。  相似文献   
15.
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营养需要量。[方法]以鱼粉和豆粕作为主要蛋白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4.18%、29.81%、34.31%、39.68%、44.81%的5组等脂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3g的泥鳅幼鱼,经50d饲养后,对其特定生长率、饲料壶5率、成活率和鱼体肌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在蛋白质办平达39.68%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这些指标逐渐降低;蛋白质含量24.18%组泥鳅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槌组,但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鱼体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但对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影响不大。[结论]泥鲫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34.31%-39.68%(干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所取得的天然林管护成果与人工造林工程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提高天然林管护成效,本文根据以往实际情况,全面阐述人工造林应具备的基本技术,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提出人工造林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促进人工造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脂肪除了提供鱼类生长所必需的脂肪酸外,还是鱼类的重要能量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解介质。高水平蛋白饲料一方面消耗宝贵的蛋白源,另一方面,动物对蛋白源分解代谢产生的氮、磷排泄物造成水域环境污染。因此,从营养、环境和生态学角度考虑,高效、经济、环保的配合饲料应尽量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以降低蛋白质的消耗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8.
19.
天津市红光畜牧公司是天津市最大的畜牧公司之一。有三个奶牛场和一个奶牛全价饲料加工厂.占地面积约800亩。自1958年建场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拥有奶牛混合群2750头,其中成母牛1.700的大型奶牛场。目前全公司日产鲜牛奶3.5万公斤.年生产能力达1200万公斤以上,平均日单产21.9公斤。  相似文献   
20.
滇西云南松母树林单株半同胞子代测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990 年在腾冲古永林场对云南松母树林5 个种源 ( 含对照) 的81 个家系采用9 ×9 平衡格子设计展开试验。通过7 年的试验表明: 母树林各家系和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生长量大于对照的有21 个家系, 木纹理扭转度小于对照的有64 个家系。滇西母树林的子代具有生长快、木纹理扭转度小的特点, 参试的20 个家系的子代其 树高、胸径、木纹理扭转度、分枝数、冠幅、松针束数和松针长度分 别超过对照3099 % 、3123 % 、- 5100 % 、1622 % 、2083 % 、473 % 和1143 % , 其树高、胸径和木纹理扭转度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1951 % 、1532 % 和1742 % 。滇中、滇东南和川西南母树林的种子不适宜在滇西种植。各性状间的关系较多地受基因连锁或共效基因的作用, 生长量性状和质量性状间存在着紧密的负相关, 树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力 [ H2 ( % ) =6294 % ] ; 说明用 “滇西云南松优良林分选择的方法和标准” 选择优良林分改建成的母树林, 所获得的良种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