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88篇
  55篇
综合类   410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97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探究蓉18A系列杂交水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特性,选用4个蓉18A代表性品种蓉18优188、蓉18优198、蓉18优662、蓉优908,以Ⅱ优838、冈优725为对照,采用裂区设计,设置4个氮肥梯度,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促进有效穗的显著增加,单位施氮量的增产幅度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递减,在低氮水平下,蓉18A系列品种的氮肥利用率较高,具有明显的低氮高效特性.  相似文献   
142.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镉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镉(Cd)通过污染的饲料和化肥而影响农产品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已经成为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关注的焦点。为完善"稻鸭共生"系统的肥料和饲料管理,建立合理的物质产投结构及降低重金属Cd的生态毒理风险,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桐林坳社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分析"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Cd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d输入量为:肥料饲料秧苗雏鸭,其中肥料Cd输入主要是磷肥输入。"稻鸭共生"生态系统Cd输出主要是水稻籽粒Cd和成鸭Cd。"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内循环的Cd主要是鸭粪Cd、杂草Cd、害虫Cd及归还给系统的水稻秸秆Cd和根系Cd。鸭所摄食的Cd主要来自鸭饲料,大鸭饲料Cd输入大于小鸭饲料Cd输入。在"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重金属Cd沿食物链的转化、迁移过程以鸭粪Cd形式放大,且鸭粪Cd高于鸭饲料Cd输入。稻田土壤Cd输出来看,"稻鸭共生"和常规稻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常规稻作还是"稻鸭共生",水稻植株Cd含量次序为根秸秆籽粒。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没有增加水稻植株Cd含量和Cd积累。糙米和鸭肉镉含量分别为0.033 mg·kg-1和0.008 mg·kg-1,短期来看,"稻鸭共生"能够提供安全无Cd污染的农产品(鸭和稻米)。  相似文献   
143.
张帆 《河南农业》2016,(24):58-62
目的:研究表明,纤维素酶对于纤维素的分解可应用于环保、畜牧、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有重大意义。找到绿色木霉生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一株高产绿色木霉进行滤纸酶活测定,对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以3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初始pH值进行分析优化。结果: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影响结果为:1 d时酶活为23.56U/g;3 d时酶活为43.57U/g;5 d时酶活为80.24U/g;7 d时酶活为68.79U/g。发酵初始pH值影响结果为:pH为4.5时,酶活为65.31U/g;p H为5.0时酶活为73.06U/g;p H为5.5时酶活为81.21U/g;pH为6.0时酶活为72.09U/g。发酵温度影响结果为:温度为25℃时酶活为11.24U/g;温度为30℃时酶活为79.05U/g;温度为35℃时酶活为68.69U/g;温度为40℃时酶活为47.67U/g。结论: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发酵时间5 d,初始p H值5.5,温度30℃条件下绿色木霉菌所产纤维素酶的较多,其酶活可达到82.25U/g。  相似文献   
144.
孙朝阳  张帆  吴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9):209-211
根据2007~2014年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测算沾化各镇冬枣产业的比较优势,总结各镇冬枣产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由于土壤肥力、技术水平、种植规模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同,造成了各镇冬枣产业比较优势的差异。对此提出了沃土工程、技术更新、精细管理、政府引导、合理分工等建议,促进沾化冬枣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5.
异色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防治潜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异色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防治效果潜能,本试验以芹菜为寄主植物,研究了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捕食功能反应和不同益害比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胡萝卜微管蚜密度为40、80、120(头)时,异色瓢虫的捕食量成增大趋势且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当胡萝卜微管蚜的密度为160、200、240(头)时瓢虫的捕食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龄异色瓢虫幼虫的取食量受胡萝卜微管蚜密度影响显著,且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4龄异色瓢虫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为1.1862,取食1头胡萝卜微管蚜所需时间(即处置时间Th)为0.004,4龄异色瓢虫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最大捕食量为210.9头,瓢虫对蚜虫的搜索效应S=1+0.00474 N.益害比试验中得出4龄异色瓢虫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捕食量符合二次回归方程,二次回归方程显示当胡萝卜微管蚜密度均为500时,随着异色瓢虫数量的增加,其捕食量成先增大后减少趋势,根据公式其最大捕食量为186.26,最佳益害比例为1∶83.本试验对利用异色瓢虫防治胡萝卜微管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为无公害芹菜种植提供有效的生物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6.
为探讨不同倍性冬小麦根系生长对水分和密度的响应,利用3个倍性小麦材料(二倍体栽培一粒、四倍体栽培二粒、六倍体现代品种‘长武134’)通过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研究其拔节期和开花期的根系生长和水分消耗特征,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密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干物质累积量和根长总量,而竞争加剧使得高密度处理的根量优势到花期显著减弱;拔节期四倍体和六倍体的根重和根长均表现出高于二倍体的趋势,花期各倍性材料之间的根重无显著差异,但是高倍性材料仍保持显著的根长优势;干旱和高密度处理均减少了花期根系在表层的分布,增加了深层根系的分布量,利于深层水分的利用。最终得到结论,六倍体现代小麦根系在不同生育期的根系干物质分配更利于产量增长,而在水分亏缺地区构建合理的群体有益于根系下扎,从而促进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并提升产量。  相似文献   
147.
侧流道泵或侧通道泵(side channel pump)是一种介于容积式泵和离心泵之间的径向式叶片泵,由叶轮一侧有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形的侧流道而得名,通常具有超低比转数特性和自吸能力,其体积小,流量低,但是扬程却很高.与普通离心泵相比,侧流道泵作为一种新型泵,更适用于极端条件下气液两相流体和接近临界状态流体的输送.首先介绍了侧流道泵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简要阐述了流体在侧流道泵内的运动轨迹.同时,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侧流道泵的研究情况,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侧流道泵的研究现状.最后根据前面所述的研究成果,展望了侧流道泵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优化设计可提高侧流道泵的性能,完善侧流道泵理论模型,利用先进的内部流动测试手段,例如PIV,LDA等,分析测量侧流道泵内部流动规律和旋涡演变机理,设计开发多功能侧流道泵是今后侧流道泵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8.
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肖达  张帆  王甦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6):3176-3185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生命表是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昆虫发育、繁殖、存活及种群动态影响的工具。室内恒温下异色瓢虫生命表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在田间释放时经历的是昼夜波动温度。与恒温相比,波动温度能显著改变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论文通过构建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种群生命表,比较分析异色瓢虫在两种条件下的生活史和生命表参数,为规模化生产、释放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率数据,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 t-test比较两种温度下生活史数据间的差异;应用Bootstrap方法计算种群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并利用TWOSEX-MSChart 的t-test比较两种温度下种群参数间的差异。【结果】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缩短,繁殖力降低。由年龄-阶段特定存活率(sxj)和年龄-特定存活率(lx)可知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各发育阶段存活率明显降低。由繁殖力曲线(fxmx)可以看出室内恒温下异色瓢虫产卵时间长,产卵量高。两种条件下异色瓢虫期望寿命(exy)均随年龄增加而缩短,且温室条件下其期望寿命更短。生殖价值(vxj)是个体对未来种群的贡献,随着异色瓢虫雌虫的羽化生殖价值增加,当雌虫产卵生殖价值达到最大,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的生殖价值要明显低于室内恒温下的。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内禀增长率(r)分别为0.1395和0.0613 d-1,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50和1.062 d-1,净增殖率(R0)为257.3和13.3后代/个体,种群平均世代周期(T)为39.7和42.7 d。【结论】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生活史特性和种群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恒温可能过高或过低的估计许多生命表参数,依据恒温下得到的生命表数据进行田间释放应用存在一定误差,从而影响其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49.
早开堇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早开堇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子叶节、叶片、叶柄)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成功建立了早开堇菜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 诱导子叶节和叶柄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MS+2.0 mg/L 6-BA+0.1 mg/L NAA,叶片不适合作为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外植体。2) 3种外植体均能诱导愈伤组织,子叶节愈伤组织诱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叶柄,叶片最晚。子叶节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诱导率分别为98.3%和96.7%;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0.05 mg/L NAA,诱导率可达88.3%。3) 最适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1 mg/L NAA,分化率为100%。4)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075 mg/L NAA,增殖率为4.68。 5)再生苗移植到添加1.0 mg/L 6-BA的1/2 MS培养基上,生根率92.3%。6)组培苗移栽到珍珠岩∶河沙∶腐殖质(1∶2∶2)的混合基质时,100%成活,且植株长势好。  相似文献   
150.
2012—2014年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枣树与核桃树黄刺蛾幼虫的发生为害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黄刺蛾幼虫在本地区核桃树上的发生为害重于枣树;在5 m高的核桃树上,黄刺蛾幼虫更趋于在距离地面1~3 m的区域范围内为害;每年幼虫发生期均有两个高峰,分别在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2014年受5—8月平均气温较低(与2012—2013年同期相比,低1~2℃)天气影响,幼虫发生期推迟了约两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