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pH对月鳢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月鳢(Channa asiatica)消化系统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月鳢成鱼胃黏膜组织、前肠黏膜组织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分别为6.2、5.4和5.4,不同消化部位的该酶活性最大时的pH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鳜鱼不同生长阶段中趋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光梯度方法研究了鳜鱼生长发育中对 6种光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 :鳜鱼 (全长 4.7~10 5 .0mm)在水平光梯度下对 3× 10 -1~ 2× 10 3lx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趋光反应。平游、开食阶段的鳜苗(全长 4.7~ 5 .8mm)对蓝光以外的各色强光均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其中对黄光的趋光反应最为强烈和稳定 ,最大趋光率为 98.2 7%。随着鳜的生长发育 ,对强光的趋光性逐渐减弱 ,而对弱光的趋光性逐步增强 ,其适宜照度逐渐由强光区移至弱光区。全长 30~ 40mm的夏花阶段是鳜鱼的趋光特性明显转变的过渡时期。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 ,随其生长 ,弱光区的适宜光色为短波段的蓝、绿光 ,而强光区的适宜光色由长波段的黄、橙、红光移至短波段的绿光  相似文献   
13.
“克虫王”对shou类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B2和C型“克虫王”两种鱼用药物对蚤状shou和裸腹shou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B2型“克虫王”对蚤状shou的48hTLm(半致死浓度)为0.96mg/L,安全浓度为0.096mg/L,对裸腹shou的10hTLm为0.0114mg/L,C型“克虫王”对蚤状shou和裸腹shou的48h,TLm分别为1.8mg/L和0.37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18mg/L和0.037mg/L,裸腹shou对这两种药物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蚤状shou。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北京密云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水质的关系,根据水库形状和水位季节变化规律,在潮河库区(1~3号)、库中区(4~5号)以及白河库区(6~8号)共设置8个采样点,于2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下旬进行采样,冬季由于水库结冰采样困难而未采集底栖动物样本。结果显示,密云水库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5种,隶属2门2纲2科10属,其中环节动物门颤蚓科4种,节肢动物门摇蚊科幼虫11种,优势种为正颤蚓(Tubifex tubifex)和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不同采样点的种类数为2~11种,年均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864个/m2和3.10g/m2,显示密云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底栖动物年均密度:白河库区潮河库区库中区,年均生物量:白河库区潮河库区及库中区。在库西、白河电站等深水区,颤蚓类密度和生物量占比较高;而浅水区摇蚊幼虫密度和生物量占比较高。底栖动物总密度:夏季春季秋季;总生物量:春季夏季≈秋季。水库中颤蚓类的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及总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或幂函数正相关,与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相关不显著;摇蚊幼虫的密度和生物量与上述4个环境变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浅水区高于深水区。Pielou均匀度指数和Wright指数评价表明,密云水库水质为轻污染,与水化评价结果比较一致,可作为水质生物学评价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看教师的"导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是实现教师"导学"的思想基础,先进的教材和科学的教学大纲是教师"导学"的重要条件;指出"导学"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考试和成绩评定的导航作用可以促进"导学"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二倍体泥鳅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下游4个二倍体泥鳅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位点在武汉、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4个种群中总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3.每个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R)为3.502~4.61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95~0.5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60-~0.5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2~0.465,说明4个种群表现出中度的遗传多样性.在12个位点中有4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HWE),每个种群均不同程度偏离HWE,表现为杂合子不足.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r)为0.118,15.74%遗传变异源于种群间差异,表明种群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距离(D)为0.067~0.206,太湖与鄱阳湖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聚类分析表明,洞庭湖与鄱阳湖种群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武汉种群与太湖种群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17.
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的个体繁殖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隶属鲑形目、狗鱼亚目、狗鱼科、狗鱼属,分布于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及附属流域水体,是新疆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白斑狗鱼肉质坚韧少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可食部分大,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过去一直依靠天然捕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雅鲁藏布江中游6种裂腹鱼(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拉萨裂腹鱼S.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和异齿裂腹鱼S.o'connori)的心肌、肌肉、肝脏、肾脏和晶状体5种组织的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DH同工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和种间差异性。尖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和双须叶须鱼由LDH-A、LDH-B和LDH-B1基因编码,5种组织中分别检测到16、13和9条酶带;拉萨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由LDH-A、LDH-B和LDH-C基因编码,5种组织中分别检测到9和6条酶带;异齿裂腹鱼由LDH-A和LDH-B基因编码,5种组织中检测到6条酶带。根据酶谱特征对其生物演化进行了探讨,发现尖裸鲤和拉萨裸裂尻鱼特化程度最高,其次是双须叶须鱼,巨须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特化程度最低,与形态学特征所划分的三个类群吻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乌鳢仔鱼(全长14~31 mm)和成鱼(全长370 mm)嗅觉器官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鳢嗅觉器官由头部左右两侧的嗅囊构成,每个嗅囊有前后2个鼻孔.随其发育,仔鱼前鼻孔隆起于外表面,发育为管状延伸物而与外界相通.嗅板在嗅囊内发育时不形成中心脊,其排列方式为纵向平行的D型.从仔鱼发育至成鱼,乌鳢嗅觉上皮的厚度变化较小,而初级嗅板的数量和隆起高度显著增大.嗅觉上皮主要由感受细胞、支持细胞、纤毛细胞和基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20.
鱼类对水层和饵料的选择性与其对不同光强、光色的特定光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鳜 (Sinipercachautsi)是我国淡水名贵鱼类 ,已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但其终身以活鱼虾为食的习性 ,不仅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设置了障碍 ,而且制约了鳜的苗种繁育和养殖规模。为此 ,在对鳜的视觉结构和趋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1~ 4] ,笔者采用行为学方法进一步对鳜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的反应水平和辨色能力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鳜对不同光色的反应机制 ,为鳜的苗种培育和配合饲料研制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鱼鳜的苗种由水产学院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