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9篇
  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目的]利用花粉管结合农杆菌介导方法将iaaM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方法]利用电击转化法将iaaM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验证正确的菌株直接转化京24玉米自交系,最后通过除草剂筛选及PCR检测得到阳性植株。[结果]试验共得到12株抗性植株,其中10株为阳性植株。[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无需组织培养体系,直接利用花粉管通道进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玉米自交系京501和京24属于不同基因型,京501与京24杂交F2代通过3代自交得到F5代株系,PCR检测A-45(11-1)、A-44(10-7)、京24等株系叶片,发现它们含有P1转录因子,液相色谱分析A-45(11-1)、A-44(10-7)、A-37(12-5)、京24等株系籽粒果皮发现,果皮中含有鞣酐,而且它们的果皮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红色,纸层析和显微观察发现果皮组分含有蛋白质和砖红色物质,所以F5代株系果皮P1转录因子可能来自京24。  相似文献   
13.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为观赏植物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色彩,同时由于花青素还具有抗氧化、抗突变等生理功能,在开发天然色素、保健食品和天然抗氧化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该研究从花青素分离、提取及生物合成调控通路3个方面对目前在百合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关注了百合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分析了百合花青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百合花青素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对百合花青素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名园名树既具有生物学价值,又具有活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对颐和园南湖岛的木香扦插繁殖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北方气候环境的快速扦插繁殖技术。通过此途径对名园植物资源以保护,具有着生物资源和历史遗产保护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出于对转基因作物中标记基因的安全性考虑,植物转基因育种中标记基因的删除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之一Cre/loxP系统是目前在植物遗传转化中应用较多,较成熟的一个标记基因删除系统。为了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一种可调控的标记基因删除系统,本研究首先从拟南芥中克隆了逆境诱导型的启动子rd29A,同时从质粒pCre上克隆了Cre基因,构建了含有rd29A:Cre:Tnos表达元件的中间载体,将这一表达元件插入到另一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Ksb中,最终构建了含有loxP-Pnos—nptⅡ-Toes—rd29A—Cre-Tnos-loxP的可诱导型删除标记基因nptⅡ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6.
分析回顾了“十一五”以来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从制订规划、组织实施和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开展的工作,列举了我国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在前沿技术研发、科研工作成果产出和人才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前期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并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转基因技术对玉米进行遗传改良,培育出具有不同特殊优良性状和不同用途的玉米品种,为解决目前玉米生产上的众多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并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和潜力。对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机理及其在玉米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存在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Tps1是生物保护物质海藻糖的关键合酶基因.构建含Tps1的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首定从玉米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16S/trnI-trnA/23S片段,作为定点整合同源片段;然后将编码酵母海藻糖合酶基因Tps1表达盒(Prrn-Tps1-TpsbA-ter)、草丁膦抗性基因Bar表达盒(RpsbApro-Bar-RpsbAter)、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 Ⅱ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构建的融和基因表达盒(Prrn-Npt Ⅱ/Gfp-RrbcLter)一起克隆到定点整合同源片段之间,构建了玉米叶绿体的稳定表达载体mTKGB.通过基因枪轰击法将mTKGB转化到玉米幼嫩叶片中,培养2 d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脱测到玉米一些细胞的叶绿体中有很强的GFP绿色荧光,结果表明构建的载体可在玉米叶绿体中表达.  相似文献   
19.
旨在利用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载体构建小球藻的新型转化方法,由于纳米载体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转化中,其主要优势是相对于传统转化技术更加便捷、高效。本研究首先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吸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质粒载体pYBA1132,形成纳米颗粒-基因复合物,通过磁场作用对椭圆小球藻原生质体进行转化,进而观察EGFP基因在椭圆小球藻中的瞬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对椭圆小球藻细胞进行酶解处理并形成半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后,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介导外源EGFP基因转入小球藻中,并能够进行瞬时表达,产生绿色荧光。  相似文献   
20.
罗昌  黄丛林  张秀海  吴忠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68-11971
叶绿体转基因工程与核转基因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包括: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基因的原核表达形式,无位置效应和基因沉默现象,环境安全性好。目前已经有许多作物品种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获得了抗除草剂、抗虫、抗病、耐盐耐旱的特性。叶绿体转基因植物是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理想系统。但是叶绿体转基因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转化效率低、单子叶植物再生系统的确立与筛选以及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