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克氏原螯虾又名淡水小龙虾、龙虾、克氏螯虾.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克氏原螯虾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虾仁出口欧美的供不应求,克氏原螯虾一跃成为水产养殖的炙热品种.本试验就克氏原螯虾在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生产条件下进行了养殖技术的探索,在总结养殖经验技术的同时为以后的大规模养殖生产及工厂化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供应短缺问题,以洪泽湖地区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掌握本地区克氏原螯虾繁殖习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建设了由700 m2大棚产卵池和50 m2加温孵化温室及若干特制网箱组成的苗种规模化繁育设施.2007年9月分批次将16 443只成熟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放入大棚产卵池特制网箱,通过降低光照、微孔增氧、循环流水等措施,先后获得抱卵虾6 053只,平均抱卵率为45.7%;抱卵虾移入温室后,在控温、流水条件下孵化,获得了平均体长0.88 cm的稚虾76.9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1.1%.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鮰是我市外向型渔业的主要养殖品种,又是2004年省三项工程《斑点叉尾鮰产业化链式开发》项目的实施品种,我所从2003年便开始斑点叉尾鮰夏花的工厂化培育试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该试验成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原产于北美,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广东,后迅速推广到全国多个地区,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病害少等优点,且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已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市场行情逐年走俏[1-3]。  相似文献   
15.
<正>乌苏里拟鲿,俗名牛尾巴,为鲇形目、鲿科、拟鲿属鱼类。笔者于2006年开始对野生乌苏里拟鲿进行驯养、繁殖试验,初步掌握了该品种繁殖、养殖技术。试验表明,乌苏里拟鲿适应性较强,具有个体大、生长  相似文献   
16.
小龙虾与河蟹混养是淮安市小龙虾高效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小龙虾与河蟹都属于甲壳动物,它们食性、习性、活动空间上基本相似,同时混养同一个池塘时会有一些矛盾。小龙虾的存塘时间为8月至第二年6月,河蟹存塘时间在3—11月。在两个品种的存塘时间加以调整,即在8月底投放小龙虾,或9月中旬投放虾苗,4月中旬开始收获,  相似文献   
17.
鳜鱼的工厂化早繁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又叫桂花鱼、桂鱼。属凶猛的肉食鱼类,自开口之日起,一生只以活鱼虾为食,拒食人工配合饲料,人工养殖时,常因饵料鱼不能及时配套供应而不能获很好的养殖效果。此外,如按常规方法繁育鳜鱼苗种,也易因繁苗时间过迟,养殖时间较短而不能当年上市。目前,广大养殖户养殖鳜鱼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当地苗种数量有限,加之时间太迟不能保证当年上市,而影响该品种发展规模,一些养殖户所需鳜鱼苗种还是从广东购得,但因近年来广东鳜鱼苗种,病害很多,给购苗者带来较大损失,所以,人们急切盼望能在本地解决鳜鱼苗种。  相似文献   
18.
淮安是江苏龙虾养殖大市,龙虾养殖面积占全省1/2以上,龙虾产业已成为淮安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龙虾养殖业的发展,龙虾养殖产量不稳定、龙虾养殖池塘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越发显现.为此,2011年,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在金湖县前锋镇淮武村利用40×667 m2龙虾养殖塘,在龙虾及其他混养鱼类正常养殖的情况下,从7月15日,开始黄颡鱼养殖,至年底龙虾产量212.8 kg/667m2;黄颡鱼产量76 kg/667 m2.试验结果表明:龙虾养殖池塘完全可以实现龙虾与黄颡鱼两茬养殖,养殖黄颡鱼可以实现亩增效益1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于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种至我国推广养殖.截至目前,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主养区集中在广东、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等地.由于江苏地区传统养殖品种病害频发,斑点叉尾(鮰)逐渐成为主养品种,目前池塘成鱼养殖面积约1.04x 105 hm2,工业化水槽...  相似文献   
20.
<正>为解决泥鳅产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人工苗种短缺难题,江苏省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自2012年始开展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取得了4项试验成果:一是采用深井水调控,使得泥鳅繁殖用水温度稳定在24~28℃,将泥鳅繁殖时间延续至7月份,取得了受精率达93.3%、亲本病死率为2.6%的试验结果;二是在亲本雌雄配比1∶1.15~1∶2.49范围内,提高雄性亲本比例,显著增加单条雌鳅产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