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n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代谢机能,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内脏团(JN)和肠道(JC)及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内脏团(YN)和肠道(YC)4种样品中的细菌,测定分离到的可培养细菌的16S rRNA基因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提取上述样品中的总DNA,运用Ion S5~(TM)X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获得可培养菌株83株,选取代表菌31株测序并比对,其分别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弧菌属Vibrio、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库克菌属Kocur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4种样品中有效序列群落结构可分为9个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加拿大原种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80%),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5%),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52%),次优势门为拟杆菌门(占18%);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61%),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26%),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73%),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7%)。研究表明,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和国内子一代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2.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青岛菊海鞘(Botryllus tsingtaoensis)耗氧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13~19℃之间,青岛菊海鞘的单位湿重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19℃时其耗氧率急剧降低(P0.01);(2)盐度与青岛菊海鞘耗氧率的关系呈"倒钟"型曲线,在不同温度下盐度在20‰~30‰之间,变化的趋势基本相同,随着盐度的升高,青岛菊海鞘的耗氧率明显增大,在30‰时达到最大值;(3)在pH为8时,青岛菊海鞘表现出较高的耗氧率,而pH低于6和高于8时则明显下降(P0.01)。  相似文献   
23.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对中国北方常见污损生物——迈氏软苔虫Alcyonidiummytili摄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迈氏软苔虫在上述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摄食强度。不同温度下,迈氏软苔虫摄食率的大小依次为20℃〉15℃〉25℃〉10℃〉5℃;不同盐度下,迈氏软苔虫摄食率的大小依次为30〉35〉25〉40〉20;不同pH条件下,其摄食率表现为7.5〉8.5〉6.5〉5.5。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迈氏软苔虫摄食率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pH对其摄食率影响显著(P〈0.05)。根据不同条件下迈氏软苔虫表现出来的不同应激反应,可以为有效防止这种近海污损动物对养殖贝类的侵害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24.
岩扇贝是原产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的一种大型海水贝类,广泛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国外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直到近几年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热门研究对象.目前农业部已正式复函批准大连海洋大学进口岩扇贝,我国在岩扇贝的研究继人工育苗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对岩扇贝生理、营养等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深入.该文将从岩扇贝的养殖、生态、成分及毒性等方面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岩扇贝的研究历史和进展,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新引进种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与国内3种主要经济扇贝(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获得4种扇贝的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序列组成、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扇贝的单倍型数、多态性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在3~4、2~15、0.545~0.800、0.001 00~0.005 72和0.788~6.545之间,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水平;4种扇贝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255~0.429,其中,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近(0.255),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远(0.42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独自聚为一支,表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将为岩扇贝的引种与养殖以及今后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6.
大连市沿海污损生物种类及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年9 月~1998 年9 月, 选取了大连市区沿海的3 个点进行了3 次污损生物调查。共获大型污损生物102 种, 其中优势种类有: 石莼、水螅类、紫贻贝、端足类、纹藤壶和海鞘类。最大双月湿重为2974 g/m2 , 最大覆盖面积为100 % 。3 个点的种类组成差异不大, 但湿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7.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温度、盐度、pH、规格对曼氏皮海鞘Molgulamanhattensis耗氧率的影响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为12~20℃时,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20℃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盐度为20~32时,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大,盐度高于32时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pH为6~8时,曼氏皮海鞘表现出较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而pH低于6和高于8时则明显下降(P〈0.01);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耗氧率则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减小;曼氏皮海鞘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昼夜有两个生理高峰,分别为9:00—12:00及3:00—6:00两个时段。  相似文献   
28.
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线粒体DNA 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进行初步研究,得到16S 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在613.0~634.0 bp之间,A、T(U)、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5%、29.7%、24.5%、19.3%;COⅠ基因片段的大小为660 bp,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2%、40.3%、27.2%、15.3%。16S基因在岩扇贝中偏好使用GUU、UUG、AUU、ACG、UAU、CAA、GAG、UUU、UCU、GAU、GGU、GAG、AGG和GGA等25个密码子。COⅠ系统进化树表明,与岩扇贝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柿孔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其次是冰岛扇贝(Chlamys islandica)。16S系统进化树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北美扇贝(Patinopecten caurinus)、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Chlamys islandica。  相似文献   
29.
海洋假交替单胞菌CI4菌株抗菌蛋白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 sp.CI4菌株于VNS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浓缩无细胞上清液,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胞外产物能够抑制从岩石表面分离的污损细菌S1菌株和其自身的生长。除去菌体培养液,用饱和度为70%的硫酸铵沉淀,所得的拮抗物粗提液对热部分敏感,对蛋白酶K和链霉蛋白酶敏感,其作用的活性pH稳定范围为5.0-9.0。粗提液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Microcon离心超滤管分级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跟踪检测,得到电泳纯抗菌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7 200。  相似文献   
30.
以曼氏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方法在不同饵料种类(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小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螺旋藻粉、稚参饵料)、盐度梯度(20、25、30、32、35、40)、pH梯度(4、5、6、7、8、9、10)和规格[大、中、小3种规格,平均湿重分别为(0.2276±0.0023)、(0.9302±0.0093)、(1.8857±0.1004)g]的条件下对其摄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饵料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摄食率大小依次为螺旋藻粉>稚参配合饵料>扁藻>湛江等边金藻>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2)盐度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盐度为30、32时,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均较高,在盐度为20和40时,其摄食率均较低;(3)pH对曼氏皮海鞘的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pH为6、7、8和8.36(天然海水)时,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均较高,在pH为4、9、和10时,其摄食率均较低;(4)规格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随其规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