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肖四海湖五种渔具的鳜渔获结构特征及其对鳜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不同渔具对鳜资源的影响,于2007年5月和12月对长江中游浅水湖泊肖四海湖刺网、延绳钓、网簖、电拖网和电捕仪5种渔具捕获的鳜渔获物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共采集鳜样本359尾,全长分布范围为92 ~600 mm,优势全长集中于251~350 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10~3 380 g,优势体质量集中于300 ~500 g.种群由5个年龄组构成,2~3龄为优势龄组,占总数的74.6%.刺网、延绳钓和网簖对鳜有较强的捕捞选择性,网目大小为80 mm和100 mm刺网的鳜渔获物中2龄及以上成熟个体占总数的93.3%,个体平均体质量466 g,“标鳜”(0.4 ~0.75 kg)个体占总数量的57.0%;延绳钓捕获的鳜渔获物中2龄及以上成熟个体占总数的86.9%,“标鳜”个体占总数量的43.5%;网簖捕获的鳜渔获物中90%以上为1龄的未成熟个体.电拖网和电捕仪捕获的鳜全长范围明显较大,其渔获物以1龄和2龄个体为主.综合分析表明,刺网适于作为鳜捕捞的主要渔具,延绳钓可以作为一种鳜捕捞的辅助渔具.网簖对鳜补充群体有较大危害,不适于作为鳜的捕捞网具.电拖网和电捕仪均属于违法渔具,对鳜资源危害巨大,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禁使用.  相似文献   
12.
淡水水体渔业碳移出之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和甲壳类等水产品是淡水生态系统碳移出的主要方式。2009年,全国淡水鲢产量348万t,鳙产量243万t,草鱼408万t,鲫206万t,鲤246万t。鲢、鳙的食物主要是天然饵料,鳜鱼摄食鱼类,其饵料鱼则摄食天然饵料,假设草鱼、鲫鱼、鲤鱼、团头鲂等产量的20%来自天然饵料(如不计算施肥等碳输入),通过计算,淡水水产每年总的碳移出约155万t,另外通过粪便等形式沉积的碳约186万t。如按淡水捕捞产量214万t计算,则移出碳27.8万t/yr。比较了不同湖泊的碳移出和沉积力,鄱阳湖为大型浅水湖泊,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其通过渔业移出的碳为11.8~27.6kg/hm2.yr,总移出碳为3890~9061t/yr,总固定的碳为8558~19935t/yr。梁子湖为中型浅水湖泊,渔业碳移出为24~38t/hm2.yr,总移出碳约700~1100t/yr。武汉东湖为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其渔业的碳移出约为78kg/hm2.yr,通过渔业输出的碳约260t/yr,总固定碳约600t/yr。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1971年为1.67万km2,2000年为1.3万km2,如果平均碳移出按10~30kg/hm2.yr计算,总碳移出分别为1.67~1.3万t/yr和5.01~3.9万t/yr。淡水渔业不仅可以移出水体的碳,而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优质食物。各种计算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武湖的渔业资源及渔业利用初步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湖现有鱼类50种,其中鲤科鱼类33种,占总数的66%。渔获物组成中,鲢、鳙、鲤、鲫、鲌的产量占总产量的93%左右,渔获物以低龄为主。武湖目前的主要增养殖方式是放养鲢鳙,通过投放无机和有机化肥培养浮游生物来达到增加鲢鳙鱼产量的目的。针对武湖的渔业资源现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渔业利用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专刊>= <栏目>=研究论文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Q178.1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1005-8737-(2007)07-053-06 <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课题“湖泊优质高效增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  相似文献   
15.
暗纹东方鲀生长激素基因克隆与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隆获得暗纹东方鲀GH基因,该基因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在此基础上获得其cDNA序列,共有591bp,编码196个氨基酸。将该cDNA序列转换成蛋白质序列后,结合NCBI数据库中得到的其它24种脊椎动物生长激素基因的蛋白质序列,运用MEGA3.1,以UPGMA法构建东方鲀等25种脊椎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进化树,14种鱼类中除了鳗鲡和鳝鱼外聚为一大类,其它动物中哺乳动物、反刍动物、家禽、爬行动物、人以及鳗鲡等聚为另一大类,暗纹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生长激素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达到100%,与斗鱼、杜父鱼、金鲈生长激素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达到70%以上,与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也达到40%;斑马鱼、草鱼、鲋鱼以及鲤鱼之间生长激素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在85%以上;哺乳动物、反刍动物、家禽的生长激素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0%左右。从进化树的结果来看,与传统分类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为进一步研究GH基因在胚胎发育及个体生长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鳜对猎物种类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捕食行为的录像资料,研究了鳜(Siniperca chuatsi)对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及日本沼(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捕食选择性。在三种猎物试验中,鳜喜欢捕食高体鳑鲏和似鱎,很少捕食子陵吻虎鱼;低密度的隐蔽物没有显著影响鳜对三种猎物的选择性格局,但是,高密度的隐蔽物显著增加了鳜对高体鳑鲏的攻击和捕食频率,相应地减少了对似鱎和子陵吻虎鱼的攻击,这种影响可能与猎物的生境选择和反捕食策略有关。在两种猎物试验中,鳜对麦穗鱼的攻击频数显著高于高体鳑鲏的,但是两者捕获频数没有显著的差异;鳜对子陵吻虎鱼和日本沼的捕食没有选择性。在单一猎物试验中,确定了5种猎物的捕获成功率和操纵时间,继而估算了它们的收益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鲮、高体鳑鲏、麦穗鱼、子陵吻虎鱼、日本沼。本研究结果表明,鳜对这些猎物的选择与猎物形态、活动水平及生境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使用围网作为采样工具,对长江中游典型浅水草型湖泊牛山湖的小型鱼类进行了季度定量采样,研究其群落结构特征并估算优势种类在全湖的密度和生物量。依据水生植被状况将该湖划分成黄丝草聚草生境、黄丝草生境和裸地聚草生境,鱼类采样在这3种类型生境中进行。研究期间围网共捕获27种、12 636尾鱼,其中20种属于小型鱼类,体全长分布在19 mm和239 mm之间;以相对重要性指数计,鳑鳑高体(Rhodeus ocllat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彩副(Paracheilognathus imberbis)、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似(Toxabramis swinhonis)、兴凯(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和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被视为优势小型鱼类,它们占围网渔获物总数量的91.1%。Zippin法估算结果显示,8种优势小型鱼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它们的年均总密度为3.992 ind/m2,年均总生物量为6.073 g/m2。作者认为合理放养食鱼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结构是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湖泊小型鱼类资源并提高渔业产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水面鳜增殖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 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 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 从经济效益、 生态效应、社会效益 3 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鱼类生态形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形态学(ecological morphology or ecomorphology)是一门比较的学科,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交叉领域.自从Karr和James[1]介绍"生态形态学"一词以来,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兴趣稳步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强调研究大量生态和形态变量之间的广泛联系,或者研究与Hutchinson生态位理论相一致的形态和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20.
湖北牛山湖红鳍原鲌的个体生殖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湖北牛山湖红鳍原鲌个体生殖力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红鳍原鲌个体绝对生殖力在0.5万~3.0万粒,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成熟系数分别呈直线、直线和幂函数关系,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和成熟系数分别星直线和幂函数关系,体重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成熟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红鳍原鲌个体生殖力与性腺重、体长和成熟系数3个体征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