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5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林业   859篇
农学   481篇
基础科学   502篇
  392篇
综合类   3332篇
农作物   281篇
水产渔业   379篇
畜牧兽医   1939篇
园艺   559篇
植物保护   28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乌梁素海生态恢复机理与工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我国干旱区典型草型湖泊—乌梁素海设立试验基地 ,进行生态恢复工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 :乌梁素海受富营养化影响 ,正在向芦苇沼泽—碱蓬盐化草甸—白刺荒漠方向演化。生态恢复机理是 :( 1 )减少大型水生植物有机氮、磷向底质的沉降 ,削弱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积累与储备 ;( 2 )减少大型水生植物死亡后矿化成氨态氮 ;( 3)控制底质中有机氮向水体释放生成氨态氮。采用机械化方式收割大型水生植物转移营养盐 ,抑制生物促淤效应以及对芦苇区进行园田化生态管理是乌梁素海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 ,也是乌梁素海环境与资源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2.
当前国内植物检疫工作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植物检疫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 ,对植物检疫工作中的不足和有待完善的措施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与大家商榷。1 机构重叠 ,业务交错目前从国内检疫工作的机构设置与分工情况看 ,存在  相似文献   
103.
1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F1)的程序 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需要建立三个繁育区,即不育系繁育区、父本系繁育区(有些作物称此系为恢复系,但商品大葱是以营养体为产品,不是以籽实为产品,因此大葱杂交种的父本不必具有恢复性.因此该文称杂交种的父本为父本系.)和杂交种(F1)制种区.其简图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植物检验检疫与出口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晓东  郑育洪 《植物检疫》2003,17(3):177-178
植物性农产品的出口必须满足进口国的检验检疫要求。在中国加入WTO后 ,发达国家在进口关税壁垒消除后 ,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通过提高检验检疫标准 ,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技术性壁垒。近年来 ,有很多关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论述[1,2 ] ,但涉及植物检验检疫的农产品生产的标准还较少。本文提出应按照检验检疫要求设计农产品生产标准 ,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从而破除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1 植物检疫要求1 1 植物有害生物检疫植物性农产品在生长过程和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都可能被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侵染。各国为此都制定了…  相似文献   
105.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节因子、末端产物等内部因素及光、温、机械损伤与生长调节剂等外部因素对PAL的调控作用,得出外部因子是在转录水平上对酶活性实施调控的结论,并运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阐述了其调控机理。还着重阐述了PAL酶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及在果树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6.
小尾寒羊具有常年发情、性成熟早和多胎性能的高繁殖力特性,平均每胎产羔2.6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也是我国独特的遗传资源。目前在Booroola Merino羊、Inverdale羊和Hanna羊中已找到影响多胎性能的主基因,但国内对小尾寒羊多胎性能遗传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选育和分子标记方面,也有一些以候选基因法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多胎机制进行研究,仍没有确立控制小尾寒羊高繁特性的主效基因,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山东地方鸡种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选用5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山东省仅存的5个地方鸡种:寿光鸡、日照麻鸡、莱芜黑鸡、济宁百日鸡、鲁西斗鸡,以及一个外来鸡种——安卡黄鸡和一个外省地方鸡种——广西黄鸡共7个鸡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测试结果计算了每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并以基因频率为基础计算了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和DA遗传距离,发现日照麻鸡与济宁百日鸡的距离最近,而鲁西斗鸡与其他6个鸡种距离都较远。根据两种遗传距离分别进行了NJ法和UPGMA法聚类,得到4个聚类图。结果表明:DA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08.
为确定乌鳢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选择体重为(5.96±0.36)g的乌鳢(Channa argus)幼鱼540尾,采用单因素浓度梯度法设计试验,即饲料中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0.4%、0.8%、1.2%、1.6%和2.0%,实测各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94%、2.34%、2.74%、3.14%、3.54%和3.94%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43.0%、能量18.5 MJ/k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乌鳢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为2.87%,占饲料蛋白质的6.65%。根据乌鳢肌肉必需氨基酸的模式,使用A/E法推算出乌鳢对饲料其它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即精氨酸4.39%CP、亮氨酸3.10%CP、异亮氨酸3.21%CP、蛋氨酸+半胱氨酸2.77%CP、苯丙氨酸+酪氨酸6.29%CP、苏氨酸3.46%CP、缬氨酸3.34%CP、组氨酸1.76%CP。  相似文献   
109.
枣庄黑盖猪与引进猪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庄黑盖猪是存养历史悠久的一个山东地方猪群体,对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其杂交特性缺乏了解。研究针对枣庄黑盖猪核心群体,采用Illumina Porcine SNP55芯片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SNP遗传标记,分析枣庄黑盖猪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其与山东省主要引进猪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枣庄黑盖猪群体内多样性较高,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丰富;2)枣庄黑盖猪与5个引进猪种存在大的遗传分化,枣庄黑盖猪与巴克夏猪群体遗传距离和净遗传距离最大,与长白猪的遗传距离和净遗传距离最小;3)群体结构分析表明,枣庄黑盖猪在系统发生树上单独聚类成一个分支,特征性亚群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为0.826,故枣庄黑盖猪具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特征,是一个受引进猪影响较小的地方猪群体。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索开食料中不同NDF水平对犊牛生长、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生重相近(42±2.5) kg、饲喂足量初乳的中国荷斯坦犊牛60头,其中公犊牛36头,母犊牛24头。随机分为A、B、C和D 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5头,其中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试验犊牛于犊牛岛(1.5 m×3.4 m)单独饲养。15日龄开始分别饲喂NDF水平不同的4种开食料,分别为:A处理10%,B处理15%,C处理20%和D处理25%,70日龄断奶,试验期112 d。结果表明:1)0~42日龄和70~112日龄,B组日增重均高于A、C和D组(P<0.05),分别高出45.69、39.79、117.13 g·d-1和35.33、153.29、 145.93 g·d-1。70~112日龄,B、C和D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分别高出255.20、252.48和392.27 g·d-1。A(0.61)和B(0.60)组犊牛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C(0.55)和D(0.54)组(P<0.05);2)犊牛瘤胃pH在35和70日龄时,C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2日龄时,A和B组显著高于C和D组(P<0.05);3)瘤胃NH3-N含量在9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12日龄时, B、C和D组较A组显著降低16.72%、44.19%和52.10%(P<0.05);4)C和D组乙酸比例显著高于A和B组(P<0.05);B组丙酸比例较A、C和D组高出4.24%、3.18%和6.43% (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A、C和D组(P<0.05);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3月龄犊牛开食料中NDF适宜水平为15%有利于提高断奶后日增重,促进饲料利用效率,改善瘤胃内环境,且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