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0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采用基因克隆技术获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细胞色素P450 3A(CYP3A)cDNA序列长1 849 bp,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 542 bp,1个终止密码和含polyA信号3'UTR; ORF编码514个氨基酸,含信号肽(29 aa),2个跨膜螺旋区(23 aa,23 aa),血红素结合域(21 aa)和6个底物识别位点(SRSl-6);与其他脊椎动物CYP3A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60% ~ 92%.用实时定量PCR和分光光度计法分别研究了草鱼肾细胞系(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kidney cell line CIK)中利福平(rifampicin,RIF)诱导CYP3A基因表达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采用红霉素脱甲基酶活性法测定CYP3A的活性.结果显示,诱导组CIK细胞中CYP3A mRNA表达量在8最高,而CYP3A酶活在10h最高;CYP3A mRNA和酶活性与对照组均具显著差异性(P<0.05).CYP3A转录水平先于相应酶活变化表达,且转录水平表达显著高于酶活性,这很可能反映了RIF对CYP3A的诱导主要作用于转录水平而不直接作用于酶活,本研究旨为药物对CYP3A转录调控和活性调节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渔药代谢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的研究跟不上生产实践的需要,是导致渔药滥用、错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相继发生的一系列水产品药物安全事件集中暴露出我国渔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加强渔药基础理论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对提升渔药产业水平、提高出口水产品竞争力、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施氏鲟水霉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水霉病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肌肉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水霉菌株XJ001.大麻籽上水霉XJ001培养物的形态观察表明,菌丝透明无间隔,分枝少;新孢子囊以层出方式产生或从旧孢子囊根部长出,游动孢子按水霉属方式释放;在7℃、15℃和25℃条件下不能产生有性器官,但能够产生大量的厚垣孢子.电镜观察发现第二孢孢子表面具有大量弯曲的长毛,其在25%GY培养液中呈现出间接萌发.根据形态及生理学特征将水霉XJ001鉴定为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水霉XJ00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对NaCl敏感,当PDA培养基中NaCl质量分数为1%和2%时,水霉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4%和75.6%;质量分数大于3%时,生长被完全抑制.用水霉XJ001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人工感染,结果表明XJ001有较强的致病力,异育银鲫感染严重,体表出现棉花状白毛,感染率为83.3%,感染后的死亡率为100%,可见XJ001是施氏鲟水霉病的病原菌.[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89-96]  相似文献   
34.
细胞色素P450s(CYPs)主要参与动物体内药物代谢。水产养殖中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常会导致治疗失败,这通常与CYP活性的诱导有关。然而,关于鱼类CYP的诱导却知之甚少。为获得有关CYP诱导的信息,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的方法测定了草鱼肾细胞(CIK)中CYPs的特异性诱导剂对双氟沙星(DIF)的代谢作用及酶动学分析。对照组和β-萘黄酮(BNF)诱导组的酶动学方程分别为1/V=0.1375×1/[S]+0.003和1/V=0.0245×1/[S]+0.0013。DIF与经BNF处理的CIK共孵育后,其代谢量增加了1倍,酶动学参数Clint和Vmax值分别增加了7倍和2倍。BNF是CYP1A的特异性诱导剂,因此,CYP1A可能参与了DIF的代谢。  相似文献   
35.
好氧反硝化细菌YX-6特性及鉴定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对虾池塘筛选得到1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细菌,命名为YX-6。对该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温度、pH、盐度及碳源对该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可将亚硝酸盐氮由10mg/L降至0;该菌最适生长及反硝化温度为30℃;pH值范围为7~9时最适于该菌生长及反硝化性能的发挥。该菌最适盐度范围为0~15;丁二酸钠、乙酸钠为该菌生长及反硝化的最适碳源。通过对YX-6菌株生理生化及16SrRNA分子鉴定,初步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该菌株亚硝酸还原酶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含有亚硝酸还原酶nirS基因。  相似文献   
36.
为评价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对水产致病性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以6种渔用抗菌药作为对照,比较测定硫酸庆大霉素、头孢噻肟钠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抗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分析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在不同复配比例下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并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法测定其体外联合杀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80 mg/L和160 mg/L,抗菌活性明显优于甲砜霉素、多西环素、噁喹酸、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磺胺甲噁唑、盐酸恩诺沙星等渔用抗菌药。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在复配比例8∶2和7∶3时,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表现为协同作用,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达40 mg/L。此外,时间-杀菌曲线表明,40 mg/L硫酸庆大霉素和80 mg/L头孢噻肟钠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联合杀菌作用表现为协同效果。本研究结果证实,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钠联用有利于提升对海藻希瓦菌SFH3的体外抗菌效果,可为研发水产致病性海藻希瓦菌的潜在控制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生化分析等方法,对患“水瘪子”病病蟹的超微病理和病理生理进行研究。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脂滴锐减,微绒毛肿胀、断裂,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嵴紊乱、减少甚至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扩张或断裂为片层状结构;鳃上皮细胞角质膜变薄,细胞核异染色质化,角质层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破裂消失,上皮细胞顶膜形成的微绒毛杂乱、断裂甚至消失,角质膜下空腔增大,线粒体畸变,数量减少,内嵴减少,形成空泡,溶酶体数量增多,并与空泡和空泡化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严重病变的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未见包涵体等病毒样颗粒;肌肉的病变主要是肌纤维松弛、断裂,肌质网溶解消失或者形成小泡,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核固缩且边缘化。病理生理分析结果显示,病蟹血淋巴中血糖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健康蟹,甘油三酯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病蟹肝胰腺中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蟹,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低于健康蟹。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和黄连(Coptis chinensis)3种中药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内吡喹酮代谢及CYP1A1和CYP3A活性的影响,明确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健全水产品安全用药体系打下基础。【方法】试验共分8组(A0空白对照组和A1吡喹酮对照组投喂基础饵料,A2~A4组、B2~B4组分别投喂添加有黄芪、柴胡和黄连的饵料),饲喂30 d后,A1~A4组鲫鱼以10 mg/kg剂量单次经口灌服吡喹酮,并在给药后0.25、0.5、1、3、6、12、24、48和96 h于尾静脉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不同时间点血液中吡喹酮浓度;同时在给药3 h后测定A0~A4组、B2~B4组鲫鱼肝脏中的CYP1A1和CYP3A活性。【结果】A1~A4各组鲫鱼血液中吡喹酮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A1、A2和A3组鲫鱼血液中吡喹酮达峰时间(Tmax)均为1 h,峰值(Cmax)分别为2.71、2.90和3.01 mg/L;A4组鲫鱼血液中吡喹酮达峰时间(Tmax)为3 h,峰值(Cmax)为2.50 mg/L。 A2~A4组鲫鱼血液吡喹酮消除半衰期(t1/2β)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均高于A1组,而总体清除率(CL/F)较A1组明显降低;吡喹酮可显著提高鲫鱼肝脏CYP1A1和CYP3A活性(P<0.05,下同),而黄芪、柴胡和黄连对吡喹酮引起的CYP1A1和CYP3A活性升高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结论】黄芪、柴胡和黄连虽然能够提高吡喹酮在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却延缓其代谢,致使吡喹酮在鲫鱼体内的残留时间延长,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水产生产上中药与吡喹酮配伍使用时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40.
为了延缓主要淡水养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耐药性,以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为出发菌株,评价了其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复方硫磺间甲氧嘧啶钠和硫酸新霉素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以恩诺沙星为受试药物,对ATCC7966进行低浓度耐药性诱导,获得最小抑菌浓度(MIC)提高了256倍的耐药性菌株。测定了茉莉花、薄荷叶、连翘等2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的延缓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射干、苦参、大青叶、车前草、连翘、黄芩及艾草8种中草药均具有延缓嗜水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耐药性的作用,其中,连翘延缓耐药性的作用最为明显。复筛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0代接种后,连翘实验组的耐药性只上升了2倍(对照组上升了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