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为揭示斜带石斑鱼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的特点,研究了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及饥饿处理对其生长、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肌糖原的影响。实验选取300尾初重为(35±0.28)g的幼鱼,设置持续投喂高(35%,CH)、中(21%,CM)、低(7%,CL)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组,以及持续投喂组(CM)、饥饿再投喂组(R,饥饿4周+投喂4周,投喂CM组饲料)、饥饿组(S)3个投喂模式组。饲养8周后饥饿24 h,以30 mg/100 g体质量腹腔注射葡萄糖研究其代谢反应。结果显示,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以CL组最高。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下,各组注射葡萄糖后1~3 h血糖水平达峰值,但CM组在6 h内迅速回到注射前水平;各组血浆胰岛素水平均先降后升,但CL组在3 h后急剧下降;各组肝糖原、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在注射后1 h内均显著上升。饥饿处理下,持续投喂组(CM)血糖水平在6 h时迅速恢复至注射前水平;CM组和R组血浆胰岛素在1 h内显著下降,但S组持续上升;CM组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在0~6 h内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研究表明,饲喂中等水平碳水化合物(21%)比较符合斜带石斑鱼糖耐受能力,而饥饿处理下则以持续投喂组糖耐受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改变投饲频率后晶体蛋氨酸吸收利用的效率,实验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以高鱼粉组为正对照组,以低鱼粉且不添加蛋氨酸组为负对照组,添加晶体蛋氨酸(MET)组为实验组,配制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MET组日投饲频率分别为2(7:00和21:00)、4(7:00,12:00,18:00和21:00)和6次(7:00,9:30,12:00,15:00,18:00和21:00),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日投喂4次。将初重为(1.27±0.01)g的对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虾,养殖5周,水温29~30℃。结果显示,日投喂6次的MET组增重率和正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全虾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日投喂4次的,MET组总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次数增加而增加,日投喂4次和6次的处理组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投饲频率由4次增加至6次,晶体蛋氨酸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体蛋白的沉积和总蛋白酶的活性得到改善,增加投喂频率有利于提高游离氨基酸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3.
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MET)、羟基蛋氨酸(MHA)和3种微胶囊蛋氨酸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包被蛋氨酸(CAP)、棕榈酸甘油酯包被蛋氨酸(TPA)、树脂包被蛋氨酸(RES),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以晶体蛋氨酸为对照组进行50 d的凡纳滨对虾(初重(0.81±0.01)g)养殖试验,测定对虾消化酶活力的变化。分别在养殖14、28、50 d时,取肝胰腺测定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TPA组在养殖14、28、50 d时总蛋白酶活性呈现升高的趋势,50 d时TPA组显著高于RES组(P<0.05);50 d时,MET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淀粉酶活力低于微胶囊组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表明低鱼粉饲料中添加TPA微胶囊蛋氨酸有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4.
将添加不同微胶囊蛋氨酸的饲料投入海水中后,分别于10、20、30、60及90min测定饲料蛋氨酸的溶失率和海水pH值的变化,以晶体蛋氨酸为对照组。试验配制5组饲料,蛋氨酸的添加形式分别为:晶体蛋氨酸(MET)、羟基蛋氨酸(MHA)、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微胶囊蛋氨酸(CAP)、树脂微胶囊蛋氨酸(RES)和棕榈酸甘油酯微胶囊蛋氨酸(TPA)。结果表明,饲料中蛋氨酸的溶失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RES的溶失率显著低于MET的溶失率,海水pH值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CAP和RES组下降缓慢,蛋氨酸溶失率对海水pH值的影响呈负相关。上述研究表明,以树脂为包被壁材,可降低蛋氨酸的溶失率。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蛋白质沉积和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配制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精氨酸浓度分别为2.13%、2.42%、2.71%、2.95%、3.20%、3.48%和3.74%。随机挑选健康的斜带石斑鱼[初始体质量(80.11±0.03) g]分成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精氨酸浓度为2.71%组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13%和2.42%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组。2.71%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2.13%组和3.48%组,2.71%组的蛋白质沉积率与2.95%组无显著差异,显著大于其他组。以增重率为依据,经折线模型拟合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料的2.73%(饲料蛋白质的5.40%)。斜带石斑鱼血清胰岛素在3.20%组达到最大值,与3.48%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组。肌肉雷帕霉素靶蛋白(TOR) mRNA水平3.48%组显著高于2.13%、2.42%及2.71%组。2.42%组后肠b0,+AT基因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2.95%和3.20%组肾脏b~(0,+)AT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适宜水平的饲料精氨酸可以刺激斜带石斑鱼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分泌,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鱼体肠道、肾脏及肝脏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66.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肽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5%、1.0%、2.0%、4.0%和6.0%的小肽,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0、S0.5、S1.0、S2.0、S4.0、S6.0。选取初始体重为(0.19±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饲养试验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添加小肽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酚氧化物酶(PO)活性在S1.0和S2.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S0.5和S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S1.0和S2.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活性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S4.0和S6.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胰腺中,LSZ活性在S0.5、S2.0和S4.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S6.0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CP活性在S0.5和S1.0组较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AKP活性在S4.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在各小肽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S4.0组还显著低于S6.0组(P0.05)。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发现,小肽添加量为0.5%~4.0%的组凡纳滨对虾幼虾攻毒7 d后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小肽添加量为6.0%的组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2.0%的小肽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3种铬源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水平。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铬源分别为氯化铬(Cr Cl3)、吡啶甲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6、0.9、1.2和2.0 mg/kg,配制成16种试验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挑选初始体重为(0.89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1 920尾,随机分为1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铬添加水平为0.3~2.0 mg/kg的各组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铬组(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Cr Cl3和Cr-Met组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Cr-Pic组在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3种铬源下,蛋白质效率均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达最大值,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虾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虾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 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呈现出最高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最低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血清酚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以Cr Cl3、Cr-Pic和Cr-Met为铬源时,经折线模型得出饲料中铬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33、1.27、1.04 mg/kg。通过比较可知,Cr-Met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高,Cr-Pic次之,Cr Cl3最低。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源和硒水平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肝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军曹鱼幼鱼对不同硒源的最适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6、0.9和1.2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Se-S)或蛋氨酸硒(Se-Met),配制9种试验饲料(共用对照饲料),饱食投喂初始体重为(22.18±0.35)g的军曹鱼幼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试验鱼。结果表明:1)硒水平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成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P0.05);硒源及硒源与硒水平的交互作用对SGR、W GR、FCR和SR均无显著影响(P0.05)。SGR和W GR随着硒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2)硒水平极显著影响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GSH-Px活性(P0.01),并显著影响血清GR活性(P0.05);硒源极显著影响肝脏GR、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性(P0.01);硒源和硒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肝脏CAT活性和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性(P0.05)。肝脏和血清GSH-Px活性随着硒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稳定趋势,GR活性呈先下降后稳定趋势。2种硒源均在添加量为0.9 mg/kg时有最高的肝脏GSH-Px活性,最低的肝脏GR活性。肝脏CAT活性随着硒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3)脊椎骨、全鱼和肝脏硒含量随硒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硒源极显著影响脊椎骨硒含量(P0.01),硒源和硒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肝脏和脊椎骨硒含量(P0.01)。以蛋氨酸硒和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二次回归曲线分析得出饲料硒水平分别为1.29和1.46 mg/kg时军曹鱼幼鱼可以获得最大SGR。以SGR和全鱼硒含量为判据,军曹鱼幼鱼对蛋氨酸硒的生物利用率分别相当于亚硒酸钠的1.20和2.90倍。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肌醇(MI)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初重:(16.94±0.06)g]生长、饲料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配方中分别添加MI 0(M 0组)、100(M 100组)、200(M 200组)、400(M 400组)、800(M 800组)、1600(M 1600组)mg/kg,制成6组饲料,投喂6组试验鱼(3个重复/组,30尾/组) 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M 200、M 400、M 800、M 1600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转化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提高(P < 0.05),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3.34% (M200),21.00%(M400),26.48%(M800),23.38%(M1600),饲料转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2.73%(M200),19.64%(M400),24.20%(M800),22.13%(M160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 < 0.05)。各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58.02%(M100),66.55%(M200),71.33%(M400),75.77%(M800),72.01%(M1600)。各试验组总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0.83%(M100),9.17%(M200),11.67%(M400),14.17%(M800),7.5%(M1600)。添加MI可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而显著提高低密度脂蛋白(P < 0.05)。由此得出,适量肌醇有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代谢|通过折线回归模型,以增重率为判定标识,饲料中添加482.6 mg/kg MI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提高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肌醇|需要量|生长|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和9.95%)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37.0±1.0)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以28℃为对照,水温按1℃/h的速率降至15℃进行低温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成活率(S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脂肪水平达6.19%后增加不显著(P>0.05)。2)低温应激下,饲料脂肪水平对除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血清中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略微下降后再升高。3)低温应激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下降,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上升。饲料脂肪水平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及n-3/n-6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6.19%)能够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其抗低温应激的能力;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8.03%及以上)可导致血液转氨酶活性升高,加重低温应激下鱼类代谢负担,不利于鱼体健康及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