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通过加温刺激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虾在冬季抱卵,并对卵及幼体在不同水温下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经过38 d的加温刺激,在26℃下陆续观察到有虾抱卵,18℃以下未观察到抱卵虾,但该水温能促进雌虾性腺发育。雌虾经加温刺激后所抱卵在18℃,21℃和26℃下均能正常孵化出幼虾。18℃,21℃和26℃下孵化时间分别为(39.67±3.06)d,(28.33±2.52)d和(15.00±2.00)d,孵化所需时间随着温度的提升而减少(P<0.05)。孵化的幼虾经45 d养殖后,在18℃,21℃和26℃下体长分别为(1.90±0.25)cm,(2.73±0.38)cm和(3.78±0.70)cm,体重分别为(0.223±0.100)g,(0.688±0.331)g和(2.145±1.272)g。18℃,21℃水温下的幼虾在此生长阶段为非异速生长(b=3),26℃水温下的幼虾为异速生长(b>3)。在3种温度下,幼体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加快(P<0.05)。  相似文献   
52.
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天种群增长和生命表,研究了不同浓度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毒性影响。结果显示:轮虫种群增长率与氟他胺浓度对数负相关。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的半效应浓度(EC50)、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和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4.31、3.17和1.59 mg/L。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内禀增长率和世代时间有显著的影响(P<0.05);内禀增长率随氟他胺浓度升高而下降,其中1.59 mg/L和3.17 mg/L氟他胺浓度组内禀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98%和17.95%(P<0.05),其无效应浓度为0.8 mg/L;而3.17 mg/L浓度组的世代时间显著延长(P<0.05)。实验结果表明内禀增长率是检测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毒性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江下游苏州段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的2个鳡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从7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鳡2个群体48个样品进行扩增,得到41个清晰的扩增位点.鳡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95%、17.07%,0.0724、0.0426;前者遗传多样性较后者略高.基因分化系数Gst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估算分析均显示2个鳡群体之间出现一定遗传分化.鳡UPGMA系统树有较明显的歧化,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趋异.结果分析表明,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野生F1代人工养殖群体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但2个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繁育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立而稳定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54.
异育银鲫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生理生化特征、电镜观察和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方法,对从濒死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肝脏中分离到的1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YCS07-01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菌株主要生化特性为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分解肌醇;不发酵蔗糖、甘露醇、鼠李糖等;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负染电镜观察,菌株为两端钝圆直杆状,无芽胞,无荚膜,有4根鞭毛,大小为0.8~1.0μm×3.0μm。在以该菌16S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FJ375179)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YCS07-01与类志贺邻单胞菌ATCC14029T(登录号X74688)的同源性为99%,并聚为一个分支。综合培养特征、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分析等将该菌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us 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羧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对头孢唑啉、四环素和氨曲南中度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左氟沙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5.
福寿螺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M199培养基,对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研究。结果显示:接种6 h后,细胞开始从组织块中迁出,培养至第3天,迁出细胞在组织块周围形成生长晕,第21~28天,细胞覆盖大部分培养瓶底壁。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分别被传至8代和9代。足组织和外套膜组织细胞在原代培养物中主要有两类,一为上皮样小细胞,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7~15μm;另一类为上皮样中型和大型细胞,形态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15~30μm。上皮样小细胞数量多,增殖速度较快,在原代和传代培养的中后期皆可形成细胞单层。外套膜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能力高于足组织细胞,其贴壁性也好于足组织细胞,Hoechst荧光染色显示外套膜组织细胞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足组织细胞。结果表明,贝类外套膜组织有潜力成为建立连续细胞系的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56.
应用单个体培养和群体培养方法,在25℃条件下,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南京品系(NJ)和美国佛罗里达品系(FL)的幼体发育时间、胚胎发育时间、繁殖量、种群增长参数及品系间、品系内受精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FL品系与NJ品系的幼体发育时间、第一个幼体孵出时间和繁殖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NJ品系的胚胎发育时间比FL品系显著缩短6.9%(P<0.05); NJ品系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世代时间(T)和生命期望(e0)均显著大于FL品系(P<0.05);萼花臂尾轮虫FL和NJ品系雌雄交配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系间的受精率低于各自品系内交配的受精率.本研究表明,南京品系和佛罗里达品系萼花臂尾轮虫的发育和种群增长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但两品系之间不存在完全的生殖隔离,未形成姐妹种.  相似文献   
57.
温度、食物对蚤状溞生殖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温度和食物对单个体培养下蚤状前 4胎的生殖诱导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升高 ,各胎的生殖量下降 ;食物种类和食物浓度影响各胎的生殖量 ,栅藻和小球藻混和组生殖量最高 ,小球藻浓度为 0 1~ 4 0× 10 6cellsmL-1时 ,生殖量随食物浓度增加而升高。以上实验没有出现雄体和休眠卵。  相似文献   
58.
三种农药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变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新  王笑  周宁 《淡水渔业》2004,34(2):20-22
本文报道了不同温度下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增长参数和生长周期 ,结果表明 :其内禀增长率rm (h-1)、净生殖力R0 和世代时间T (h)分别为 :0 0 6 ,15 70和 37 70 (2 0 +1℃ ) ;0 0 6 ,17 5 2 ,36 0 0 (2 5 +1℃ )。种群的最大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加 ,而种群到达高峰所需时间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三种农药的实验中 ,敌百虫、噻嗪酮、氯氰菊酯在 2 4h中的LC50 分别为 :32 1 6mg/L ,2 6 3 5mg/L ,36 8 5 μg/L。  相似文献   
59.
马拉硫磷对双齿围沙蚕乙酰胆碱酯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浓度梯度污染暴露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沙蚕暴露于不同浓度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低浓度马拉硫磷对双齿围沙蚕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对沙蚕48、72、96h的LC50分别为71.68、49.21、33.16mg·L-1,安全浓度为3.32mg·L-1。在低浓度(0.0018~9mg·L-1)马拉硫磷中暴露3和6d,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暴露6d时9mg·L-1浓度组最高抑制率达88.92%,且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与马拉硫磷浓度对数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沙蚕CAT活性随马拉硫磷浓度增加表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暴露3d时0.018mg·L-1浓度组CAT活性最高,6d时0.18mg·L-1浓度组CAT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组高52.02%和53.42%(P<0.05),而浓度达1.8mg·L-1时CAT活力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显示,沙蚕乙酰胆碱酯酶是较好的滩涂有机磷农药污染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60.
唐晟凯  王庆  杨家新 《水利渔业》2005,25(6):34-35,37
驯化的蒜头藻经过培养可以达到一定的密度,其对轮虫种群增长的促进作用优于海水小球藻、酵母,用此轮虫以及海水小球藻、酵母强化的轮虫、蛋黄分别投喂中华绒螯蟹蚤状幼体Z1到Z2期,发现这4种饵料所喂养的蚤状幼体的存活率分别为59.5%、55.0%、50.0%、35.5%;蜕皮时间分别为68.5 h、71.5 h、76.5 h、73.5 h.由此可见,海水蒜头藻强化的轮虫能明显缩短蚤状幼体从Z1到Z2的蜕皮时间,并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