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为进行大规模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群体的杂种鉴定以及家系中的亲子鉴定提供了基础。[方法]将已发表的25对虾夷扇贝的微卫星引物在栉孔扇贝基因组DNA上进行PCR扩增,并利用筛选出的通用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进行杂种鉴定。[结果]通过PCR扩增,筛选出6对引物获得扩增产物,其中2对表现为多态性。将这6对具有属间通用性的微卫星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进行PCR扩增,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中引物P13F449和KMY134的扩增产物中可以明显地分辨出来自父母本群体的特有条带,从而确定了杂交子代的杂种身份。[结论]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间通用微卫星引物是存在的,而且部分引物可以直接用于属间杂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72.
提出了一种基于BSP树的光线跟踪并行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视点与场景空间的关系,进行像素空间的划分,避免并行处理任务分配的盲目性;采用近似的NSOTA算法保证了任务分配的均衡性.试验表明,并行方法能大大提高光线跟踪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73.
最近,美国《预防》杂志总结出身体健康的红黑时刻表,提醒人们对黑榜上不利健康的危险时刻引起重视,红榜上为健康加分的时刻则要把握好.对此,国内专家表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部分观点因人而异. 黑榜 每天:早上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世界卫生组织调查4769例心肌梗死患者后发现,28%的人是在清晨6-10时发病.因此,这段时间被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相似文献   
74.
杨璞 《山东饲料》2013,(18):390
现代房屋建筑向着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的。房屋建筑与大城市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本文对当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75.
密度和肥料对旱地芸豆品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芸豆品种群体结构动态变化,构建芸豆施肥模型,采用密度试验和"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芸豆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其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不同。小粒型品种表现出随密度的增加产量持续增加,大粒型品种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试验品种大红芸豆‘YD混1’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75万株/hm2;氮、钾肥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表现为随使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磷肥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表现为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芸豆的推荐施肥量为氮肥48.93kg/hm2,磷肥45kg/hm2,钾肥55.28kg/hm2。芸豆栽培中合理的群体结构和最佳的施肥量及其配比是提高芸豆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本研究欲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在Sf9细胞中表达WS.[方法]将WS编码序列克隆到质粒pFastBacTMHT B后,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TM,经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EpelWS.将rBacmid/EpelWS转染Sf9细胞.[结果]免疫荧光标记检测表明:WS在受感染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了白蜡虫WS,为白蜡虫WS的生化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糜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选用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各2个,分别为‘龙黍21号’、‘晋黍5号’和‘榆糜2号’、‘陇糜8号’,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糜子开花后,粳糯品种籽粒脂肪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粗蛋白含量不断减少,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各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淀粉含量变化呈S型增加,积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以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显示出单峰曲线变化。粳性品种中SSS酶主要调控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Q酶主要调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AGPP酶参与直链淀粉的积累;而糯性品种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主要受到SSS和Q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氮肥水平对糜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生育后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探讨糜子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和氮代谢变化规律,为糜子节肥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0 kg·hm-2(N1)、105 kg·hm-2(N2)、150 kg·hm-2(N3)、195 kg·hm-2(N4)4种不同施氮水平,以不施肥为对照(CK)。连续两年研究了糜子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变化,分析了不同氮肥条件下,糜子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籽粒中含氮量、蛋白质含量等氮素代谢指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糜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总结了糜子干物质积累特性、叶片氮素代谢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糜子不同器官的地上部干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开花期糜子N3(150 kg·hm-2)处理下的茎干重、叶干重、鞘干重和穗干重最大,分别比不施肥(CK)提高了51.2%、40.8%、64.2%和41.3%;氮肥处理促进了糜子抽穗后植株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移动与转运,提高了地上部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N3(150 kg·hm-2)处理下的叶干物质移动率比不施肥提高了9.6%,转运率提高了12.4%;氮肥处理下的糜子不同叶位叶片GS活性、NR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施氮不影响糜子生育期内叶片氮素代谢的整体变化规律。同一生育时期,糜子顶3叶叶片GS活性、NR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N3(1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氮肥处理下的糜子籽粒含氮量比不施肥分别提高了4.0%、6.0%、7.8%和8.9%;不同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别较不施肥增加3.89%、5.75%、7.54%和8.59%,并且差异均与CK达到显著水平。氮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糜子穗长、茎粗、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及产量,2015年,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的糜子产量较不施肥分别增加10.09%、29.71%、44.73%和35.99%;2016年分别增加19.08%、30.60%、65.85%和39.14%。两年试验条件下,N3(150 kg·hm-2)处理的糜子产量增加比例均最大,增产效果最好。【结论】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糜子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有利于改善生育后期糜子叶片的氮素代谢,延缓了叶片的衰老,提高糜子产量。本试验条件下,陕北地区糜子生产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79.
【目的】谷子生育期及穗部性状是影响谷子品种适应性及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为探明谷子复杂产量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优良品种豫谷18和冀谷19为亲本构建的包含400个家系的RIL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分别在4个不同环境下调查谷子抽穗期、抽穗-成熟天数、全生育期及穗长、穗粗和单穗重等穗相关性状的表型值。同时,利用已构建的由1 304个bin标记组成的全长为2 196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8 cM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生育期及穗部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对所获得的QTL置信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结果】重组自交系群体生育期及穗部性状在4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适宜进行QTL分析。相关分析表明,谷子抽穗期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成熟天数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穗粗呈显著正相关。共检测到88个与谷子生育期及穗部性状相关的QTL,分布在第1、3、5、6、8和9染色体上。其中45个QTL与抽穗期相关,单个QTL能够解释表型变异的1.61%—27.60%;7个QTL与抽穗-成熟天数相关,单个QTL能够解释表型变异的2.65%—12.14%;20个QTL与全生育期相关,单个QTL能够解释表型变异的1.98%—16.97%;9个QTL与穗长相关,单个QTL能够解释表型变异的3.51%—11.65%;5个QTL与穗粗相关,单个QTL能够解释表型变异的3.74%—8.34%;2个QTL与单穗重相关,单个QTL能够解释表型变异的5.16%—5.20%。本研究共检测到12个主效QTL,其中,qEHD-9-1qEHD-9-2qHMD-9-2qGRP-9-2qPL-5-1在至少2个环境和BLUP值中被重复检测到。控制生育期的主效QTL(qEHD-9-1qHMD-9-1qGRP-9-1)与控制穗长的主效QTL(qPL-9-1)在第9染色体重叠;qEHD-9-2qHMD-9-3qGRP-9-2qPL-9-3也在第9染色体重叠;控制穗长的主效QTL(qPL-5-1)和控制穗粗的QTL(qPD-5-1)在第5染色体重叠。对3个QTL簇的置信区间进行基因注释,筛选出5个与生育期及穗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2个候选基因在谷子生育期调控和穗部性状发育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共检测到88个与谷子生育期及穗部性状相关的QTL,12个为主效QTL,其中5个主效QTL在多个环境被重复检测到,且成簇分布。基于基因注释,共筛选了5个与谷子生育期和穗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0.
利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筛选出的51份高黄酮荞麦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的50对SSR引物中,22对引物多态性丰富,共扩增出253个条带,检测到174个等位变异,总遗传变幅为0.56~1.00,27份苦荞和24份甜荞能够各自被聚为两大类。聚类结果显示,27份苦荞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不受地理分布的影响,普遍亲缘关系较近;而24份甜荞的遗产差异则较大,表现出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SPSS 19.0软件绘制荞麦的黄酮质量分数聚类图,与遗传聚类结果综合比较分析,发现27份苦荞资源的黄酮含量受其亲缘关系影响较大,与其遗传多样性的联系较强,而甜荞的并不明显。另外,亦从51份荞麦种质中,筛选出4份基因型相对独立且黄酮更高的苦荞品种,可作为高黄酮优质荞麦选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