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2篇
  12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本文主要阐述了加强农机标准化工作的意义,指出了湖北省农机标准化工作存在的标准落后和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进一步明确标准化建设目标,以及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标准化推广体系,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东祁连山天祝金强河地区鼢鼠破坏下高寒草甸新、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库中的种子进行分类、计数及萌发,对其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鼠丘不同土层种子200粒,表面植被数量小,质量不高;旧鼠丘不同土层种子1128粒,种子数量虽然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恢复速度较慢。根据种子的颜色和形状,可将种子分为Type1和Type2。由...  相似文献   
73.
随着规模化养羊业的发展,肉羊呼吸道疾病流行普遍、发病严重、防治困难,给养殖业及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安徽某肉羊养殖场呼吸道疾病的病因,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观察、细菌学及病毒学检测与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学检测对病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所致.分离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恩诺沙星和头孢曲松敏感,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和强力霉素不敏感.通过MDBK细胞成功分离获得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毒株,其M基因片段与已有毒株同源性达99%.血清学检测也进一步证实病毒的感染.这为临床上科学防控山羊呼吸道疾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4.
1株绵羊边界病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
高粱炭疽病发生与有效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炭疽病[Colletatrichum graminicola (Ces.)Wils]是世界性的高粱病害,近年来在我国高粱产区有加重发生流行趋势.从高粱炭疽病危害,发生流行规律,病原菌致病性分化,抗性资源利用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为我国高粱抗炭疽病育种和生产上对该病害有效控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6.
旨在研究羊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胸部CT影像学特征。将20只山羊分为2组,对照组5只、试验组15只,试验组通过气管注射感染5 mL绵羊肺炎支原体(1×107 CCU·mL-1)人工诱发山羊支原体肺炎,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感染后观察两组羊的临床症状,在感染后第0、7、14、21、28天对两组羊胸部进行CT扫查,分析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感染后第29天剖杀羊,观察肺部病理解剖变化。取病变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山羊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表现出呼吸道感染症状,体温升高,咳嗽,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胸部CT影像主要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密度影,网格状阴影,多见双侧肺叶病变,好发于右前叶,以间质性肺炎伴发支气管肺炎为主,其中,重症羊多见空气支气管征,个别羊见胸膜增厚影。对照组临床症状和胸部CT影像在感染前后未见明显差异和异常。综上表明,CT影像诊断技术有利于羊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疾病转归的判断。  相似文献   
77.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引起的一种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RVFV囊膜蛋白Gn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是RVFV检测方法和疫苗研究的重要抗原靶标。本研究通过分析蛋白抗原位点信息,构建包含Gn蛋白两个主要抗原区域的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将质粒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以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优化蛋白表达条件,通过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以ELISA、Western Blot、IF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Gn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5 kDa;蛋白表达条件优化为IPTG终浓度0.25 mmol/L,诱导时间5 h;Western Blot鉴定发现蛋白成功表达。通过ELISA测定小鼠三免后血清抗体,结果发现抗体效价大于1:5120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制备的多抗血清能与重组蛋白发生反应;进一步的IFA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真核质粒转染细胞中表达的Gn蛋白反应。本研究获得的Gn重组蛋白及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后续RVFV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杨蕾  洪林  杨海健  王武  汪卉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4):1088-1101
【目的】明确不同采收期及贮藏方式对杂柑爱媛28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为重庆地区爱媛28适宜的采收和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采收时期(2019年10月13日、10月28日和11月12日)和常温(20℃)、冷藏(4℃)通风贮藏条件下的爱媛28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果皮色泽、硬度、失重率、腐烂率和采后病害发生情况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爱媛28的适宜采收期和贮藏方式。【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爱媛28果实L值呈逐渐降低趋势,贮藏期间色泽无明显变化,采收期Ⅰ(10月13日)的L值为62.71±2.67,采收期Ⅲ(11月12日)的L值为56.87±4.28;随采收期延后,a/b逐渐增加,但在贮藏期间a/b无明显变化,采收期Ⅰa/b为0.51,采收期Ⅱ(10月28日)a/b为0.60,采收期Ⅲa/b为0.61。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均逐渐增加,通风冷藏明显低于常温贮藏,采收期Ⅰ冷藏条件下的总失重率为12.62%,采收期Ⅲ常温条件下的总失重率为33.57%。采收期Ⅰ果实病害种类较少,总病果率相对较低。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方式下,果实硬度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常温贮藏果实带皮硬度较高,去皮硬度较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可滴定酸含量总体均呈逐渐减小趋势,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方式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不一。对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方式下贮藏15、30、45和60 d时果实10个主要品质指标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显示,早采的果实贮藏品质优于晚采,通风冷藏效果优于常温贮藏,采收期Ⅰ+冷藏组合方式的综合贮藏效果最佳。【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建议重庆地区爱媛28果实可适当提前至10月中旬采收鲜销或短期冷藏保鲜。  相似文献   
79.
猪瘟病毒糖基化E2蛋白和E0蛋白的协同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杆状病毒表达的糖基化亚单位疫苗的协同免疫保护作用,将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制备猪瘟E2、E0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和糖基化情况。用重组蛋白单独或联合免疫家兔,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变化。在首免后4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攻毒家兔,监测其体温变化,并运用RT-PCR检测家兔脾脏中病毒RNA。结果表明,E2、E2+E0免疫组兔均可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和中和抗体,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攻毒后E2免疫组2/5兔出现轻热症状,1/5兔脾脏病毒阳性;E2+E0组兔均未出现发热症状,也未检测到C株病毒RNA。E0组不能诱导兔产生中和抗体,但也能提供部分保护(2/5)。可见,基于E2、E0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两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有望成为新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80.
我国海水养殖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基础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进一步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水域污染问题。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沿海养殖区赤潮频繁发生,对虾、扇贝等病害严重。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1 我国海水养殖的现状我国的海水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近50年来发展很快。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态势:一是养殖产量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占世界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