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前言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咸淡水或淡水水域中,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产卵涸游高峰在每年秋冬季节。通过人工授精及孵化,对中华绒螯蟹的受精过程,特别是瞬间的变  相似文献   
32.
日本鳗鲡粘液性烂鳃是一种危害养殖鳗鱼的急性传染病。此病流行地区广,初期症状不明显,难以察觉,待其群体症状明显时,鳗鱼鳃部已严重破坏,失去呼吸功能,且开始出现大批死亡。2002年5月莆田某鳗场,有两口池幼鳗发病,幼鳗规格20尾/kg左右,水温26℃,每天每口池死亡量约50~60尾,治疗中我们发  相似文献   
33.
赤眼鳟的生长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观察发现,赤眼鳟体重小于350g为生长快速阶段,大于350g则生长缓慢;郁江网箱饲养的赤眼鳟2~4月生长最快,5月份后生长速度明显下降,8月、10月至次年1月生长最慢。根据赤眼鳟生长特性,对网箱养殖采取相应的改进技术:体重约300g时,大小个体分养;体重大于350g时,投喂的饲料含粗蛋白30%~32%,其中动物性饲料占25%;洪水来临前多喂,洪水到时停喂,冬季少量多餐给饵。改进养殖技术后,其产量、产值、利润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比常规养殖增加11.39%、13.16%、18.73%和11.40%。  相似文献   
34.
龟足幼虫的室内培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岗  齐秋贞  邱文仁 《水产学报》1994,18(3):249-252
龟足幼虫的室内培育条件林岗,齐秋贞,邱文仁(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系,350007)关键词龟足,幼虫,培育条件THELARVALCULTURECONDITIONSOFPOLLICIPESMITELLAINLABORATORY¥LinGang;QiQiuz...  相似文献   
35.
为指导光倒刺鲃的人工繁殖工作,进行了光倒刺鲃的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光倒刺鲃的成熟年龄为3 龄;亲鱼性腺在冬季处于Ⅱ期和Ⅲ期,5-8月性腺都处于Ⅳ期,为繁殖盛期,成熟系数为全年最高峰;成熟的雄鱼躯干后半部及吻端、眼下均有追星;为石砾产卵鱼类,产卵时水体流速约0.5-1.2m/Sec;相对繁殖力为19.5粒/g体重,体重(x)与怀卵量(y)的关系式为y=-0.08945 2.0046x;在水温26-29℃时,卵自受精到孵化所需时间为36h10min,其积温为990℃.h;胚后发育150d,形态和习性与成鱼相似。2005年根据其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人工繁殖,获得鱼苗230000尾。  相似文献   
36.
藤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亚门(Crustacea)蔓足下纲(Cirripedia)围胸总目(Thoracica), 具备特殊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和种群生态特征,是最主要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幼虫阶段通常经历6期无节幼体和1期不摄食的金星幼虫,从浮游的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成固着的稚体是藤壶生活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外界化学和生物因子中成体提取物、水溶性信息素、足迹、神经递质、激素、生物膜等均影响藤壶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内在因子即金星幼虫的生理状态(能量储量和年龄)决定了其对外界因子的反应程度。概括了近年来藤壶附着变态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可为深入了解藤壶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防污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7.
五种常用药物对江黄颡鱼幼鱼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  黄凯  林岗  张盛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3):270-272
在pH7.6、溶氧为5mg/L以上、21-26℃的静水条件下,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硫酸铜、敌百虫等5种常用药物对江黄颡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药物的24hLC30、48hLC50、SC分别为:高锰酸钾5.49、5.18、1.39mg/L;福尔马林63.15、59.54、15.95mg/L;食盐9436、8945、2418mg/L;硫酸铜1.87、1.81、0.51mg/L;敌百虫5.74、5.00、1.14mg/L。依据各药物对江黄颡鱼幼鱼48hLC撤大小排列,其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各药物对江黄颡鱼幼鱼SC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乌苏里拟鲿对氧化钙、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KG-*1/2]2)、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聚维酮碘、氯化钠等6种常用渔药的耐受性,在水温28±2 ℃,pH值7.2~8.3,溶氧量4.3~5.6 mg·L-1条件下,将全长3.3~5.8 cm、体质量0.32~1.46 g的当年鱼苗放入不同浓度的上述6种药物的药液中进行耐受性试验。试验结果:聚维酮碘、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KG-*1/2]2)、敌百虫、三氯异氰尿酸、氧化钙、氯化钠对乌苏里拟鲿的96 h半致死浓度依次递减;6种药物对乌苏里拟鲿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01、0.01、0.06、0.25、7.12和3 347 mg·L-1,均低于防治鱼病常规使用浓度。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对氧化钙、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KG-*1/2]2)、三氯异氰尿酸、敌百虫、聚维酮碘的耐受性较弱,应慎用;对氯化钠的耐受性较强,可以用2 %的浓度进行药浴,当水温低于26 ℃,药浴时间少于55 min时尚属安全。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左江斑鳢(Channa maculate)的繁殖生物学特性,选取捕自广西左江龙州县丽江河段的野生斑鳢475尾,观察其性腺发育情况,研究其雌雄鱼鉴别及性比、产卵行为及卵的性质、性成熟年龄及成熟的最小个体、繁殖力、胚胎及胚后发育情况等。结果表明:左江斑鳢的性腺于4~7月成熟;最小成熟个体86 g,1冬龄;性比为1∶[KG-*1/2]1;成熟个体在洪水过后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产卵,卵浮性;体质量(W)、体长(L)与绝对怀卵量(R)均呈直线相关,关系式分别为:R=-2.668+0.042 2W,R=-70.566+2.628L;胚胎自受精至孵出的时间需54 h 10 min~26 h 30 min;鱼苗孵出后4 d开始摄食,25 d后形态及生活习性与成鱼相似。  相似文献   
4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初始浓度为8μL/L的柠檬醛在水中受温度、pH因子影响的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在常温25℃、pH 6.5蒸馏水中柠檬醛的浓度与时间成负相关,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0.0447x+7.29,R2=0.9687;半衰期(t1/2)为73.60 h,在水中完全降解的理论值为163.08 h。在0~30℃水温范围内,柠檬醛平均消除速率为V30℃V20℃V10℃V0℃,30℃水中柠檬醛的半衰期相对最短。在pH 5.0~10.0水体中柠檬醛平均消除速率随pH升高而减小,即VpH 5.0VpH 6.0VpH 7.0VpH 8.0VpH 9.0VpH 10.0,而在pH 11.0水中柠檬醛消除速率反而增大(VpH 6.0VpH 11.0VpH 7.0),说明柠檬醛在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