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三、池塘底质修复与水质调控技术要养好鳜鱼,须创造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一个较高水平,使池塘生态环境处在相对平衡状态,减少因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变给鳜鱼造成的不良影响,从根本上防止鳜鱼病害的发生。(一)"配方制"鳜鱼池塘底质修复与水质调控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泰优676是用三系不育系泰丰A与恢复系福恢676配组而成的弱感光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2014—2015年在平和县种植,表现丰产、稳产、米质优、后期转色好等特点。介绍了泰优676在平和县晚季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种苗、密度、饲料、水质和保健几个方面阐述了“甲鱼健康养殖”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满仓515”系省农科院稻麦所用“435”大穗/FR1037//珍珠矮///闽科早1号为亲本杂交育成的早籼水稻品种。平和县于1990年引进试种。1991~1993年示范推广,该品种已成为平和县当家品种,1996年全县种植24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48.6%。一、特征特性1.产量一般亩产450~550kg左右,1996年早季经县科委、统计局和农业局联合验收,亩产586.3kg,比78130单产453.6kg,亩增132.7kg。2.熟期和适应性该品种属感温型早、晚兼用的高产良种,早季种植全生育期一般在135d左右,比78130迟7~8d,晚季种植128d,抗病力强,高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5.
水稻釉145是福建省稻麦所以卷一I/IR54//窄叶青/龙菲313复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水稻高产新品种,1996年早季平和县种子公司初次引进在县原种场(平原)和下寨洋坑村(山区)试种,平均单产524kg,比对照种七袋占亩增稻谷13kg,增产2.5%;比泉农3号亩增28kg,增产6%。该品种表现植株直立整齐,株叶结构好,茎杆坚韧弹性好,叶片狭窄挺直,分察力较强,一、成穗率达78%,抗稻瘟病性好,后期叶色青枝腊杆,适应性广,可早晚兼用。生育期12Bd,平均株高105cm,平均穗长21~23Cm,着粒较密,每穗135粒,结实率达96.5’%,_千粒重279,…  相似文献   
16.
刚从职业中专毕业不久的陈刚和黄建平,瞄准了山乡电脑培训这一“边缘”市场.两人共同出资租了15台电脑,办起了山乡流动电脑夜校。他们到乡镇利用晚上时间给农民和乡村干部上电脑课,白天让学员在电脑上自由练习,使农民学习、生产两不误,受到了农民朋友和乡村干部的热烈欢迎,场面十分火爆。陈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沈阳市庭园和街路栽培的观花乔木的调研和试验 ,筛选出适合沈阳地区的观花乔木树种。  相似文献   
18.
七袋占是1994年早季平和县农业局从广东农科院引进的早晚兼用型高产优质新品种。同年晚季参加县良种场新品种区试,1995年早晚季在全县示范试种,1996年早季全县种植5千亩,1997年将做为平和县重点示范推广的主要常规品种,现将七袋占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主要特征特性1.产量1994年晚季参加县良种场常规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86,skg,比对照种79106亩增48.6kg,大田种植亩产480~50Dkg,高可达600kg。2.生育期该品种属中迟熟常规稻,在早季种植全育期130d,晚季种植全生育期110d。3.形态结构株型紧凑,集散适中,叶片直…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养殖池塘底泥中细菌DNA 5种提取方法对细菌多样性检测的影响。结果显示:(1)DNA粗提液中腐殖酸与蛋白的纯度无正相关;(2)5种方法提取的DNA粗提液经过纯化后进行PCR均取得良好结果;(3)采用复合破壁方法提取养殖池塘底泥细菌DNA有利于显示细菌多样性;(4)DNA提取方法是影响池塘底泥细菌多样性PCR-DGGE结果的关键因素,与DNA的产量、纯度关系甚微;(5)5种方法相似性高达0.79,在对养殖池塘底泥细菌多样性进行粗略分析时均可使用;(6)本试验中,基于改进的Martin-Laurent法是用于养殖池塘底泥细菌多样性PCR-DGGE研究的较好的总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淀粉及其与乙酸钠的复合物(淀粉乙酸钠质量比为19∶1)两种碳源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藻类和微生物群落调控作用的差异,在为期60 d的试验中,每周向养殖水体添加一次碳源,添加量为当日水体氨氮含量的20倍,监测分析水体理化指标、藻类和微生物群落参数。结果显示:(1)试验期内,淀粉组(GS)和淀粉乙酸钠组(GSA)养殖水体氨氮保持在0.25 mg/L左右,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均逐步升高,而透明度和碳氮比逐步下降,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水体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2)试验期内,GS组和GSA组藻类数量逐步上升,中后期显著高于前期,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藻类数量差异不显著,但GSA组藻类种类数和多样性稍高于GS组。(3)GS组微生物活性、碳源利用能力同比略高于GSA组,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试验末期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淀粉碳源中复合少量乙酸钠可改变藻类和微生物结构功能,可作为池塘养殖水体藻类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定向调控碳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