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建立一种特异和敏感的检测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潜伏感染的方法,以KHV Sph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估及临床样品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与鲤痘疱疹病毒、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和鳗鲡疱疹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最低检出率为42拷贝/μL,灵敏度高。用本方法对63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有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病史的18份样品的检测结果全为阳性,阳性率为100%;从有临床症状的鱼中得到的15份样品的检测结果全为阳性,阳性率为100%;30份无任何临床症状鱼中的6份被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20%。本试验中建立的水生动物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快速检测方法,可为潜伏感染KHV的临床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手段,可为KHVD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通过测定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和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菌体形态、电导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蛋白质和DNA的影响,探究冬凌草甲素对耐药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MIC为256μg/mL,MBC为512μg/mL。当2MIC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嗜水气单胞菌CW株8、16 h后,菌体变形,细胞壁和细胞膜分离,细胞质空化。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菌悬液的电导率显著升高,并且在冬凌草甲素作用6 h后达到5.66%。冬凌草甲素作用8 h后嗜水气单胞菌的LDH活性降低了20.8%,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DAPI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荧光密度和强度均较对照组弱。DNA外渗量结果显示,较对照组上升了(29.32±1.02) mg/L。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主要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干扰蛋白质代谢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齐口裂腹鱼高迁移率蛋白B1(Schizothorax prenanti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SpHMGB1)的序列特征及其与嗜水气单胞菌胁迫的相关性,实验根据齐口裂腹鱼脾脏TSA库中获得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克隆技术克隆SpHMGB1的核心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在体和离体胁迫后组织和巨噬细胞中SpHMGB1的响应情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pHMGB1开放阅读框长为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3.5 ku,等电点为6.79,包含2个基本的HMG盒:A盒和B盒,以及一个酸性尾巴。SpHMGB1二级结构主要由47.06%的α-螺旋和50%的无规则卷曲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pHMGB1与鱼类HMGB1聚为一支,与斑马鱼和鲫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90.7%和90.4%。qPCR检测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SpHMGB1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其中血液在72 h表达量最高,肾脏在6 h表达量最高,脾脏在120 h表达量最高;热灭活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巨噬细胞后,SpHMGB1的表达量在0.5~24 h下调,24 h表达量最低,细胞因子IL-1βTNF-α表达量均有上调趋势。qPCR检测结果提示,SpHMGB1可能参与齐口裂腹鱼细菌感染后的免疫响应。本实验可为进一步研究SpHMGB1在齐口裂腹鱼细菌性疾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四川部分区域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因型总体结构特征、遗传变异以及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方法】从四川地区分离41株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fem B基因特异性,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筛选,并通过PCR法检测13种常见的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确定基因型特征。【结果】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测出MRSA 31株,检出率为75.61%;共检出9种毒力基因,其中nuc、hla、eta和clf A在所有菌株中均存在,而sea、sec、see、hlb和PVL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85.4%、80.5%、90.2%和7.3%。MLST分型结果显示,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只存在2种序列型(ST398、ST3320)和1个克隆群CC398,其中ST398为优势序列型,所占比例为97.6%。PFGE将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18个基因型,但不同区域间的基因型条带差异较小。【结论】四川调查区域兔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携带率较高,其对家兔的养殖业存在较大的安全威胁;分型分析说明四川部分区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流行菌株遗传变异程度小,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5.
2016年4月,四川某鲈鲤(Percocypris pingi)养殖场流行一种以鳃、鱼鳔和内脏器官出血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鲈鲤全身多组织器官均发生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脾、肾、鳃和肠表现为明显的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取病鱼组织匀浆滤液接种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 EPC),盲传3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s, CPE)。将自然发病鱼组织匀浆滤液和细胞培养病毒液分别接种健康鲈鲤,实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死亡率分别为60%和50%,而对照组未见异常。对经分离毒株ZLP160415感染出现CPE的EPC细胞制备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病毒呈弹状,长90~150 nm,宽40~60 nm;对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发病鱼内脏组织和细胞培养病毒液进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emiaofcarpvirus,SVCV)的RT-PCR检测,均扩增出目的条带。基于SVCV糖蛋白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ZLP160415)属于Ia型。结合本次疾病的流行病学与病理损伤特点、病毒分离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和透射电镜检查,确定此次流行病的病原为SVCV。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疾病病因和流行特点,对患病鲫进行剖检、病理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及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患病鲫临床表现为离群独游、浮头、全身发黑及体表出血等。剖检发现鳃、肝脏、肾脏等器官出血、肿胀和坏死,鳔点状出血。组织病理观察显示,鳃呼吸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及脱落;肾脏局灶性坏死;脾脏组织广泛变性坏死,造血系统崩解;肝脏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透射电镜观察到脾脏和肾脏中存在4种大小不同的病毒颗粒,分别为DNA病毒内核、空衣壳、实心衣壳和有包膜的成熟病毒粒子。未成熟的病毒粒子存在于细胞核,成熟的病毒粒子存在于细胞质。电镜下可见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在细胞核内完成核酸复制和核衣壳装配,囊膜蛋白在出核后获得。细胞核萎缩、核染色质边缘化,线粒体肿胀、坏死、嵴断裂,细胞质空泡化。取患病鲫组织匀浆滤菌后接种到鲤上皮瘤细胞系(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cell line,EPC)和胖头鲤肌肉细胞系(fathead minnow cell line, FHM),盲传3代后未见细胞病变。通过腹腔注射患病鲫组织匀浆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实验组鲫表现出与自然感染鲫相同的临床症状,对照组鲫正常,实验组累积死亡率为80%。用PCR方法检测CyHV-2的解旋酶基因片段,扩增出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条带。利用邻近法对该病毒的解旋酶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与CyHV-2(YZ-01)的同源性为99%。以上实验结果证实了CyHV-2是导致这次疾病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7.
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抗菌肽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牛蛙皮肤抗菌肽的多样性及结构特点,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蛙属抗菌肽基因信号肽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RT-PCR技术扩增牛蛙皮肤抗菌肽基因,克隆得到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cDNA序列特点,预测成熟肽的理化性质。结果得到48个完整的cDNA序列,分别编码24种抗菌肽前体,它们均由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3部分组成。对序列测定结果的预测分析表明,牛蛙皮肤抗菌肽前体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蛙类抗菌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达到80%以上,但成熟肽的序列变异很大,具有物种特异性,其中6个为新的抗菌肽序列。牛蛙皮肤抗菌肽成熟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均为疏水性短肽。  相似文献   
38.
鰤诺卡菌(Nocardiaseriolae)是严重危害大口黑鲈的病原菌,为了解四川大口黑鲈主养区N.serio-lae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从四川大口黑鲈主养区分离鉴定N.seriolae 2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发现20株N.seriola对多西环素、替米考星、庆大霉素等敏感率为100...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了确定一例鲫(Carassius auratus)鳃出血症的病原。【方法】无菌操作条件下从患病鱼的肝脏、脾脏等病原灶处分离病原菌;利用压片法取鳃丝、体表粘液进行观察,检查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取鳃、肝脏、脾脏、肾脏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鲤疱疹病毒Ⅱ型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组织病理学技术以分析鳃出血症的病因。【结果】结果发现,病鱼尾鳍末端发白,鳃丝出血、末端轻微溃烂,有少量红色腹水;寄生虫学检测未发现鳃丝和体表黏液有寄生虫寄生;通过微生物学诊断,未见病原菌生长;PCR检测结果显示患病鲫体内CyHV-2呈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测表明,患病鲫的主要损伤靶器官为脾脏、鳃、肾脏、肠道、心脏和肝脏,主要引起重度鳃出血和坏死性鳃炎,重度坏死性脾炎、中度至重度肠炎、中度至重度坏死性肾炎、中度坏死性心肌炎和中度心内膜炎和轻度坏死性肝炎。【结论】推断本次鲫鳃出血症为CyHV-2感染导致。  相似文献   
40.
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是能够参与机体免疫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在抗肿瘤、抗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多种硬骨鱼IL-10被克隆表达,也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也有不少关于鱼类IL-10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调节机制的研究。本文根据已有报道,从鱼类IL-10的基因结构、转录表达、来源与进化、生物学活性及功能、鱼类IL-10受体及信号通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鱼类IL-10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