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本文采用生理盐水浸提法从大豆,蚕豆,绿豆,豌豆中提取PHA,并用PHA+秋水仙素对卿鱼进行体内注射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发现四种豆类PHA制备鲫鱼染色体标本平均有丝分裂指数为绿豆(3.41%)>大豆(2.60%)>豌豆(1.74%)>蚕豆(0.74%),并以绿豆为材料 提取PHA,研究了不同PHA注射剂量,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秋水仙碱配伍剂量对鲫鱼肾细胞平均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PHA注射剂量以1ml/100g较好,分裂指数为3.41%,秋水仙碱的配伍剂量以200ug/100g较好。  相似文献   
42.
菹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留  沈盎绿 《内陆水产》2004,29(4):22-23
菹草为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多年生沉水草本.别名虾藻、扎草。茎细长,茎长20~100cm,有的可长至200cm,略扁平,多分枝,侧枝短,色白而微绿或微赤.节缢缩。叶互生,呈披针形,叶长3~9cm,宽4~8cm.先端钝圆,无柄,基部近圆形或狭,鲜绿色至黑绿色.边缘常皱褶呈波状,并具有不易发现的细锯齿,但当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43.
以竹苇制浆造纸废水为实验液,开展了其对不同水生生物(鱼类3种、虾类1种、蟹类2种和贝类1种)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实验液的特征指标CODcr为707mg/L,BOD5为776mg/L,AOX为17.87mg/L时,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us)幼体、黑鲷(Sparus macrocephaius)幼鱼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96 h-LC50稀释浓度比分别为1∶33.2、1∶24.55和1∶13.0;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96 h-LC50稀释浓度比为1∶6.0,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仔蟹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眼幼体96 h-LC50稀释浓度比分别为1∶4.5和1∶1.25,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96 h-LC50稀释浓度比为1∶0.59.实验结果表明,制浆造纸废水对不同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制浆造纸废水对鱼类的毒性效应最大,其次是虾类,第三是蟹类,对贝类的毒性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44.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蟹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等因素对蟹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蟹类16种。日本好(Argyrosomus argentatus)是6月的主要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9月的主要优势种。在瓯江口近岸水域,单个站位出现的种类并不多,但整个近岸0~10m水域内蟹类种类丰富。这与近岸、近岛水域在不同季节、不同站位生态环境多样化和差异化有一定的关系。在瓯江口外海,海底地势平坦,不同站位之间环境差异不大,也没有岛屿阻隔,使得各个站位种类较多且组成类似。单一优势种出现是导致外部和南部水域蟹类多样性(H')值较低的主要原因。瓯江冲淡水势力和不同水团交汇影响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和多样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45.
研究4种原油TJ016、TJ015、TJ014、TJ002和4种成品油-20#柴油、F380、F120、F180在海洋中发生溢油情况下对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仔虾的急性毒害效应。结果表明,8种油对中国明对虾仔虾的毒害作用大小顺序是F120〉F180〉TJ014〉TJ015〉F380〉-20#柴油〉TJ002〉TJ016;8种油对日本囊对虾仔虾的毒害作用大小顺序是F180〉F120〉-20#柴油〉TJ015〉TJ014〉TJ002〉F380〉TJ016。总的来说,8种油对两种仔虾毒害效应比较相似,F180和F120对仔虾的毒性最大,TJ016对仔虾的毒性最小,其他几种油对两种仔虾的毒性效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6.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等因素对蟹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蟹类16种。日本好(Argyrosomus argentatus)是6月的主要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9月的主要优势种。在瓯江口近岸水域,单个站位出现的种类并不多,但整个近岸0~10m水域内蟹类种类丰富。这与近岸、近岛水域在不同季节、不同站位生态环境多样化和差异化有一定的关系。在瓯江口外海,海底地势平坦,不同站位之间环境差异不大,也没有岛屿阻隔,使得各个站位种类较多且组成类似。单一优势种出现是导致外部和南部水域蟹类多样性(H')值较低的主要原因。瓯江冲淡水势力和不同水团交汇影响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和多样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47.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鱼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6月和9月对瓯江口海域通过拖网和张网捕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出现2纲12目33科55属72种鱼类,其中软骨鱼纲2目2科2属4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5.6%;硬骨鱼纲10目31科53属68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94.4%。根据其适温性类型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其中,暖水性鱼类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暖温性鱼类有41种,占总种数的56.9%;冷温性鱼类有4种,占总种数的5.6%。渔获物中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其中,底层鱼类共有27种,占总种数的37.5%;近底层鱼类共有30种,占总种数的41.7%;中上层鱼类共有15种,占总种数的20.8%。渔获物中海洋性鱼类占绝大多数,共有59种,占总种数的81.9%;河口性鱼类11种,占总种数的15.3%;洄游性鱼类2种,占总种数的2.8%。与相邻海区鱼类区系特征比较,瓯江口海域具有我国亚热带北部河口海湾的鱼类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48.
溢油污染对蟹类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油品对2种蟹类的毒性效应。[方法]选择国内外常见的4种原油和4种燃料油,通过油类母液制备和试验液配制,采用半静态试验法,研究不同油品对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2种蟹类幼体的毒性效应。[结果]4种原油中,TJ016、TJ015、TJ014、TJ002对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2种幼蟹的96h LC50分别为1450.095和4937.369mg/L、744.342和4008.723mg/L、241.671和1254.620mg/L、926.612和1181.351mg/L。4种燃料油中,-20^#柴油、F380、F120、F180对2种幼蟹的96h LC50分别为1195.187和405.04mg/L、172.168和5497.524mg/L、61.754和287.524mg/L、12.989和320.873mg/L。[结论]8种油对三疣梭子蟹的毒性效应的大小顺序是:F180〉F120〉F380〉TJ014〉TJ015〉TJ002〉-20^#柴油〉TJ016,除-20^#柴油外,燃料油比原油的毒性效应大;8种油对锘缘青蟹的毒性效应的大小顺序是:F120〉F180〉-20^#柴油〉TJ002〉TJ014〉TJ015〉F380〉TJ016,除F380外,燃料油比原油的毒性效应大。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悬沙对菹草叶绿索含量、光合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和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悬沙处理96h后,各组菹草叶片的叶绿素а和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均相差不大,叶绿素a/b值都在2.5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变化幅度不大;悬沙与菹草毛产氧量和净产氧量均呈曲线相关(y =0.0069x2-0.1085x+0.5155,R2=0.9431,y=0.0069x2-0.1085x +0.3836,R2=0.9431),根据不同浓度的悬沙和水下10cm出光照强度的对臆关系得出水下光照强度(y)和菹草净产氧量(x)相关性(y=-4773.5x2+3219.7x+389.28,R2=0.9403),由此得出菹草的光补偿点为389lx;悬沙处理的不同时间内,刚开始24 h,菹草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悬沙浓度的增加而上升,48 h后菹草的CAT活性随着悬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到实验结束时,菹草的CAT活性随着悬沙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整体来说,在悬沙处理的96h内,菹草的CAT活性在6.80~10.01mg/(g·min)波动,菹草体内CAT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对比较稳定,受到影响较小.菹草对悬沙胁迫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因此,是一种在含沙量较高的水体中进行生态修复的良好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50.
采用半静态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和Cd2+浓度对黑鲷进行96h急性试验,测定其肝脏内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一温度试验组SOD活性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回升的趋势,26℃处SOD活性最高;CAT活性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9℃处达到最大值;0.5mg/L Cd2+浓度组SOD和cAT活性随温度上升都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6℃处;50 mg/L Cd2+浓度组soD活性值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回升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6℃处,CAT活性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26℃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