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5篇
综合类   60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57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71.
草鱼呼肠孤病毒湖州分离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从湖州某患病草鱼池塘采集草鱼出血病疑似病样,将除菌过滤后的患病鱼肝、脾、肾组织滤液,注射健康的8~10 cm的草鱼鱼种.5d后草鱼开始发病,且症状与原发病症状一样,死亡率为57%,对照组未有死亡.将无菌处理的病样滤液接种草鱼肾细胞(CIK),连续接5代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并与草鱼呼肠孤病毒参考株所产生的CPE一致.该株病毒的TCID50为10-8/0.1ml.内脏组织经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组织内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大小均一,近似球形,直径约70~75 nm.理化鉴定表明,氯仿、乙醚处理组病毒的感染力和对照组相比并没有多大变化,说明该株病毒对氯仿和乙醚有一定的抗性.经草鱼呼肠孤病毒特异性的RT-PCR检测,获得阳性的目的片段,测序的结果与草鱼呼肠孤病毒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上述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草鱼呼肠孤病毒,将其命名为HZ2008.  相似文献   
172.
红螯螯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锦玉 《水产学报》2007,31(4):556-560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澳州淡水龙虾的一种,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原产地澳大利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易饲养等养殖性能优势;同时,因其肉味鲜美、富含低胆固醇蛋白质,是目前世界上较名贵的淡水经济虾之一。目前,美国、拉丁美  相似文献   
173.
草鱼、青鱼体外培养细胞的属间、亚科间核移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King和Briggs 1952年首次报道了细胞核移植在两栖类上获得成功以来,这项卓绝的技术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和兴趣,并逐渐应用到两栖类以外的其它动物。在我国,童第周教授等1963年首次应用此项技术于鱼类。他们在金鱼和鳑鮍鱼上的开拓性实验,证明鱼类细胞核同样可以进行核移植。七十年代起,我国在鱼类细胞核移植方面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以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在鲫、鲤,鲢、草鱼、团头鲂等鱼类上进行研究,得到了几个不同组合的移核鱼或胚胎,其中某些移核杂交鱼是可育的。为了进行鱼类遗传改良研究,作者在草鱼、青鱼、团头鲂上着手进行了细胞核的移植,利用体外长期培养的体细胞作供体,在属间和亚科间鱼类上作移核实验,得到了不同发育期的胚胎。现将此工作作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74.
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泼洒用药后,该药物在水体、底泥、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水产动物体内的蓄积与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以6μg/L浓度单次泼洒用药后,水体中阿维菌素消解较快,其半衰期为63.8h。阿维菌素在养殖水环境中消减的同时,逐渐由水体向底泥、伊乐藻和水产动物迁移。底泥中阿维菌素峰浓度、曲线下面积和半衰期分别为1.25μg/kg、469.2μg/(kg·h)和115.5 h,说明伊乐藻中的相应值分别为8.75μg/kg、2521.7μg/(kg·h)和315.0h,说明伊乐藻对阿维菌素有明显的吸收和富集作用。该模拟系统中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对阿维菌素具有明显的吸收,其血液、肾、鳃、肝和肌肉组织阿维菌素的最高浓度(C_(max))依次为50.9、45.37、21.25、15.47和11.9μg/kg;而该模拟系统中的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仅鳃组织检出阿维菌素,其C_(max)在12h为8.08μg/kg,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等组织均未检出阿维菌素。生物富集系数F_(BC)值显示,对阿维菌素的富集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鲫鱼、伊乐藻、中华绒鳌蟹、底泥,显示阿维菌素在不同分配相和不同生物组织的富集作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5.
枯草芽孢杆菌B115株对水质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不同养殖水体用20亿/g枯草芽孢杆菌B115株0.5 mg/L后,对养殖水体的溶氧和pH无明显的影响;氨氮最大降解值出现在使用后的第3~4天,平均降低(45.40±5.06)%;亚硝酸盐氮的最大降解值出现在使用后第3天,平均降低率为(16.03±3.82)%;硫化物的最大降解值出现在使用后第3~4天,平均降低率为(23.01±7.27)%。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1),对总大肠菌群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6.
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细胞培养等技术, 从湖北黄陂某养殖场患病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体内发现并分离到一株蛙病毒。患病大口黑鲈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出血、溃疡, 肝脏发白。将病鱼内脏组织匀浆超微滤液接种鳜脑细胞系(mandarin fish brain, MFB)细胞能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滴度达到 108.36±0.15 TCID50/mL。细胞培养病毒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直径约为 150 nm 左右的正六边形病毒粒子, 呈晶格排列。细胞培养病毒的人工感染大口黑鲈试验结果显示, 7 d 内试验鱼死亡率高达 100%, 其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采用大口黑鲈病毒(largemouth bass virus, LMBV)的特异性 PCR 检测方法对患病鲈组织样品和细胞培养病毒样品进行检测, 均能扩增出 241 bp 的单一目的条带。进一步根据 GenBank 中 LMBV 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 M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均能从上述样品中扩增出 1392 bp 的 MCP 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全长。将 MCP 氨基酸全序列进行比对, 结果显示其与 Santee-Cooper 蛙病毒、孔雀鱼病毒 6 型及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的 MCP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 100%。系统进化结果显示, 与感染鱼类的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病毒, 如鳜鱼蛙病毒、Santee-Cooper 蛙病毒、孔雀鱼病毒 6 型和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等聚成一支。这些结果证明, 该分离株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成员, 暂命名为大口黑鲈蛙病毒(largemouth bass ranavirus, LMBRaV)湖北株 LMBRaV-HB001。病毒敏感细胞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病毒 LMBRaV-HB001 感染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d, EPC)、草鱼性腺细胞(grass carp ovary, GCO)、大鲵肌肉细胞(giant salamander muscle, GSM)和鲫脑组织细胞(gibel carp brain, GiCB)均能产生典型 CPE, 病毒滴度可达 108.0 TCID50/mL 以上。本研究首次在湖北省养殖大口黑鲈体内分离与鉴定了 LMBRaV 病毒, 建立了病毒的细胞培养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传播、诊断和防控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