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3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全人工饲料培育施氏鲟苗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施氏鲟的开食率和苗种成活率,在流水条件下,选取刚孵化出膜、体质健壮的施氏鲟仔鱼1000尾,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强化开口试验,观察其摄食习性、生长与形态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在16~25℃水温条件下,经100d饲养,平均全长达28.3cm,平均体重达69.7g,并获得了的86.7%开口成活率和73.4%的最终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心、肝、肾、眼、肌肉和性腺共6种组织进行了9种同工酶(ADH、EST、G6PDH、GDH、IDH、LDH、MDH、POD、SOD)的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EST、GDH、IDH、POD同工酶谱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性。共记录19个基因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数P=21.05%,种群遗传偏离指数d=-1,该乌苏里拟鲿种群内部杂合子缺失较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杂交鲶是在鲶鱼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 ,根据杂交组合优势的原理 ,以怀头鲶 (♀ )的生长速度和鲶鱼 (♂ )肉质细嫩的优良性状 ,通过种间杂交培育出的生长迅速、肉质鲜美的杂交鲶鱼新品种。杂交鲶的抗病力较强 ,套养时由于放养密度较稀很少发病 ,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 ,由于养殖驯化密度较高 ,时常会发生一些病害 ,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 :(1 )病原生物的侵袭使杂交鲶发病 ,主要包括细菌、寄生虫、霉菌引起的疾病 ;(2 )溶解氧量 :杂交鲶属于耐低氧的鱼类 ,但当水体中含氧量过低时亦会引起杂交鲶的死亡 ,溶氧过高时小苗则会发生气泡病 ;(3)…  相似文献   
14.
对乌苏里拟鱼尝的繁殖生物学性状做了测定分析 ,在 6月初时体长 2 2 5 - 46 8mm的个体绝对怀卵数2 6 84± 10 2 9粒 ,发现比自然繁殖期中的怀卵数量少 ,认为可能一些卵细胞增殖或发育尚未达到一定程度而影响怀卵数量。该鱼的卵子为橘黄色 ,卵径平均 2mm ,在水温 15 - 17℃时 ,受精卵需要约 96小时以上的胚胎发育 ,鱼苗出膜。人工繁殖分三个试验组 :HCG、LHRH -A HCG和对照组 ,第一次注射均采用了DOS催熟 ,分别获得 4 0 %、85 %、0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索氏六须鲶精巢结构及精子发生、形成与排出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研究了索氏六须鲶(Silurus soldatovi)的精巢结构以及精子发生、形成与排出方式。结果显示,索氏六须鲶没有精囊结构,精巢发育呈梯度性,精子成熟为渐续性,排精方式为多次间断性,而不是一次性的。  相似文献   
16.
索氏六须鲶受精早期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扫描电镜对索氏六须鲶受精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索氏六须鲶在受精后30-60s内完成精子入卵过程,在受精后2min精子开始逐渐解体,直至受精后15min左右,受精卵外精子全部解体。通过对精子和卵子的精孔管的测量判定索氏六须鲶精方式为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连续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索氏六须鲶成熟卵的受精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精子入卵刺激卵细胞形成胚盘,精子头部在胚盘中逐渐核化,形成雄性原核;卵母细胞放出第二极体,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雌性原核,两性原核结合成合子核;合子核膜消失,产生第一次卵裂,受精全过程历时50min。  相似文献   
18.
北方地区草鱼不同产期卵巢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气候严寒,结冰期长达半年之久,栖息在该环境条件下的草鱼,卵巢周期变化呈现一种区域性的特征。在培育方法和生长环境相同时,草鱼产卵时间往往会出现早晚之差,从习惯上讲,这种情况应被视为正常现象;但在北方寒冷条件下,不同时间产卵的草鱼,卵巢发育速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使用水质净化设备进行水处理,在循环水条件下,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史氏鲟室内成鱼养殖。结果表明:经12个月饲养(鱼苗-成鱼),史氏鲟平均体重由112g增至1129g,体长由30.2cm增至77.2cm。饲养成活率为97.6%,饲料系数为1.4,在高寒地区表现了良好的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鲶鱼Parasiluyus asotus人工繁殖研究获得成功后,作为渔业生产中新的养殖品种,已在各地蔚然兴起。但目前人工繁殖所用的亲鱼大部分为天然采集的,由于近年环境的破坏和人为过度捕捞,使其天然种群大大减少,所以采集亲鱼极为困难。人工繁殖的苗种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制约了该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