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虹鳟受精卵第一次卵裂进行观察,且利用热休克和静水压处理受精卵,诱导四倍体。其结果显示,静水压诱导效果较好,在受精后8h进行诱导四倍体的出现率最高,达到25~28%。热休克诱导未出现四倍体。受精卵在受精后400min(积温43.5℃.h)处于第一次卵裂前期,受精后490min(积温52.5℃.h)处于第一次卵裂中期,受精后640min(积温66.8℃.h),处于第一次卵裂后期,670min(积温69.3℃.h)处于第一次卵裂末期,700min(积温71.8℃.h)以后形成卵裂沟,并穿过整个受精卵,产生两个均等大小的两个卵裂球(blastomeres)。  相似文献   
32.
热休克诱导全雌虹鳟三倍体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虹鳟二倍体的伪雄鱼为父本(遗传型为xx),探讨了采用热休克方法阻止第二极体排放诱导全雌虹鳟三倍体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虹鳟三倍体诱导率明显受处理温度、起始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在孵化水温为6.5℃,卵子受精后20min经26℃热处理20min,孵化率为64.62%,三倍体诱导率为86.67%;卵子受精后lOmin经26℃热处理20min,三倍体诱导率为100%,但孵化率仅为3.87%。受精卵经26℃处理的诱导效果好于24℃和28℃的(P〈0.01)。  相似文献   
33.
文章对牡丹江海浪河支流细鳞鱼和乌苏里江上游虎头段细鳞鱼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价不同生态类型水域细鳞鱼的品质.结果表明,牡丹江细鳞鱼肌肉的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与乌苏里江细鳞鱼差异不显著(P>0.05),但牡丹江细鳞鱼肌肉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牡丹江细鳞鱼的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34.
在水温25℃下,将体长为9.21±0.54 cm,体质量为7.05±0.36 g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饲养在50cm×25cm×40cm的水族箱内,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直链藻Melosira sp.2.5g,每隔12h添加2.5g,进行鲢的摄食-生长实验,建立鲢的碳收支方程。结果表明:实验室培养条件下,鲢的日摄食率为5.51%,其中摄食碳(C)、粪便碳(F)、呼吸碳(R)、排泄碳(U)和生长碳(P)分别为0.2846、0.1453、0.1014、0.0089和0.0290mg·g-1·h-1。鲢从滤食藻类获得的碳中有51.05%由粪便排出体外,35.73%呼吸消耗,3.13%排泄出体外,剩余的10.19%用于生长而成为鲢机体的组成部分。鲢的总生长率为10.19%,净生长率为20.82%。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亚东鲑幼鱼的补偿生长,采用循环水系统设备,将平均体质量(5.48±0.46)g的幼鱼放在长方形平列槽中,保持溶解氧6.5~8.5mg/L,水温14~16℃,通过饥饿0(对照组)、7、14、21d和28d处理,随后分别恢复投喂49、42、35、28d和21d,每个处理组100尾幼鱼,并设置3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饥饿7、14、21d组的平均体质量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饥饿28d组出现负增长;肝体指数随着饥饿时间加长依次增大,但饥饿7、14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肥满度依次减小,饥饿7、14、21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7、14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21、28d组(P0.05),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14、21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21、28d组(P0.05)。由此可知,亚东鲑幼鱼属于部分补偿生长和不能补偿生长两种补偿生长类型,可能是代谢滞后假说和食欲增强假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蛋白质水平为40%、45%、50%和55%,脂肪水平为8%和16%,共8组实验饲料。在水温为(16±0.2)℃的循环流水水族箱系统内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该鱼肌肉营养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蛋白水平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率先升高后降低,其肌肉粗蛋白含量也随之显著升高(P0.05),而对粗脂肪和粗灰分不存在显著影响;随着脂肪水平增加,其肌肉粗脂肪含量也随之显著提高(P0.05),而对水分、粗蛋白和灰分含量不存在显著影响。肌肉中共测定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不同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氨基酸总量(WTAA)和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WEAA/WTAA)不存在显著影响。综合生长性能与氨基酸模式的实验结果,本研究认为细鳞鲑幼鱼最适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50%和8%,适宜蛋能比为29.36 g/MJ。  相似文献   
37.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对乌苏里江尖吻和钝吻两种形态的细鳞鲑各1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得到43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22个,多态性百分比为74.36%。且在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引物B3的聚丙烯电泳图谱显示,在130 bp和136 bp处,钝吻群体有两条特异性扩增条带产生。对2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Nei氏基因多样性等各项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尖吻和钝吻细鳞鲑个体UPGMA聚类树分为两个明显的大分支,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0.836 7,遗传距离为0.178 3,而钝吻细鳞鲑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尖吻细鳞鲑。  相似文献   
38.
虹鳟、银鲑及其杂交种血液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银鲑O.kisutch及其杂交种O.mykiss♀×O.kisutch♂(F1代)血液生理、生化以及流变学的指标,结果表明:虹鳟的红细胞压积(Hct)为(29.18±1.08)%,血红蛋白含量(Hb)为(101.85±3.53)g/L,红细胞数(RBC)为(1.14±0.04)×1012个/L,血浆渗透压(Osm)为(328.05±1.57)mosm/L,血浆纤维蛋白浓度(Fb)为(2.05±0.15)g/L,血浆黏度(ηp)和全血黏度(η5b.75、η4b6、η1b15、η2b30)分别为(1.86±0.034)、(8.91±0.49)、(6.77±0.37)、(6.45±0.32)、(6.25±0.74)mPa.s;银鲑的Hct为(29.15±0.96)%,Hb为(97.73±3.83)g/L,RBC为(1.11±0.04)×1012个/L,Osm为(314.89±1.09)mosm/L,Fb为(1.94±019)g/L,ηp、η5b.75、η4b6、η1b15和η2b30分别为(1.85±0.04)、(8.91±0.74)、(6.75±0.39)、(6.35±0.36)和(6.18±0.32)mPa.s;杂交种的Hct为(27.63±0.80)%,Hb为(85.78±2.83)g/L,RBC为(1.04±0.03)×1012个/L,Osm为(327.23±2.18)mosm/L,Fb为(2.16±0.13)g/L,ηp、ηb5.75、η4b6、η1b15和η2b30分别为(1.87±0.027)、(8.81±0.39)、(6.74±0.345)、(6.33±0.30)和(6.16±0.28)mPa.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全血黏度的共同因子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红细胞变形性,3种鱼全血黏度间的差异不显著,血浆黏度间差异不显著;红细胞聚集性相近,差异不显著;红细胞变形能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黑斑原肌肉营养成分,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黑斑原种质资源,分析采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N 29°27′58.72″,E 86°54′36.06″)体质量为(158.92±24.10) g的黑斑原肌肉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成分。试验结果显示,黑斑原肌肉(鲜样)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总饱和脂肪酸8种,总量为1015.7 mg/kg,单不饱和脂肪酸2种,总量为494.4 mg/kg,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总量为1148.3 m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108.37 mg/kg,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为960.08 mg/kg。黑斑原肌肉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40和1.18。黑斑原肌肉中共检出无机盐元素19种,其中K含量最高,为4061.23 mg/kg,V含量最低,为0.01 mg/kg,其中Ca∶P为1∶164,Na∶K为0.33∶1。对黑斑原肌肉中部分无机盐元素进行了风险评估,Zn元素风险指数最大,最大风险指数为16.13%~39.53%,Se元素的风险指数最小,最大风险指数为0.02%~0.03%,所评估的几种无机盐元素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之内。综上,黑斑原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无机盐元素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40.
<正>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俗称巴克里、拉萨鲇鱼,是西藏地区特有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备受藏区人民喜爱和推崇,其在拉萨的市场价格已达到1000元/千克以上。目前,西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正联合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开展黑斑原鮡苗种培育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将重点介绍野生黑斑原鮡种鱼的驯化和日常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