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31.
为评价玉米粉和乳酸菌对甘薯蔓、酒糟及稻草(4∶4∶2)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玉米粉添加组(CF)、乳酸菌添加组(LAB)、玉米粉和乳酸菌组合添加组(CF+LAB),每个处理6个重复,室温下贮藏60 d开封,取样分析青贮品质。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粉和乳酸菌制剂均明显提高了青贮料的感官品质,与CK相比,CF处理、LAB处理及CF+LAB处理中 CP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NH3-N/TN、AA、PA、Ash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F处理极显著地提高了DM、CP、LA含量(P<0.01),而LAB处理则极显著地降低了NDF、ADF含量(P<0.01),CF+LAB中NH3-N/TN、AA含量及pH值极显著低于LAB(P<0.01),显著低于CF(P<0.05)。综上所述,添加玉米粉和乳酸菌制剂均提高了青贮品质,单独添加乳酸菌制剂青贮品质要次于单独添加玉米粉,两者组合添加青贮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32.
高铜在养猪生产中应用的利与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铜作为促生长剂在1945年由英国人Braude博士提出,从此以后高铜在商品猪养殖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高铜是指在饲料中添加125~250×10-6的铜,对仔猪可以产生铜离子的额外添加剂效应。就铜而言,它只是一种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通常情况下仔猪日粮中铜为6×10-6,而肥育猪饲料中仅3×10-6就能满足需要(NRC1998)。有的饲料厂家不仅在仔猪、生长猪饲料中添加高铜,而且在肥育猪和母猪饲料中也使用高铜制剂。当铜含量高达250×10-6时,可使猪的脂肪变软,影响胴体性状,并对食品安全、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矿物质的消耗等有不良影响。因此,美国不允许在…  相似文献   
33.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 ℃)下,以4%的仔猪预混料为对象,研究不同水平组合的甲酸亚铁、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铜、硫酸锰对维生素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相同剂量碱式碳酸盐组的维生素A损失率显著低于硫酸盐组(P<0.05),在贮藏15,30,45天维生素A的损失率分别比硫酸盐组降低了37.3%、18.34%、8.44%;碱式碳酸盐不同组合对维生素A的最大损失率分别为56.53%、7.33%.铁、锌、锰、铜对维生素A损失率的贡献分别为19.23%、22.38%、19.17%、39.21%.证明碱式碳酸铜是贮藏过程影响维生素A损失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选用1日龄AA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一为基础日粮组,处理二、三、四分别添加2.5%血浆蛋白粉(SDPP)替代基础日粮中部分蛋白饲喂7、14、21 d后,换喂相同日粮直到49 d试验结束.前期饲喂21 d后,从每个处理中选择接近平均体质量健康鸡8只腹腔注射大肠杆菌O_2攻毒.结果表明:(1)前期1~14 d连续添加SDPP生产成绩最好,显著高于处理一(P<0.05).后期和全期以1~21 d添加的生产性能略好,与1~14 d差异不显著.(2)添加SDPP提高了肉鸡Ea、Et、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极显著(P<0.01)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3)SDPP明显降低内鸡死亡率.结果表明,在1~14 d添加SDPP,可促进内鸡生长,增强免疫功能,前期获得最佳ADG的时间是饲喂1~14 d.该饲喂时间肉鸡抗菌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5.
随着奶牛业的发展,环境因素对奶牛生产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和湿度等,其中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最大,并且影响家畜的生产性能。对于环境因素变化是否使动物处于热应激环境,大多数采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来衡量。  相似文献   
36.
考察不同温度(37℃、38℃、39℃)、时间(8 d、9 d、10 d)、含水量(55%、60%、65%)和接种量(按V/W的10%、20%、30%)组合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白酒糟中木质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接种量为10%、含水量为60%,在39℃下发酵10 d,可使白酒糟中木质素降解率达到5.93%;4个因素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白酒糟中木质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时间,含水量,温度,接种量;本实验条件下最优发酵组合为:时间为10 d,接种量为10%,温度为38℃,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37.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不同品种(系)肉牛的耐热性差异。选取体重[(185.89±14.02)kg]相近、健康的青年西杂牛(西门塔尔牛×宣汉黄牛)、地方黄牛(宣汉黄牛)和犏牛(娟姗牛×麦洼牦牛)各6头为研究对象,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的青年肉牛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时间为2015年4—9月,预试期7d,正试期180d。结果表明:1)试验牛舍5—8月温湿度指数(THI)高于72,属于热应激期,且显著高于4月(热应激发生前)和9月(热应激发生后)(P0.05);热应激环境导致各试验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期间犏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地方黄牛(P0.05)。2)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单位体重干物质采食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6月为最低,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幅度为犏牛西杂牛地方黄牛。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均在6月最低,分别较4月降低了27.62%(P0.05)、10.81%(P0.05)和46.15%(P0.05);西杂牛的ADG在4—7月显著高于犏牛(P0.05)。西杂牛和犏牛的料重比(F/G)以6月为最高,分别较4月升高了63.01%(P0.05)和89.03%(P0.05);地方黄牛的F/G在9月最高,较4月升高了53.12%(P0.05)。3)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7月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西杂牛7月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较4月显著降低(P0.05),而热应激对地方黄牛和犏牛的EE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期内犏牛中性洗涤纤维(NDF)(6月)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热应激期内西杂牛和犏牛钙(Ca)(西杂牛:6—8月;犏牛:5—8月)和磷(P)的表观消化率(西杂牛:6—7月;犏牛:5—8月)较热应激发生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期间,不同品种(系)牛的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地方黄牛的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犏牛(P0.05),西杂牛和地方黄牛的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此外,5—9月地方黄牛的Ca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犏牛(P0.05)。4)西杂牛、地方黄牛和犏牛血清中葡萄糖(GLU)浓度均以6月最低,较4月分别降低了16.82%(P0.05)、12.82%(P0.05)和15.90%(P0.05);热应激期间各试验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均以7月最低,显著低于4月(P0.05);试验期间西杂牛和地方黄牛血清中尿素氮(UN)浓度随年龄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而犏牛血清中UN浓度则持续升高;6—9月各试验牛血清肌酐(CRE)浓度均显著高于4、5月(P0.05),且7—9月犏牛血清CRE浓度显著高于地方黄牛(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导致不同品种(系)青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地方黄牛的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杂牛和犏牛,犏牛对热应激最敏感。  相似文献   
38.
对德阳市肉牛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收集采用了大量数据资料,分析了德阳市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提出了德阳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9.
采用2×2因子设计(蛋白水平23%或17%,ZnO100mg/kg或3000mg/kg),选用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32头,体质量(6.3±0.4)kg,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试验期4周。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头试猪进行屠宰,收集结肠内容物。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3000mg/kg饲料级ZnO,对高蛋白诱发的高腹泻发生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这可能是由于高锌可明显降低结肠内容物挥发性盐基氮和氨氮含量(P0.01),显著提高高蛋白日粮的胰蛋白酶(P0.05)、胃蛋白酶活性(P0.05)和CP表观消化率(P0.05)所致。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平均体重为(318.75±26.63)kg的20头南德文×雷琼牛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各处理组饲喂不同日粮,即基础日粮(对照组)、3个试验组用木薯渣按干物质计算分别取代基础日粮中麦麸的7%、14%、21%。各组试验牛日粮的精粗比例为4∶6,日粮按等能等氮配制,日粮综合净能5.8 MJ/kg,粗蛋白为11.5%,试验期54 d。结果表明:在湛江夏季养牛,肉牛处于热应激环境,平均THI达83.21。用木薯渣等量替代麦麸对夏季处于湿热应激条件下的育肥肉牛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7%木薯渣组日平均增重最高,较对照组高8.45%(P>0.05)。各处理组肉牛的血糖、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胰岛素、T4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21%木薯渣组的T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用低比例的木薯渣替代麦麸,能降低夏季肥育牛饲养的增重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替代量占精料的7%~14%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