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在养殖现场开展多病原的快速检测是水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需求之一。本研究选取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vhhA基因、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toxR基因、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的luxR基因、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empA基因和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的Mcp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并在微流控芯片进行集成,建立了可同步检测这5种病原菌的多重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技术最佳反应体系:2×Taq Pro Universal SYBR qPCR Master Mix 5 μL,Primer F/R各1 μL,DNA模板2 μL,ddH2O 1 μL。反应条件为95 ℃ 30 s,95 ℃ 5 s,61 ℃ 30 s,扩增30个循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发现,在109~104 copies/μL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该方法对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大菱鲆弧菌、鳗弧菌和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特异性强,对5种病原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40、20、200、500和20 CFU/mL,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且样品平均检测时间缩短至26 min左右。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水产养殖多病原快速、精准的现场检测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2.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给对虾养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HPND病原种类多、基因型复杂,现有的针对不同病原的检测技术目标导向较弱、检测成本高、时间消耗长,对虾健康养殖亟待开发AHPND的精准快速诊断技术。本研究针对AHPND病原体携带编码一种二元毒素pirA和pirB大型质粒的遗传共性,基于pirA和pir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建立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致病基因pirA和pirB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43×100和4.31×101 copies/μL,样品平均检测时间为26 min左右。为进一步评估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以含有pirA和pirB毒性质粒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后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丝、肝胰腺、肠道和肌肉等组织随时间的推迟均能检测到pirA和pirB;从感染2 h的结果来看,pirB比pirA检出率更高。此外,致病因子pirA和pirB比toxR的检出率更高,更适合对AHPND致病原的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污染少、现场检测、一体化集成等优点。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实验室,更符合养殖基层的现场快速检测需求,为及早认知疾病发生风险和病害精准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3.
几种消毒剂对凡纳滨对虾致病性弧菌的杀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分离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及Vibrio sp.Ex25共4株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致病菌(编号分别为PV130903A、PV140731A、PV150526A和PV140821A)进行了杀灭作用实验,研究了聚六亚甲基胍(PHMG)、双氧水(H_2O_2)、聚维酮碘(PVPI)及二氧化氯(ClO_2)4种消毒剂对4株致病菌的杀灭浓度、杀灭时间及杀灭率的比较分析;同时追踪了PHMG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对池塘水体弧菌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2μl/L的ClO_2作用1 h、1μl/L的PHMG或1μl/L的H_2O_2作用2 h、8μl/L的PVPI作用6 h可完全杀灭4种弧菌,PHMG和PVPI的杀菌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H_2O_2和ClO_2的杀菌率在达到峰值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池塘养殖水体的弧菌杀灭实验中,浓度为0.5、1、2μl/L的PHMG可使养殖水体中的弧菌总量分别在第4天、第3天和第3天下降到最低值,分别为初始弧菌总数的79.14%、82.48%和87.30%;各浓度实验组弧菌总量达到最低值后逐步升高,直到第11天时上述各浓度实验组的弧菌总量仍然低于消毒前初始值的3.58%、5.53%和6.10%。综合比较分析,这4种消毒剂对致病性弧菌的杀菌能力强弱为:PHMGH_2O_2ClO_2PVPI。结合消毒剂的杀菌浓度、杀菌效果、持续时间以及使用成本等几个方面考虑,认为PHMG具有高效、持久等优点,在水产养殖中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究饥饿胁迫对刺参免疫和生长的影响,在11?13℃条件下,研究体质量为(20±0.15) g的刺参在不同时间(0、10、20、30、40、50、60 d),饥饿胁迫对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溶菌酶(LZM)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爆发(RB)活性、吞噬活性以及对刺参体质量、脏壁比、存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的ACP活性、LZM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饥饿60 d后,比初始值分别下降47.06%、17.57%;SOD活性、RB活性和吞噬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饥饿胁迫第20、20、10天时达到最高值依次为32.88、0.328、1.35 U/ml,其后显著下降,第60天时显著低于初始值,分别下降27.87%、38.08%、53.43%;其体质量在第60天时为初始体质量的68.08%,呈现负生长;脏壁比逐渐增大,第60天时为0.56,显著高于初始值0.44 (P<0.05)。随着存储营养物质的消耗,刺参体质量损失率增加,存活率下降,存活率与体质量损失率之间存在着y = ?0.0354x2+0.4354x 99.117的函数关系,呈二次曲线线性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饥饿时刺参通过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需要,长期的饥饿有可能降低刺参的免疫能力,直接影响刺参的健康和生长。  相似文献   
55.
国内外海参自然资源、养殖状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9,自引:6,他引:43  
海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黏多糖,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参的几种重要商业品种的苗种培育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相继获得成功。近年来,海参消费需求的逐步扩大导致世界范围内海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海参的人工养殖随之兴起。目前,国内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然而养殖的过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也造成了如生态环境恶化、病害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参的自然资源、种群分布,以及目前海参主要养殖品种的苗种培育和增养殖技术要点,就海参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2013年夏季山东地区某刺参育苗场处于保苗期的刺参苗种暴发 腐皮综合征疾病,表现为附着力下降、棘刺顶端溃烂、排脏、表皮溃疡和自溶等症状。自患病个体病灶组织分离优势细菌,并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回接感染、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完成致病原的鉴定。此外,通过对发病前后养殖系统中优势菌丰度的变化,追踪确定了所分离病原菌的致病阈值。结果显示,从患病参苗体表病灶处分离的一株优势菌HP130917A-1,经回接感染证实,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对刺参苗种的半致死浓度为1.2×106 CFU/ml。生理生化结合分子鉴定表明,该菌株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此外,完成了患病池保苗期间池水和附着基表面微生物菌群结构动态分析,共分离得到了6种主要优势菌,分别为溶藻弧菌、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溶藻弧菌一直是养殖系统中优势度最高的种类,且随着附着基在保苗池中时间的延长,其在附着基表面沉积物中的浓度越来越高。到第50天时,浓度达到8.97×106 CFU/cm2。而此时系统中参苗开始暴发腐皮综合征疾病,可将此浓度视为该病原的致病阈值。因此,在夏季保苗过程中应加强养殖系统中弧菌总数的监测,制定适宜的附着基更换频率,建立和优化刺参保苗工艺,以期为刺参苗期疾病防控和优化健康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7.
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育苗生产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仔稚鱼的消化道、投喂饵料和养殖水源中的可培养细菌进行了菌群结构分析和优势菌株的16S rDNA同源性比较,揭示其形成过程和演替规律。结果显示,在大菱鲆仔稚鱼5?36日龄的不同发育时期,消化道中的细菌数量呈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7?26日龄期间,仔稚鱼消化道可培养细菌数量级在105?106 CFU/g以上,并且与其他时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弧菌总量呈现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17日龄之前与之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至投喂颗粒饵料期,细菌总量和弧菌总量均稳定在104 CFU/g数量级,弧菌成为大菱鲆仔稚鱼消化道中的优势菌种。本研究发现,大菱鲆仔稚鱼发育早期消化道中的优势菌群变化明显,并且生物饵料中的细菌对消化道中的菌群结构影响较大,其中的Vibrio ichthyoenteri最终成为仔稚鱼消化道中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58.
为分析中、韩、俄沿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种质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SSR指纹图谱技术对中国青岛、烟台,韩国浦项、群山、木浦,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不同刺参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7和0.80。13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65(AJ06)~0.909(AJ09),除AJ06为中度多态性(0.250.50)。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10(AJ06)~34(AJ0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4个。各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共83.8个,各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7(AJ06)~11.8(AJ0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5。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群体的PIC指数为0.6392(韩国木浦)~0.7122(中国青岛),说明相应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可将所采集的8个群体区分开。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8个刺参群体分配到3个自由交配群中,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青岛、烟台群体与韩国木浦黑参群体聚为一支,俄罗斯刺参群体、韩国浦项黄参群体、韩国群山黑参群体和韩国浦项黑参群体聚为一支,而韩国浦项红参群体作为外群,单独聚为一支。刺参分群及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情况不仅与地理位置相关,还与刺参体色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种质资源保护及不同地理种群刺参的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通过测定盐度为14~40条件下,刺参"参优1号"苗种的生长、存活、呼吸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差异,确定其适宜和最适盐度条件及其盐度适应机制。结果显示,盐度为23~40时,30 d苗种的存活率(SR)均为100%;盐度在16以下时,苗种全部死亡。盐度为23~40时,苗种的特定生长率(SGR)为正值;盐度为29~37时,SGR较高,为0.9932%/d,盐度为20以下时,SGR降为负值。耗氧率(R_O)和排氨率(R_N)随盐度的变化呈现出以32为波谷"M"型变化,盐度为32条件下的R_O和R_N分别为0.0130和0.00138 mg/(g·h)。不同盐度组刺参的O:N值均为8左右,O:N值随盐度升高无显著差异。盐度的升高和降低会引起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苗种适应盐度胁迫过程中,各盐度组SOD活性的峰值一般在0 d出现,而ACP、AKP活性在第10天出现峰值,LZM活性的峰值在10~20 d。研究表明,刺参"参优1号"适宜的生长盐度为23~40,最适盐度范围为29~37,盐度变化会导致苗种呼吸代谢和免疫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将为刺参"参优1号"苗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陈京  永翔  张正  王印庚  廖梅杰  荣小军 《水产学报》2020,44(12):2066-2075
以轮虫弧菌的单拷贝基因toxR基因的高保守区域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针对该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此为基础,实验选用UF-150 Genechecker微流控荧光定量PCR仪,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轮虫弧菌的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toxR基因目的片段,对轮虫弧菌纯培养物检测下限为1.34×100 拷贝/μL。在人工感染样品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对鱼体组织中轮虫弧菌的检测下限为1.34×103 CFU/g,检测结果可以目视判读,检测时间缩短至42 min以内。研究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场地要求低等突出优势,适于开发水产病原实用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