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玉米大小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  王腾 《畜牧市场》2007,(6):53-54
玉米是城口县农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亩18万亩,常年产量3250万公斤。近年来,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到2003年已达偏重发生危害程度,2005年城口县玉米大小斑病发生面积5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29.4%。据测算,2005年全县因玉米大、小斑病危害损失产量2710吨,占全县玉米总产量的9.03%,至此,玉米大、小斑病已成为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2.
利用昌都地区7个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时间序列,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1980-2009年30a昌都地区霜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初终霜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初霜期明显推迟,终霜期有所提前,无霜期延长明显(P<0.01),近30a约增加36d,进入21世纪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主要是由该地区温度升高引起的,其中,月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地面温度的贡献较其它温度项大。研究霜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农牧业生产的调整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以段状黄麻(SJ)为基质,通过酶固定化方法,制备了系列漆酶-黄麻复合材料(0.1%L-SJ、0.5%L-SJ、1%L-SJ、5%L-SJ),通过批处理法研究了漆酶给酶量、温度、pH、离子强度及其再生对亚甲基蓝(MB)去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表面电荷特征等表征其官能团、表面形貌和电荷变化以探讨其对MB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漆酶的负载增大了黄麻对MB的去除,随漆酶给酶量的增加,MB去除率顺序为1%L-SJ5%L-SJ0.5%L-SJ0.1%L-SJSJ,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5种材料对MB的去除均符合Sips吸附等温模型,1%L-SJ具有最高的去除率达95.12%,拟合吸附量(q_S)为1 097.11 mmol·kg~(-1);5种材料对MB的去除均为自发过程,温度的升高、离子强度的增大和pH的降低均不利于MB去除;1%L-SJ经再生4次后仍保持76.66%的去除率。漆酶-黄麻复合材料对MB的去除机制是黄麻吸附与漆酶酶解的共同作用,黄麻吸附是主要形式,贡献率为91.12%,而漆酶的辅助作用贡献率为8.88%。黄麻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漆酶主要通过酶解和改变黄麻结构的形式增强对MB的去除。  相似文献   
94.
王腾 《科学种养》2013,(9):40-40
采用人工授精是提高种母鸡受精率、种公鸡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在种鸡场的生产和育种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种鸡人工授精已成为现代养鸡业不可缺少的一项应用技术。一、种公鸡的挑选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公母比例可由自然交配的1∶10降至1∶25,另留10%的公鸡备用即  相似文献   
95.
阐述了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在城口县引进应用的情况以及城口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对城口县近3年应用晚疫病预警系统防控晚疫病和应用系统防控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狮(Panthera leo)属食肉目,猫科动物,原产于非洲南北各地及印度西部。栖息在开阔的草原地区,每5—10头为一小群。怀孕期110—150天,胎产2—5仔。寿命25—30岁左右。我国无野生狮,自1920年从国外引进后,现各大城市动物园已有少量饲养。狮易于产仔但成活率不高。我园自1982年起进行了对非洲狮繁育的研究工作。五年  相似文献   
97.
呼吸是鱼类摄食、生长、繁殖、避敌和洄游等一系列生命活动的基础。不同鱼类的呼吸器官与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适应性则是其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关键。自1881年Riess第一次对硬骨鱼鳃细微结构进行研究以来[1],国内外学者对多种鱼鳃的形  相似文献   
98.
作为地球上生物最为丰富的生境,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并与地上生态系统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为干扰日益严重,土壤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在物种大量灭绝及对土壤生物多样性总体认识相对局限的双重背景下,有效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首先,提出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框架,并详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管理措施、土壤退化、转基因作物、外来植物入侵五大威胁因素在生态系统,物种,基因三个尺度下的不同作用过程。其次,阐明了各威胁因素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影响及其驱动机制。最后指出,尽管人们对于上述威胁因素的研究已经有了部分成果,但对于研究各威胁因素在不同尺度下的影响,明确因素间相互作用方式及贡献程度,进行土壤生物多样性威胁的空间精细化制图等方面还面临着巨大挑战。分析土壤生物多样性潜在威胁能够为实现对其综合定量评估、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以及城市规划等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9.
氮-氟掺杂比例对TiO2/膨润土复合材料吸附土霉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氮(N)、氟(F)掺杂比例对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氟共掺杂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研究了所制备复合材料比表面积(SBET)、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分析了不同氮、氟掺杂比例对氮-氟共掺杂型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吸附水中土霉素的影响。SEM结果证实氮-氟共掺杂TiO_2成功负载于膨润土表面;随氮掺杂比例增大,氮掺杂复合材料表面掺杂TiO_2的覆盖程度增大,氮掺杂TiO_2的粒径由50~100 nm减小到25~50 nm,氮掺杂复合材料的CEC平均减小36.24%、平均孔径减小1.74%,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在氮掺杂基础上掺杂氟元素,由于氟元素对掺杂TiO_2表面的氟化作用及复合材料表面的侵蚀作用,氮-氟共掺杂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和CEC均大于单一氮元素掺杂复合材料。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掺杂复合材料相比,不同比例氮掺杂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复合材料对土霉素的吸附量(平均减少14.30 mmol·kg~(-1)),但氮掺杂比例为0.5和1时,氟掺杂可提升复合材料对土霉素的吸附能力,吸附量分别由37.98 mmol·kg~(-1)和40.90 mmol·kg~(-1)增大到42.95 mmol·kg~(-1)和43.73 mmol·kg~(-1)。研究表明,氮-氟共掺杂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对土霉素的高吸附量是由氟掺杂提升了复合材料的负电荷数量、平均孔径及孔体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0.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减少电力故障带来的损失,提出一种基于EMS的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规划设计,为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等级进行设置,保证电网的供电能力,并对电力系统容载比进行计算,将计算得到的最小值作为电网安全运行的容载比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维持电网的频率水平,以此实现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